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935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在每一个信号层上均设置有GND通道,且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在任意一层板层上的投影均重合;每一个GND通道上均设有过孔,且所有GND通道均通过过孔与完整GND层等电位连接;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的最小间距均大于GND通道的宽度;且该PCB光板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开窗区域,开窗区域位于GND通道对应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防静电型PCB光板,在测试静电空气放电时,测试接口位置产生的能量可通过开窗区域诱导流入GND通道,然后经过过孔流向板内的完整GND层进行能量泄放,避免对PCB板和整机造成影响。

An antistatic PCB ligh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
本技术涉及PCB
,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
技术介绍
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产品的研发设计过程中,静电作为现实中最接近现实生活的抗扰度测试项目,自然得到了大家的重视。目前,在测试静电空气放电±15kV时,因为短时能量较大,在测试接口位置时会出现能量流向的不确定性,部分金属材质的接口还好,能量可以经过金属壳到地,且因金属壳面积相对较大,能量流向其他地方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的话也非常少,再者机器系统等本身可以耐受住(能量流向低阻抗)。但是,目前市场上的PC产品,按键部分大多采用塑胶件;在此种ID结构情况下,一般可以满足正常认证标准,但是,一些或大部分厂商的要求会大于此,在更高更强的标准前,此设计将受到非常大的考验,很大程度上都不能满足要求,且测试过程中,以板端的损坏最为常见。另外一种类似接口按键型的或其他无接口但有缝隙的地方,因为金属区域离外壳边缘/放电枪枪头距离较近,能量在释放时无固定路径,在释放之后将可能跳到板内信号线上,或耦合到附近其他信号线上,距离且短时的能量冲击,后续电路可能无法承受,导致信号对应源芯片受到冲击而损坏,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几种解决方法,均不理想,具体如下:(1)在板端(含DB小板等)增加防静电IC;主板端与DB小板端均需增加,给成本及layout空间带来极大的压力;(2)在按键处进行隔离或增加接地;完全隔离在ID机构中无法实现,且实际生产中,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增加成本,生产不易实现;塑胶按键无法直接接地,若增加一条导电材料进行搭接,可能会引起其他不可控的问题,跳火及耦合状况一定会有发生;(3)加大板端金属到机壳边缘的距离(>20mm);将减少以按键为中心,半径约20mm的PCB尺寸,给layout空间与PCB的利用率带来极大的压力,且按键本身的设计将再次增加变数,增加机构的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其为多层板,且完整GND层以外的所有板层均作为信号层,在每一个信号层上均设置有GND通道,且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在任意一层板层上的投影均重合;每一个GND通道上均设有过孔,且所有GND通道均通过过孔与完整GND层等电位连接;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的最小间距均大于GND通道的宽度;且该PCB光板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开窗区域,开窗区域位于GND通道对应的区域内。优选的,GND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mil。优选的,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的最小间距均大于或等于40mil。优选的,每一个信号层上,GND通道位于板层边缘位置。优选的,每一个信号层上的布线区域划分为第一布线区域和第二布线区域;第一布线区域用于差分对信号线和CLK信号线的布线,第二布线区域用于剩余信号线的布线;第一布线区域位于第二布线区域远离GND通道的一侧。优选的,信号层上,开窗区域与GND通道重合。优选的,信号层上,开窗区域小于GND通道,且开窗区域与GND通道的边缘之间保留有间隙。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通过在每一个信号层上设置GND通道,并通过过孔实现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与完整GND层的等电位连接,实现了多层板上接地电位的一致性,可有效境地板内噪声。本技术中的防静电型PCB光板,在测试静电空气放电时,测试接口位置产生的能量可通过开窗区域诱导流入GND通道,然后经过过孔流向板内的完整GND层进行能量泄放,避免对PCB板和整机造成影响。且,本技术中,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的最小间距均大于GND通道的宽度。如此,可进一步避免在能量流向GND通道时跳跃或者耦合到信号线上,进一步避免了板内信号线收到能量的短时冲击,有利于提高PCB工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顶层拓印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另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其为多层板,且完整GND层以外的所有板层均作为信号层。完整GND层即至多层板中的接地层。在每一个信号层上均设置有GND通道1,且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1在任意一层板层上的投影均重合;即,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1均设置在对应位置并具有同样的宽度。每一个GND通道1上均设有过孔4,且所有GND通道1均通过过孔4与完整GND层等电位连接。如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每一个信号层上设置GND通道1,并通过过孔4实现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1与完整GND层的等电位连接,实现了多层板上接地电位的一致性,可有效境地板内噪声。且该PCB光板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开窗区域2,即该PCB光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开窗区域2。开窗区域2位于GND通道1对应的区域内。如此,在测试静电空气放电时,测试接口位置产生的能量可通过开窗区域2诱导流入GND通道1,然后经过过孔4流向板内的完整GND层进行能量泄放,避免对PCB板和整机造成影响。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1的最小间距均大于GND通道1的宽度。如此,可进一步避免在能量流向GND通道1时跳跃或者耦合到信号线上,进一步避免了板内信号线收到能量的短时冲击,有利于提高PCB工作的安全性。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GND通道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mil,以方便过孔4设置,同时方便静电测试时能量的泄放。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1的最小间距均大于或等于40mil,以保证信号线的安全。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mil为PCB领域常用单位,1mm=39.37mil。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信号层上,GND通道1位于板层边缘位置,以减少GND通道1与信号线的相邻区域,从而提高PCB上信号线可占用面积,提高PCB利用率。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信号层上的布线区域3划分为第一布线区域31和第二布线区域32。第一布线区域31用于差分对信号线和CLK信号线的布线,第二布线区域32用于剩余信号线的布线。第一布线区域31位于第二布线区域32远离GND通道1的一侧。如此,使得差分对信号线和CLK信号线等重要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GND通道1,有利于保证差分对信号线和CLK信号线等重要的信号线的安全,避免其被泄放能量干扰,进一步保证PCB工作安全。本实施方式中,在信号层上,开窗区域2与GND通道1重合。具体实施时还可设置,在信号层上,开窗区域2小于GND通道1,且开窗区域2与GND通道1的边缘之间保留有间隙。如此,GND通道1的边缘形成隔离带,进一步避免开窗区域2在能量导流时对附近的信号线造成干扰。如图1所示PCB光板的顶层,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其为多层板,且完整GND层以外的所有板层均作为信号层,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信号层上均设置有GND通道(1),且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1)在任意一层板层上的投影均重合;每一个GND通道(1)上均设有过孔(4),且所有GND通道(1)均通过过孔(4)与完整GND层等电位连接;/n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1)的最小间距均大于GND通道(1)的宽度;且该PCB光板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开窗区域(2),开窗区域(2)位于GND通道(1)对应的区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型PCB光板,其为多层板,且完整GND层以外的所有板层均作为信号层,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信号层上均设置有GND通道(1),且每一个信号层上的GND通道(1)在任意一层板层上的投影均重合;每一个GND通道(1)上均设有过孔(4),且所有GND通道(1)均通过过孔(4)与完整GND层等电位连接;
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1)的最小间距均大于GND通道(1)的宽度;且该PCB光板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开窗区域(2),开窗区域(2)位于GND通道(1)对应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PCB光板,其特征在于,GND通道(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mi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型PCB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信号层上,线束与GND通道(1)的最小间距均大于或等于40mi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吁武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