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23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包括电缆沟本体、设置在电缆沟本体顶部的预制压顶以及设置在预制压顶上方的沟盖板。电缆沟本体内侧底部安装有若干温度湿度传感器。预制压顶上贯穿安装有若干出气管。出气管的进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内侧,出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外侧,且出气管的出气口内安装有排风扇。沟盖板上贯穿安装有若干进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保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缆沟内的通风散热性能,还能够使电缆沟内的水汽及有害气体排出,改善电缆沟内环境,提高电缆沟输电安全性。

A reinforced concrete cable trench with ventil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for 500kV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具体涉及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
技术介绍
电缆沟是用以敷设电力设施的管道,是500kV变电站内重要的构筑物。目前通风散热型电缆沟尚未推广,500kV变电站内传统电缆沟在铺设盖板后处于封闭状态,电缆通电后散发出的热量不能迅速排出,尤其是在夏季太阳照射使电缆沟盖板和地表升温,电缆沟内温度升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国内报道的因高温导致的电缆火灾事故有数起,变电站内的此类事故经济损失更为严重。通常电缆沟所处位置较低,阴暗潮湿,封闭的环境使水汽以及有害气体难以排出,电缆沟内环境恶劣,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该电缆沟不仅能够提高电缆沟内的通风散热性能,还能够使电缆沟内的水汽及有害气体排出,改善电缆沟内环境,提高电缆沟输电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包括电缆沟本体、设置在电缆沟本体顶部的预制压顶以及设置在预制压顶上方的沟盖板;所述电缆沟本体内侧底部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预制压顶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内侧,出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外侧,且出气管的出气口内安装有排风扇。所述沟盖板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朝下;所述进气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气管一、进气管二和进气管三;所述进气管一的上端位于沟盖板的上方,下端穿过沟盖板后伸入至电缆沟本体的内侧底部;所述进气管二的一端与进气管一的上端垂直相连;所述进气管三垂直设置在进气管二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保护网。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沟本体的内壁上涂敷有防水水泥砂浆。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沟本体的底部设有垫层。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成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在电缆沟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口外侧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套管与出气管的外端部相连;所述固定管的外端部为喇叭状,所述排风扇嵌入安装在固定管的外端部内。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外侧均套设有防水套管。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缆沟内的通风散热性能,还能够使电缆沟内的水汽及有害气体排出,改善电缆沟内环境,提高电缆沟输电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缆沟本体,2、预制压顶,3、垫层,4、沟盖板,5、出气管,6、进气管,61、进气管一,62、进气管二,63、进气管三,7、排风扇,8、保护网,9、防水水泥砂浆,10、地面,11、温度湿度传感器,12、固定管,13、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包括电缆沟本体1、设置在电缆沟本体1顶部的预制压顶2以及设置在预制压顶2上方的沟盖板4;所述电缆沟本体1内侧底部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温度湿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11,用于实时监测电缆沟本体内的温度和湿度,便于对排风扇的启停进行控制。所述预制压顶2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为水平方向布置,和电缆沟本体1的沟壁相垂直。所述出气管5的进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1内侧,出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1外侧,且出气管5的出气口内安装有排风扇7。所述排风扇7,用于使电缆沟本体1内的气体快速的通过出气管排出。由于本技术中的电缆沟本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有钢筋,需要进行管道路径设计,避开钢筋,不利于铺设管道,需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前预留管道,较为复杂,因此,将出气管5安装在预制压顶2内,方便在预制阶段开设孔洞并安装管道,较为方便。所述沟盖板4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进气口朝下;所述进气管6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气管一61、进气管二62和进气管三63;所述进气管一61的上端位于沟盖板4的上方,下端穿过沟盖板4后伸入至电缆沟本体1的内侧底部;所述进气管二62的一端与进气管一61的上端垂直相连;所述进气管三63垂直设置在进气管二62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进气管6和出气管5内均设有保护网8。所述进气管6的进气口开设在进气管三63的下端。所述进气管6伸入电缆沟下部,利用气压差吸入外部空气。通过将进气管设置成三段折弯状,一方面是可以便于将保护网安装在位于水平段的进气管二中,另一方面能够使整个进气管的进气口朝下,进气口朝下是为了避免雨水进入管内,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避免杂物进入管内堵塞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沟本体1的内壁上涂敷有防水水泥砂浆9,起到防水的作用,提高电缆沟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沟本体1的底部设有垫层3。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6和出气管5均成对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每对进气管中的两根进气管是对称设置的,分别设置在电缆沟本体的左右两侧。每对出气管中的两根出气管是对称设置的,分别设置在电缆沟本体的左右两侧上方的预制压顶中。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6和出气管5在电缆沟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这样进气管伸入到电缆沟本体内的部分不会挡住出气管的进气口,不会妨碍出气管通气。进一步的,当排风扇体积较大不方便安装在出气管中时,本技术在出气管5的外端部连接一固定管12,用于安装排风扇7。如图3所示,所述出气管5的出气口外侧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12通过套管13与出气管5的外端部相连;所述固定管的外端部为喇叭状,所述排风扇嵌入安装在固定管的外端部内。套管13的一端套设在固定管12的内侧,另一端套设在出气管5的端部外侧,将出气管5和固定管12连接在一起。所述排风扇7安装在固定管12内。排风扇的电线从出气管伸入至电缆沟本体内接入电缆沟本体内的电路,电缆沟本体内的电路可沿电缆沟本体的底部和侧壁与主电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外侧均套设有防水套管,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电缆沟输电安全性。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气管和出气管来将电缆沟内的空气排出,具体过程为:在排风扇的作用下,电缆沟本体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排出至电缆沟本体的外侧,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室外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到电缆沟本体底部,这样能够实现电缆沟内的通风散热。设置在出气管上的排风扇将有效提高空气流通的效率;设置在电缆沟本体底部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将监测电缆沟内的温度湿度情况,便于控制风扇启停;设置在出气管和进气管内的保护网将有效阻止昆虫和杂物进入电缆沟内。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沟本体、设置在电缆沟本体顶部的预制压顶以及设置在预制压顶上方的沟盖板;所述电缆沟本体内侧底部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温度湿度传感器;/n所述预制压顶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内侧,出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外侧,且出气管的出气口内安装有排风扇;/n所述沟盖板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朝下;所述进气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气管一、进气管二和进气管三;所述进气管一的上端位于沟盖板的上方,下端穿过沟盖板后伸入至电缆沟本体的内侧底部;所述进气管二的一端与进气管一的上端垂直相连;所述进气管三垂直设置在进气管二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保护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沟本体、设置在电缆沟本体顶部的预制压顶以及设置在预制压顶上方的沟盖板;所述电缆沟本体内侧底部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温度湿度传感器;
所述预制压顶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内侧,出气口位于电缆沟本体外侧,且出气管的出气口内安装有排风扇;
所述沟盖板上贯穿安装有若干沿电缆沟本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朝下;所述进气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气管一、进气管二和进气管三;所述进气管一的上端位于沟盖板的上方,下端穿过沟盖板后伸入至电缆沟本体的内侧底部;所述进气管二的一端与进气管一的上端垂直相连;所述进气管三垂直设置在进气管二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保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00kV变电站通风散热型钢筋混凝土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元潘震孔宪扬方晖周宁胡浩许成交丁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