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折弯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64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包括下压机构、上顶机构、第一折弯机构及第二折弯机构;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相对设置;第一折弯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一侧;第二折弯机构位于上顶机构的一侧;其中,下压机构对电芯进行固定,上顶机构对极耳进行固定及压紧整形;第一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预折弯;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极耳折弯装置先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对电芯的极耳进行预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到位,不仅可以保证折弯程度的一致性和准确率,而且有效解决了极耳易被折断的问题。

Pole lug bend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折弯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具体地,涉及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极耳进行折弯,目前,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折极耳操作,但是,由于人工手力的差异,会导致极耳折弯的程度不一致,影响一致性和准确率,而且,由于每个工人对力度的掌控能力不同,容易将极耳折断,从而提高不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包括:下压机构、上顶机构、第一折弯机构及第二折弯机构;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相对设置;第一折弯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一侧;第二折弯机构位于上顶机构的一侧;其中,下压机构对电芯进行固定,上顶机构对极耳进行固定及压紧整形;第一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预折弯;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预折驱动件及预折压块;预折压块连接预折驱动件的输出端;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固定电芯的极耳后,预折驱动件驱动预折压块对极耳进行预折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驱动件及下压块;下压块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机构还包括下压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下压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机构还包括下压板;下压板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下压块压住电芯时,下压板的底面低于下压块的底面的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翻转台及翻转驱动件;翻转台连接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还包括水平移动驱动件及竖直移动驱动件;水平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翻转台及翻转驱动件;竖直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水平移动驱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上顶机构包括上顶驱动件及上顶块;上顶块连接上顶驱动件的输出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系统控制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对电芯及极耳不折弯部分进行固定;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预折弯;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折弯机构对预折后的极耳进行完全折弯;控制系统控制上顶机构对折弯后的极耳进行压紧整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的翻转驱动件通过变速箱控制,并通过线性模式计数以及增量式编码器监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翻转驱动件与翻转台的齿轮比为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对预折后的极耳进行完全折弯后,翻转驱动件驱动翻转台恢复初始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极耳折弯装置先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对电芯的极耳进行预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到位,不仅可以保证折弯程度的一致性和准确率,而且有效解决了极耳易被折断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耳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耳折弯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极耳折弯装置;11、下压机构;111、下压安装架;112、下压驱动件;113、下压块;114、下压连接板;115、下压弹性件;116、下压板;12、上顶机构;121、上顶安装板;122、上顶驱动件;123、上顶块;13、第一折弯机构;131、预折驱动件;132、预折压块;14、第二折弯机构;141、翻转安装板;142、水平移动驱动件;143、竖直移动驱动件;144、翻转台;145、翻转驱动件;146、移动板;147、缓冲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耳折弯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耳折弯装置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极耳折弯装置1包括下压机构11、上顶机构12、第一折弯机构13及第二折弯机构14。下压机构11与上顶机构12相对设置于电芯的移动路径上。第一折弯机构13位于下压机构11的一侧,电芯位于预定位置时,第一折弯机构13位于极耳的上方。第二折弯机构14位于上顶机构12的一侧,电芯位于预定位置时,第二折弯机构14活动对应极耳。具体应用时,下压机构11与上顶机构12相互配合实现对电芯及极耳不折弯部分的固定,而后,第一折弯机构13对极耳的折弯部分进行预折弯,预折弯后,第一折弯机构13恢复初始状态,第二折弯机构14移动至对应极耳预折弯部分,第二折弯机构14带动极耳预折弯部分进行完全折弯,第二折弯机构14带动极耳预折弯部分折弯至一定角度后,上顶机构12恢复初始状态,如此,可防止极耳折弯位置变化,极耳完全折弯后,第二折弯机构14恢复初始状态,上顶机构12再次上顶对折弯后的极耳进行压紧整形。进一步地,下压机构11包括下压安装架111、下压驱动件112及下压块113。下压驱动件112设置于下压安装架111,下压驱动件112为气缸。下压块113通过螺栓设置于下压驱动件112连接的下压连接板114上。电芯移动至对应下压机构11的工位时,下压驱动件112产生驱动力驱动下压连接板114向电芯方向移动,下压连接板114带动下压块113向电芯方向移动,下压块113压住电芯。为了避免下压块113的压力过大对电芯造成损坏,下压机构11还包括下压弹性件115,下压弹性件115为弹簧,下压弹性件115套设于螺栓,下压弹性件115的一端抵接下压连接板114,下压弹性件115的另一端抵接下压块113,如此,在下压块113压住电芯时,弹性件被压缩,避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机构(11)、上顶机构(12)、第一折弯机构(13)及第二折弯机构(14);所述下压机构(11)与所述上顶机构(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折弯机构(13)位于所述下压机构(11)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弯机构(14)位于所述上顶机构(12)的一侧;/n其中,所述下压机构(11)对电芯进行固定,所述上顶机构(12)对极耳进行固定及压紧整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13)对极耳进行预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机构(14)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机构(11)、上顶机构(12)、第一折弯机构(13)及第二折弯机构(14);所述下压机构(11)与所述上顶机构(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折弯机构(13)位于所述下压机构(11)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弯机构(14)位于所述上顶机构(12)的一侧;
其中,所述下压机构(11)对电芯进行固定,所述上顶机构(12)对极耳进行固定及压紧整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13)对极耳进行预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机构(14)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13)包括预折驱动件(131)及预折压块(132);所述预折压块(132)连接预折驱动件(131)的输出端;所述下压机构(11)与所述上顶机构(12)固定电芯的极耳后,所述预折驱动件(131)驱动所述预折压块(132)对极耳进行预折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11)包括下压驱动件(112)及下压块(113);所述下压块(113)连接所述下压驱动件(112)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11)还包括下压弹性件(115);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下压驱动件(112)的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压块(113)。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11)还包括下压板(116);所述下压板(116)连接所述下压驱动件(112)的输出端;所述下压块(113)压住电芯时,所述下压板(116)的底面低于所述下压块(113)的底面的高度。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刘广明温震寰刘永优洪耀林钟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