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及非晶工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355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和非晶工艺设备,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包括耐火浇注料层和锆质材料层,所述锆质材料层位于耐火浇注料层内侧。本申请的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中的耐火浇注料层,成本低;锆质材料层具有抗冲刷性和热震稳定性;锆质材料层自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的槽底且沿耐火浇注料层向上厚度逐渐减小的设计,可以在保证锆质材料层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锆质材料的用量,节约成本;锆质材料层采用分段式设计,通过火泥层连接,便于施工,也可以节约加工成本;同时当锆质材料层损毁后,可以根据锆质材料层各段的损毁情况不同,逐段更换新的锆质材料层,更换起来方便,能最大程度降低综合成本。

Composite guide mechanism and amorphous process equipment for amorphous smel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及非晶工艺设备
本技术涉及非晶工艺设备
具体地说是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及非晶工艺设备。
技术介绍
非晶合金是由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时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结晶,得到的固态合金是长程无序结构,没有晶态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这种非晶合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由于它的性能优异、工艺简单,从80年代开始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界的研究开发重点。非晶软磁合金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67年开始,直到1988年。1984年美国四个变压器厂家在IEEE会议上展示实用非晶配电变压器则标志着第一阶段达到高潮,到1989年,美国AlliedSignal公司已经具有年产6万吨非晶带材的生产能力,全世界约有100万台非晶配电变压器投入运行。从1988年开始非晶态材料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标志性事件是铁基纳米晶合金的专利技术。1988年日本日立金属公司在非晶合金基础上通过晶化处理开发出纳米晶软磁合金(Finemet)。当年,日立金属公司纳米晶合金实现了产业化,并有产品推向市场。我国在连续4个五年计划中投入大量资金,组织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火浇注料层(5-1)和锆质材料层(5-2),所述锆质材料层(5-2)位于耐火浇注料层(5-1)内侧;所述锆质材料层(5-2)为分段式结构,相邻两段所述锆质材料层(5-2)之间有火泥层(5-3);所述火泥层(5-3)为锆质火泥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火浇注料层(5-1)和锆质材料层(5-2),所述锆质材料层(5-2)位于耐火浇注料层(5-1)内侧;所述锆质材料层(5-2)为分段式结构,相邻两段所述锆质材料层(5-2)之间有火泥层(5-3);所述火泥层(5-3)为锆质火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机构为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槽,其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并且所述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槽内的钢水通道(7)也为倒梯形结构;所述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槽的槽底和槽壁上的耐火浇注料层(5-1)厚度相等,且所述耐火浇注料层(5-1)的厚度为15mm~35mm;位于所述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槽的槽底上的所述锆质材料层(5-2)厚度相同,且所述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槽的槽底上的所述锆质材料层(5-2)的厚度为10mm~25mm,自所述非晶冶炼用复合导流槽的槽底且沿所述耐火浇注料层(5-1)向上:所述锆质材料层(5-2)的厚度逐渐减小,邻近槽底的所述锆质材料层(5-2)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远离槽底的所述锆质材料层(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杨田晓利李志勋孙荣海任红霞杨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