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46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包括一散热体、安装在所述散热体上的电控箱、位于所述散热体内的发热体和脚轮,所述散热体内成形有油腔,其内充装有导热油,所述发热体浸入所述导热油中,所述电控箱的面板上设置有一可活动的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面板上设置提手,使用者在移动电热油汀时,拉动提手即可,使用更加方便;其次,设置的提手可以活动,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到最佳的拉动角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尤其涉及一种充油式电加热取暖器, 即涉及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
技术介绍
充油式电热取暖器,即现在称为电热油汀。其具有环保、无噪音等特点而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每年全球生产4000万台。这种电热油汀一 般由多片散热片组装而成,各散热片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散热片上下 两端的连接套管连接在一起,每一片散热片形成有空腔,其内充装有导 热油。电加热组件浸泡在导热油中,通过加热导热油来传递热量。在产 品的前端和/或后端一般安装有电控箱,其内安装有电器元件。电热油汀 的底部安装有脚轮,以方便电热油汀的移动。但现有技术中的电热油汀 都未设置把手,在移动时需要使用者推动本体。由于电热油汀的温度比 较高,容易烫伤使用者,并且,这种移动方式也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 供一种移动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的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包括一散热体、 安装在所述散热体上的电控箱、位于所述散热体内的发热体和脚轮,所 述散热体内成形有油腔,其内充装有导热油,所述发热体浸入所述导热 油中,所述电控箱的面板上设置有一可活动的提手。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提手的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轴孔,所述转轴安 装在所述轴孔内。所述转轴上成形有扁平部,所述面板上成形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 述轴孔相通,所述转轴上的扁平部能够从所述轴孔中滑入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槽位于所述轴孔的下方,所述转轴上的扁平部能够在提手的 自重作用下滑入所述卡槽中。所述面板上成形有凸肩,所述提手卡在所述凸肩上。所述提手的外形与所述面板顶部的外形相一致。所述提手的顶部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提手的顶部设置有使用指示标识。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 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在面板上设置提手,使用者在移动电热 油汀时,拉动提手即可,使用更加方便;其次,设置的提手可以活动, 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到最佳的拉动角度;再次,提手在不使用时, 可以扣合在面板上,并通过卡槽进行固定,非常方便,整体更加美观, 结构简单。本技术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 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面板和提手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面板和提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面板和提手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图中去掉了转轴。图6是本技术的转轴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 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 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技术,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 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l,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的实施例,包括一散热体l、安装在所述散热体1上的电控箱2、位于所述散热体l内 的发热体和脚轮3,所述散热体l内成形有油腔,其内充装有导热油,所 述散热体l包括依次连接的多片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中空的片状体,其 内部成形有多条导油槽;所述散热片的上、下两端成形或安装有沿水平 方向延伸的中空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内设有与所述导油槽相通的 导油孔,各所述散热片上的连接套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闭的 油腔,导热油充装在其中。散热体l中的导热油被加热后,在散热体l中 循环流动。各个散热片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空气的流道,利于散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图2、图3和图4, 所述电控箱2的面板21上设置有一可活动的提手4。在这里所说的可活动 的提手4,是指所述提手4安装在所述面板21上,同时可以做向外旋转运 动,即所述提手4可以做打开和扣合运动。当需要使用提手4时,则将提 手4打开,利于使用者把握。当不使用提手4时,则可以将提手4扣合在面 板21上,使提手4和面板21构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美观。本 技术设置了所述提手4可以方便的移动电热油汀,不会烫伤使用者, 更加安全可靠。参见图4、图5和图6,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提手 4的两端设置有转轴5,所述面板21上设置有轴孔22,所述转轴5安装在所 述轴孔22内。上述结构可以能够使所述提手4以转轴5为旋转中心向外做 旋转运动,实现提手4的可活动,即可以方便的使提手4打开或扣合。参见图4、图5和图6,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转轴 5上成形有扁平部51,所述面板21上成形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与所述轴 孔22相通,所述转轴5上的扁平部51能够从所述轴孔22中滑入所述卡槽23中。所述转轴5上的扁平部51是经过铣扁加工而成,在转轴5上铣出两个 相对设置的平面,形状一个扁轴结构。所述转轴5上的扁平部51的最大直 径小于轴孔22的直径,但扁平部51上的最大直径大于卡槽23的宽度,扁 平部51的最小直径小于卡槽23的宽度。当所述转轴5上的扁平部51位于所 述轴孔22中时,转轴5可以在轴孔22中旋转。当所述转轴5滑入所述卡槽 23中时,其卡在所述卡槽23中,不能转动。上述结构保证提手4在扣合状 态下准确定位,使其不能打开。在需要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将转轴5的扁 平部51从卡槽23中拉出,进入所述轴孔22中,此时才能做旋转运动。参见图4和图5,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3位 于所述轴孔22的下方,所述转轴5上的扁平部51能够在提手4的自重作用 下滑入所述卡槽23中。当所述提手4扣合后,可以方便的使所述扁平部51 滑入卡槽23中,方便使用。而在打开时,使用者只需将提手4上提,即可 将转轴5的扁平部51拉出卡槽23,滑入轴孔22中。参见图l、图3和图4,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面板 21上成形有凸肩24,所述提手4卡在所述凸肩24上,所述凸肩24为所述提 手4提供了一个可以扣合的部位。所述提手4的外形与所述面板21顶部的 外形相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当所述提手4扣合在所述面板21上时,可以 与所述面板21构成一个整体,使得本技术更加美观,结构更加合理。参见图2和图3,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提手4的顶 部设置有防滑条纹41。上述结构利于使用者把握,不易发生滑脱。参见图2和图3,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提手4的顶 部设置有使用指示标识42。在这里的标识42是一个向上的箭头,可以方 便的告知使用者,提手4需要向上提起才能打开,方便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 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 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包括一散热体(1)、安装在所述散热体(1)上的电控箱(2)、位于所述散热体(1)内的发热体和脚轮(3),所述散热体(1)内成形有油腔,其内充装有导热油,所述发热体浸入所述导热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2)的面板(21)上设置有一可活动的提手(4)。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提手的电热油汀,包括一散热体(1)、安装在所述散热体(1)上的电控箱(2)、位于所述散热体(1)内的发热体和脚轮(3),所述散热体(1)内成形有油腔,其内充装有导热油,所述发热体浸入所述导热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2)的面板(21)上设置有一可活动的提手(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宁
申请(专利权)人: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