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23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以含有活性基团的三蝶烯化合物、二酰氯化合物和氧化石墨烯化合物为单体,在缚酸剂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将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倒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沉析,过滤出的沉淀物并用甲醇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合物;将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铸膜液,涂覆于支撑体上并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网状结构高分子紧密堆积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小通量的限制。

Preparation of triphenyl polyamide membrane modified by graphene ox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膜的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膜制备技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膜领域。
技术介绍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挥发度较高的物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引发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国家颁布了多种法律法规来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例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为了满足国家排放要求,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处理技术,例如采用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来处理回收有机废气,采用催化燃烧、等离子体氧化等技术来消除有机废气污染等。对于一些具有经济价值,消耗量较大的废气,回收处理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设备紧凑、对环境友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处理有机污染物有效的分离技术。由于三蝶烯独特的三维立体刚性结构和较大的内部自由空腔,是合成自具微孔聚合物的优良单体。利用三蝶烯丰富的反应位点和衍生位点可以制备出链状和网状的高分子材料,但由于聚合物链或者网状结构高分子的紧密堆积,因而大大减小了有益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以含有活性基团的三蝶烯化合物、二酰氯化合物和氧化石墨烯化合物为单体,在缚酸剂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倒入溶剂中进行沉析,过滤出沉析物,并洗涤干净,将滤出物放置烘箱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合物;/n(2)将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铸膜液,脱泡处理后涂覆于支撑体上,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含有活性基团的三蝶烯化合物、二酰氯化合物和氧化石墨烯化合物为单体,在缚酸剂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后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倒入溶剂中进行沉析,过滤出沉析物,并洗涤干净,将滤出物放置烘箱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合物;
(2)将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铸膜液,脱泡处理后涂覆于支撑体上,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三蝶烯基聚酰胺分离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含有活性基团的三蝶烯化合物选自六氨基取代的三蝶烯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四氨基取代的三蝶烯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三氨基取代的三蝶烯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二氨基取代的三蝶烯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所述含有活性基团的三蝶烯化合物选自2,3,6,7,12,13-六氨基三蝶烯、2,3,6,7,14,15-六氨基三蝶烯、2,3,6,7-四氨基三蝶烯、2,7,15-三氨基-3,6,14-三溴三蝶烯、2,6,14-三氨基三蝶烯、2,7,14-三氨基三蝶烯、1,7,13-三氨基三蝶烯、2,7,13-三氨基三蝶烯、9,10-二甲基-2,6,14-三氨基三蝶烯、9,10-二甲基-2.7.14-三氨基三蝶烯、2,6-二氨基三蝶烯、2,7-二氨基三蝶烯、2,7-二氨基-3,6-二甲基三蝶烯、3,6-二氨基9,10-二甲基三蝶烯、2,6-二氨基-3,7-二溴三蝶烯、1,6-二氨基-5-溴三蝶烯、9,10-二氨基三蝶烯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二酰氯化合物选自草酰氯、丙二酰氯、丁二酰氯、戊二酰氯、己二酰氯、庚二酰氯、辛二酰氯、1,7-庚二酰氯、壬二酰氯、六氟戊二酰氯、葵二酰氯、1.8-二辛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1,4-环己二酰氯、对苯三甲酰氯、反丁烯二酰氯、四氟对苯二甲酰氯、十二烷二酰二氯、1,8-二辛酰氯、2,6-氯甲酰吡啶、1,4-亚苯基二丙烯酰氯、反式-3,6-桥-亚甲基-1,2,3,6-四氢邻苯二甲酰氯、5-氨基-2,4,6-三碘-1,3-苯二羧酸酰氯、偶氮苯-4,4’-二羰酰氯、4,4’-联苯二乙酰氯、反式-环丁烷-1,2-二羰酰氯、1,4-亚苯基二丙烯酰氯、双酚A双氯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本步骤(1)中所述的二酰氯化合物可选自草酰氯、丙二酰氯、丁二酰氯、戊二酰氯、己二酰氯、庚二酰氯、辛二酰氯、1,7-庚二酰氯、葵二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1,4-环己二酰氯、均苯三甲酰氯、反丁烯二酰氯、四氟对苯二甲酰氯、六氟戊二酰氯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力陈缘秦金超金万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