一种双功能自动对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70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属于片材对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顶废模切设备和对位贴合设备,所述对位贴合设备包括承载底座、片材上料装置、卷材输送装置、移动取料装置、贴合对位装置、贴合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贴合对位装置分别设置在移动取料装置的出料端与贴合输送装置的贴合端处,所述片材上料装置、卷材输送装置、移动取料装置、贴合对位装置以及贴合输送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完成两种形式的对贴作业,当需要使用哪种形式的对贴模式时,直接切换即可,简单方便,两种对贴形式的组合,减少了设备购进支出,减少生产成本。

A double function automatic past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功能自动对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片材对贴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
技术介绍
自动对位贴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种材料(片材或卷材)对位贴合在有粘性的材料上,目前市场上电子设备、遥控器、家电产品上均用于触控面板,触摸面板上都有下压按钮,此些下压按钮的外表面上均标有文字、数字或符号的标识,外表面的一层均为PET卷材材质,在加工过程中,将带印刷图案PET卷材的底部粘附上冲切好内孔的双面胶,使的此层结构具有粘附性,目前市场上的技术背景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腹合好的双面胶(三层材料:底部离型纸,中间双面胶、上面离型膜)冲切多个内孔,然后裁切成片材,同时也将带印刷图案PET卷材单独裁切成片材,让后将得到的片材双面胶材料手工单张对位贴合在带印刷图案PET片材,完成两者的贴合成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存在以下缺点,只能手工片材完成带印刷图案PET材料与冲切成型后的片材双面胶贴附作业,需要大量人工,无法实现机器自动化,影响贴合效果以及贴合精度。手工片材对位出来的成品也是片材,因此下一工序也只能片材加工(冲切外形),产能低,人工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能够实现将腹合好的卷材双面胶(三层材料:底部离型纸,中间双面胶、上面离型膜)自动冲切多个内孔,自动顶废料,然后将成型好的卷材双面胶与印刷好的PET片材或者卷材自动对位贴合,最后出来卷材的对贴好的成品(卷材成品方便下一工序加工),实现自动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包括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顶废模切设备和对位贴合设备,所述对位贴合设备包括承载底座、片材上料装置、卷材输送装置、移动取料装置、贴合对位装置、贴合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片材上料装置安装在承载底座的顶部且能够沿着竖直方向进行上料工序,所述卷材输送装置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安装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取料装置设置在卷材输送装置的旁侧且其输出端与片材上料装置的出料端对接,所述贴合输送装置安装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且位于片材上料装置、卷材输送装置以及移动取料装置的下方,所述贴合对位装置分别设置在移动取料装置的出料端与贴合输送装置的贴合端处,所述片材上料装置、卷材输送装置、移动取料装置、贴合对位装置以及贴合输送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自动顶废模切设备包括承载机架、安装在承载机架上且沿着贴合路线依次设置的成卷双面胶传送部件、定位模切部件、模切排废部件和模切拉料部件,所述模切拉料部件的出料端与贴合输送装置的进料端对接。进一步,所述片材上料装置包括定位底座、第一调节座、第二调节座、片材容纳部件和上料驱动部件,所述定位底座设置在承载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调节座安装在定位底座的顶部且调节方向与定位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调节座设置在定位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调节座的的调节方向垂直于第一调节座的调节方向,所述片材容纳部件设置在第一调节座与第二调节座上且与上料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驱动部件沿着竖直方向安装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进一步,所述片材容纳部件包括承载框板、安装框板、第一限位架和两个第二限位架,所述安装框板安装在承载框板底部一端,所述承载框板的顶部设有供第一限位架和两个第二限位架沿着水平移动的容纳槽,所述第一限位架呈竖直状态设置在第二调节座的输出端处,所述第一限位架安装在第二调节座的输出端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架安装在第一调节座输出端的两端,所述上料驱动部件包括上料驱动电机、电机定位座、驱动主动轮、驱动滑台、驱动从动轮和驱动皮带,所述电机定位座设置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所述上料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定位座的顶部,所述驱动主动轮安装在上料驱动电机的主轴上,所述驱动滑台设置在安装框板的侧壁上,所述驱动从动轮安装在驱动滑台的输出端处,所述驱动皮带套设在驱动主动轮和驱动从动轮上。进一步,所述移动取料装置包括水平驱动部件、竖直驱动部件、第一移料部件、竖直定位部件和第二移料部件,所述水平驱动部件安装在承载底座的内侧壁上,所述竖直驱动部件安装在水平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处,所述竖直定位部件安装在竖直驱动部件输出端的底部,所述第一移料部件和第二移料部件分别设置在竖直定位部件的两端,所述第一移料部件的取料端与承载框板的顶部对接,所述第二移料部件的取料端与贴合对位装置的顶部对接。进一步,所述水平驱动部件包括水平移动机械臂、第一丝杆滑台和承载固定板,所述承载固定板设置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械臂和第一丝杆滑台均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承载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械臂位于丝杆滑台的正上方,所述竖直驱动部件包括水平移动座、第二丝杆滑台和竖直支撑座,所述水平移动座安装在第一丝杆滑台的输出端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械臂的连接端与水平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支撑座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水平移动座的底部,所述第二丝杆滑台安装在竖直支撑座的侧壁上,所述竖直定位部件呈水平状态安装在第二丝杆滑台的底部。进一步,所述竖直定位部件包括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滑台、两个竖直定位板和两个竖直驱动气缸,所述水平支撑滑台安装在水平支撑板的顶部,两个所述竖直定位板安装在水平支撑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竖直驱动气缸分别安装在两个竖直定位板上,每个所述竖直驱动气缸的输出方向竖直向下,所述第一移料部件包括水平移料板、两个三角定位板和若干竖直吸盘,所述水平移料板呈水平状态设置,两个所述三角定位板分别设置在水平移料板的底部,所述水平移料板上设有若干呈矩阵结构设置的U形槽,若干所述竖直吸盘呈矩形结构分布在若干U形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移料部件包括若干沿着水平支撑滑台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定位吸盘,每个所述定位吸盘的吸料端竖直向下。进一步,所述贴合对位装置包括对位工作台和两个对位检测部件,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对位工作台设置在所有定位吸盘吸料端的正下方,其中一个所述对位检测部件设置在对位工作台的正上方,所述对位工作台包括水平固定底座、固定支撑座、对位定位板和两个调节脚,所述水平固定底座安装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所述竖直支撑座安装在水平固定底座的顶部,所述对位定位板安装在固定支撑座的顶部,两个所述调节脚分别设置在对位定位板顶部的两端,每个所述对位检测部件包括悬臂固定框架、水平驱动电缸、两个延伸臂和两个对位摄像头,所述悬臂固定框架设置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所述水平驱动电缸安装在悬臂固定框架内,两个所述延伸臂对称设置在水平驱动电缸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对位摄像头分别设置在两个延伸臂上,每个所述对位摄像头的检测端竖直向下。进一步,所述贴合输送装置包括过渡传料部件、倾斜送料部件和限位贴合部件,所述过渡传料部件设置在承载底座的端部且与模切拉料部件的出料端对接,所述过渡传料部件包括支撑型材、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所述支撑型材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承载底座上,所述第一传动辊安装在支撑型材的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设置在承载底座的侧壁上且位于倾斜送料部件出料端的上方,所述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的传送方向相同。进一步,所述倾斜送料部件包括若干尺寸限位辊、若干尺寸限位挡板和两个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顶废模切设备(1)和对位贴合设备(2),所述对位贴合设备(2)包括承载底座(3)、片材上料装置(4)、卷材输送装置(5)、移动取料装置(6)、贴合对位装置(7)、贴合输送装置(8)和控制装置(9),所述片材上料装置(4)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顶部且能够沿着竖直方向进行上料工序,所述卷材输送装置(5)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取料装置(6)设置在卷材输送装置(5)的旁侧且其输出端与片材上料装置(4)的出料端对接,所述贴合输送装置(8)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且位于片材上料装置(4)、卷材输送装置(5)以及移动取料装置(6)的下方,所述贴合对位装置(7)分别设置在移动取料装置(6)的出料端与贴合输送装置(8)的贴合端处,所述片材上料装置(4)、卷材输送装置(5)、移动取料装置(6)、贴合对位装置(7)以及贴合输送装置(8)均与控制装置(9)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顶废模切设备(1)和对位贴合设备(2),所述对位贴合设备(2)包括承载底座(3)、片材上料装置(4)、卷材输送装置(5)、移动取料装置(6)、贴合对位装置(7)、贴合输送装置(8)和控制装置(9),所述片材上料装置(4)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顶部且能够沿着竖直方向进行上料工序,所述卷材输送装置(5)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取料装置(6)设置在卷材输送装置(5)的旁侧且其输出端与片材上料装置(4)的出料端对接,所述贴合输送装置(8)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且位于片材上料装置(4)、卷材输送装置(5)以及移动取料装置(6)的下方,所述贴合对位装置(7)分别设置在移动取料装置(6)的出料端与贴合输送装置(8)的贴合端处,所述片材上料装置(4)、卷材输送装置(5)、移动取料装置(6)、贴合对位装置(7)以及贴合输送装置(8)均与控制装置(9)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顶废模切设备(1)包括承载机架(101)、安装在承载机架(101)上且沿着贴合路线依次设置的成卷双面胶传送部件(102)、定位模切部件(103)、模切排废部件(105)和模切拉料部件(104),所述模切拉料部件(104)的出料端与贴合输送装置(8)的进料端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上料装置(4)包括定位底座(401)、第一调节座(402)、第二调节座(403)、片材容纳部件(404)和上料驱动部件(405),所述定位底座(401)设置在承载底座(3)的顶部,所述第一调节座(402)安装在定位底座(401)的顶部且调节方向与定位底座(40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调节座(403)设置在定位底座(401)的顶部,所述第二调节座(403)的的调节方向垂直于第一调节座(402)的调节方向,所述片材容纳部件(404)设置在第一调节座(402)与第二调节座(403)上且与上料驱动部件(4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驱动部件(405)沿着竖直方向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容纳部件(404)包括承载框板(4041)、安装框板(4042)、第一限位架(4043)和两个第二限位架(4044),所述安装框板(4042)安装在承载框板(4041)底部一端,所述承载框板(4041)的顶部设有供第一限位架(4043)和两个第二限位架(4044)沿着水平移动的容纳槽,所述第一限位架(4043)呈竖直状态设置在第二调节座(403)的输出端处,所述第一限位架(4043)安装在第二调节座(403)的输出端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架(4044)安装在第一调节座(402)输出端的两端,所述上料驱动部件(405)包括上料驱动电机(4051)、电机定位座(4052)、驱动主动轮(4053)、驱动滑台(4054)、驱动从动轮和驱动皮带(4056),所述电机定位座(4052)设置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所述上料驱动电机(4051)设置在电机定位座(4052)的顶部,所述驱动主动轮(4053)安装在上料驱动电机(4051)的主轴上,所述驱动滑台(4054)设置在安装框板(4042)的侧壁上,所述驱动从动轮安装在驱动滑台(4054)的输出端处,所述驱动皮带(4056)套设在驱动主动轮(4053)和驱动从动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取料装置(6)包括水平驱动部件(601)、竖直驱动部件(602)、第一移料部件(603)、竖直定位部件(604)和第二移料部件(605),所述水平驱动部件(601)安装在承载底座(3)的内侧壁上,所述竖直驱动部件(602)安装在水平驱动部件(601)的输出端处,所述竖直定位部件(604)安装在竖直驱动部件(602)输出端的底部,所述第一移料部件(603)和第二移料部件(605)分别设置在竖直定位部件(604)的两端,所述第一移料部件(603)的取料端与承载框板(4041)的顶部对接,所述第二移料部件(605)的取料端与贴合对位装置(7)的顶部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功能的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驱动部件(601)包括水平移动机械臂(6011)、第一丝杆滑台(6012)和承载固定板(6013),所述承载固定板(6013)设置在承载底座(3)的侧壁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械臂(6011)和第一丝杆滑台(6012)均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承载固定板(6013)的侧壁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械臂(6011)位于丝杆滑台的正上方,所述竖直驱动部件(602)包括水平移动座(6021)、第二丝杆滑台(6022)和竖直支撑座(6023),所述水平移动座(6021)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渤海唐文斌叶欢林李金莲叶卫林叶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斯必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