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勇专利>正文

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51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包括底座与保温层在内壳体以及热风管、排烟管、风机、空气加热室、燃气装置和相应的电控装置,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内循环管,其在热风管中有内循环管的竖直段与其室内端口,内循环管的水平段的输入口位于作为进气管道之一的外循环管中,并在内循环管与外循环管的交合处设置室内外分别进气的一个进气循环转换装置,外循环管穿过壳体经循环转换装置和连通空气滤清室及风机进入空气加热室中被加热,排烟管的输出部分的竖直段套入外循环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空气作为加热介质,内外双循环耗能低升温快,大量节约水资源,热效率提高35%~50%,更节能环保,而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大棚采暖供热、灭菌消毒净化室内空气等场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空气集中供暖系统,具体说是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已有利用空气集中供暖装置,如空调、电热器等等皆为空气返回到空气加热器的室内空气的单循环传热方式,主要目的是少耗能,却致使室内空气逐渐恶劣、不洁,空气污染严重;这是因为若仅有新鲜空气输入的供暖装置,则其耗能太大,热利用率很低,显然,既要保持空气新鲜又少耗能至今是难以解决的矛盾。为防止热量的过多流失,目前只能以一根细管导入一点外空气,以延缓空气恶化的过程而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底座与保温层在内壳体以及热风管、排烟管、风机、空气加热室、燃气装置和相应的电控装置,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在热风管中有内循环管的竖直段及其室内端口,内循环管的水平段的输入口位于作为进气管道之一的外循环管中,并在内循环管与外循环管的交合处设置室内外分别进气的一个进气循环转换装置,通向室外的外循环管穿过壳体,又经循环转换装置和连通空气滤清室及风机进入空气加热室中被加热,排烟管的输出部分的竖直段套入外循环管内,并从外循环管中穿出也通向室外,排烟管的下道口在燃气装置顶部。进一步在壳体顶部设置一台与燃气装置管道相通的燃气灶。所述位于外循环管与内循环管交合处的循环转换装置是一个简单的室内外空气的换向阀。在循环转换装置和风机之间的外循环管通道中,设置有一空气滤清室,且空气滤清室是可抽出的屉式结构,可方便取出。在壳体顶部的排烟管的水平部左端头上设有小排风机。显然,本技术不用水而用空气作为加热介质,不但升温快高温灭菌,大量节约水资源又无滴漏,且将室内外空气的两个单一循环有机的结合并交替使用,协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彻底解决和克服空气质量不好的及热量流失大的不足,热效率更高,更节能,更环保,而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大棚采暖供热、净化室内空气而无须开启门窗获取新鲜空气的劳苦,比已有专利CN2702210的热效率提高35%~5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部有燃气灶的本技术的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循环转换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温层 2壳体 3小排风机 4热风管 5内循环管 6排烟管7外循环管 8循环转换装置 9空气滤清室 10风机 11电控装置 12空气加热室 13燃气装置 14净化斗 15底座 16燃气灶 17电动机 18连杆19圆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技术包括底座15与保温层1在内壳体2以及热风管4、排烟管6、风机10、空气加热室12、燃气装置13和相应的电控装置1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内循环管5,该内循环管5在热风管4中有内循环管5的竖直段及其室内端口,内循环管5的水平段的输入口处的外循环管7中设置室内外分别进气的一个进气循环转换装置8,而通向室外的外循环管7先后穿过壳体2,又经循环转换装置8和空气滤清室9及风机10进入空气加热室12中被燃气装置13加热,排烟管6的输出部分的竖直段套入外循环管7内,并从外循环管7中穿出也通向室外,排烟管6的下道口在燃气装置13顶部。该空气加热室12中通常设置有市售的升温快降温慢的有储热功能的若干只加热管件—双金属复合翅片管。也不难用电作为加热能源代替燃气装置13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则停止加热可以进行室内循环,此时循环转换装置8由内循环管从室内进气。考虑到烹调烧饭,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可以在壳体2顶部设置一台与燃气装置13管道相通的燃气灶16。该循环转换装置8是位于外循环管7与内循环管5交合处或交汇处的一个简单的室内外空气的换向阀,它是由小电动机轴方向固定的连杆控制90°开关转换的金属圆板19分别启闭内、外循环管进气口实现即可。因此,最简单的循环转换装置8是电动机17的轴方向上固定一根连杆18,且连杆18固定于金属圆板19的直径上并以90°开关转换。如图3。在循环转换装置8和风机10之间的外循环管7通道中,设置有一可抽出的屉式结构(图省略)的空气滤清室9,该空气滤清室9的屉式结构内分层置放过滤网N与活性炭C等,以方便抽出的屉式结构更换或清除粉尘。在壳体2顶部的排烟管6的水平部左端设有小排风机3。排烟管6的下道口在燃气装置13顶部,排烟管6的输出部分的竖直段套入外循环管7内,并从外循环管7中穿出也通向室外。还可以在燃气装置13的下面设置一个便于清除燃烧尘渣的净化斗14。该净化斗14也是一可抽出的屉式结构体,(图省略)以随时方便抽出清除粉渣。本技术采用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可以首先用室内空气作为热传导介质,经空气滤清室和高温加热灭菌后,在数分钟内就有50-100度以上的纯净热空气送出,即使采用室内空气循环时,也是经空气滤清和消毒排出来的纯净热空气;本技术用室外新鲜空气作为热传导介质,所用之新鲜空气从室外经作为进气管的外循环管7引进,经空气滤清室后,又经空气加热室12中的200-300度的高温加热灭菌后,在数分钟内空气加热室12中有50-100度以上的纯净热空气送出,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达到设定温度后,则停止加热可以进行室内循环,此时循环转换装置8由内循环管从室内进气。由于空气加热室12中的双金属复合翅片管升温快降温慢的储热功能。该空气加热室12中仍有300度高温不断缓慢释放,对流经空气继续加热灭菌,热风管的出口仍有100-50度纯净热风送出,时间达半小时以上,节能效果尤好,用途多。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它包括底座(15)与保温层(1)在内壳体(2)以及热风管(4)、排烟管(6)、风机(10)、空气加热室(12)、燃气装置(13)和相应的电控装置(1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内循环管(5),其在热风管(4)中有内循环管(5)的竖直段与其室内端口,内循环管(5)的水平段的输入口处的外循环管(7)中设置室内外分别进气的一个进气循环转换装置(8),连通室外的外循环管(7)先后穿过壳体(2),又经循环转换装置(8)和空气滤清室(9)及风机(10)进入空气加热室(12)中被燃气装置(13)加热;排烟管(6)的下道口在燃气装置(13)顶部,排烟管(6)的输出部分的竖直段套入外循环管(7)内并穿出也通向室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循环转换装置(8)是位于外循环管(7)与内循环管(5)交合处的一个简单的室内外空气的换向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循环转换装置(8)是电动机(17)的轴方向上固定一根连杆(18),且连杆(18)固定于金属圆板(19)的直径上并以90°开关转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2)顶部的排烟管(6)的水平部左端设有小排风机(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空气加热室(12)中设置有若干只双金属复合翅片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在循环转换装置(8)和风机(10)之间的外循环管(7)通道中,设置有一分层置放过滤网与活性炭的抽拉的屉式结构的空气滤清室(9)。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外空气双循环净化采暖装置,它包括底座(15)与保温层(1)在内壳体(2)以及热风管(4)、排烟管(6)、风机(10)、空气加热室(12)、燃气装置(13)和相应的电控装置(1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内循环管(5),其在热风管(4)中有内循环管(5)的竖直段与其室内端口,内循环管(5)的水平段的输入口处的外循环管(7)中设置室内外分别进气的一个进气循环转换装置(8),连通室外的外循环管(7)先后穿过壳体(2),又经循环转换装置(8)和空气滤清室(9)及风机(10)进入空气加热室(12)中被燃气装置(13)加热;排烟管(6)的下道口在燃气装置(13)顶部,排烟管(6)的输出部分的竖直段套入外循环管(7)内并穿出也通向室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