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解保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5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熔解保持炉,其以相对较为简单构成来抑制氧化物的形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熔解保持炉具备熔解炉本体、将金属熔液供给至熔解炉本体的材料引入机构。熔解炉本体具备熔解室、收液室、汲出室、金属熔液加热机构。熔解室具备熔解室盖,材料引入机构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其至少检测所述汲出室的金属熔液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下限水平设定为在汲出室中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之上,并且当以液面水平传感器检测到汲出室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时,将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其中一个供给至收液室,使得汲出室的液面高度位置始终保持于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的上方位置。

Melting hold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熔解保持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例如铝、铝合金等的金属熔液加热熔解、保持并供给至铸造机等的熔解保持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要加热保持铸造用铝或铝合金等的金属熔液,使用熔解保持炉及金属熔液保持炉。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320083号公报)当中,于熔解室中具备从炉体的顶棚部通过支撑板而安装的浸渍式燃烧器,并且具有:第一储存室,其将金属块熔解并储存;及第二储存室,其用于储存来自第一储存室且通过了过滤用的两片陶瓷滤片净化的金属熔液,并且配置金属熔液供给装置,将金属熔液供给铸造机。此外,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89266号公报)当中记载一种金属熔液保持炉,其具备金属熔液容置容器,金属熔液容置容器具有金属熔液保持室及加压室,于金属熔液保持室的保持室盖中悬挂着检测金属熔液保持室内的金属熔液的上限液面水平的水平传感器;金属熔液保持室的内部及加压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管式加热器;金属熔液从金属熔液保持室通过升降式截止阀流入加压室,加压室具备加压部及汲出部,此外,于金属熔液收纳容器的加压室内的加压部以外部位,通过位于固定液面位置的上方的通风部使加压气体释放至大气。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熔解保持炉的技术当中尚残留着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熔解保持炉101的熔解炉本体102具备:熔解室104,其保持金属熔液M;收液室105,其与熔解室104连通,并接受被供给的金属熔液M;汲出室106,其与熔解室104连通,并可将从熔解室104导入的金属熔液M汲出至外部的铸造机;浸渍式燃烧器(或是浸渍式加热器)109,其加热熔解室104内的金属熔液M。如此现有技术的熔解保持炉101因为存在于熔解室104中上部盖108及金属熔液M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空气AR的关系,使得加热时金属熔液M氧化,从而氧化物OX(氧化铝等)附着至熔解室104的内壁或浸渍式燃烧器(或浸渍式加热器)109。由于此氧化物OX也混入至金属熔液M当中,因此对应处理方式为将通过陶瓷滤片110流入汲出室106的经过滤的高洁净度金属熔液予以保持为熔融状态,从金属熔液M的内部通过金属熔液供给装置以在不接触大气状态下供给至铸造机。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金属熔液保持炉的现有技术的对应处理方式为加压部加压室中完全密闭结构,通过加压部中其余未密闭部分以螺丝适当间隔固定,且在顶棚板的顶棚部分相对于侧壁部分;以及在铁皮的顶棚部分相对于该侧壁部分皆以螺丝固定,借此形成缝隙而成为位于固定液面的上方的通风部,从而将加压气体释放至炉外,以防止气体释放至金属熔液中及防止气泡产生。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当中,若参考图3可知存在共通未被注意的部分。此未被注意的部分为熔解室104的上部盖108与金属熔液M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本身。若考虑熔解室104的结构,根据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由上部通过辐射热,连同存在于上部盖108与金属熔液M之间空气AR所存在的空间一起加热金属熔液M,因此,此空间是被允许的。然而另一方面,却也令人注意到形成问题,关于空气AR引起的氧化物OX的解决对策。此外,例如于汽车产业近年的趋势,由于迅速地转往电动车(EV)使得作为汽车主要构成要素的内燃机的发动机逐渐转为马达。内燃机关的发动机当中是以通过活塞动作而震动的燃烧反应作为动力源,因此,即便追求车体的轻量化,在铸造部件强度上也还是需要足以承受此反应的厚度,因此在轻量化上有所限度。然而,由于在EV马达的情形当中并没有因活塞所致的震动,因此在容置马达及电池的壳件等发动机周边,可使用能够轻薄化的铸造部件来对应处理。关于针对EV化车辆的轻量化,由于降低马达电池的消耗而拉长了电池的寿命,另外也由于关系到节能,使得在针对实现车体轻量化上许多作为构成要素的铸造部件都要求轻量化。也就是说,铸造制品必须轻薄化,然而,于薄化铸造中若铸造时于金属熔液中有氧化物存在,则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需要薄化铸造的铸造制品,成为缺陷制品的机率更高。就这点来看,以铸造内燃机引擎行驶汽车的部件作为对象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现有技术当中,要在制造轻薄铸造制品的制造过程中,要实现:作为进一步抑制氧化物形成所得的效果,也就是降低攸关制品品质的熔解时的金属损失;金属熔液品质的提升以及降低耗能成本等较多的效果可谓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设定目的为提供一种熔解保持炉,其可借由相对简单的构成来抑制氧化物形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运行成本。此外也以持续性地获得抑制了氧化的高品质金属熔液作为另一目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主要的特征为,具备了在上部盖与金属熔液的液面之间不形成空间的熔解室以作为熔解炉本体的构成要素。因此采用了以下的构成。也就是说,第一专利技术的熔解保持炉具备:熔解炉本体;及材料引入机构,其将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其中一个供给至熔解炉本体,熔解炉本体具备:熔解室,其保持金属熔液;收液室,与熔解室连通,且从材料引入机构接受被供给的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其中一个;汲出室,与熔解室连通,且将从熔解室导入的金属熔液汲出至铸造机;金属熔液加热机构,加热熔解室内的金属熔液,熔解室具备熔解室盖,熔解室盖设置为在与金属熔液的液面之间不形成空间状态下将上部开口部封闭,其中,材料引入机构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其至少检测汲出室中金属熔液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下限水平设定为汲出室中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之上,并且当以液面水平传感器检测到汲出室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时,将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其中一个供给至收液室,使得汲出室的液面高度位置始终保持位于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的上方位置。此熔解保持炉当中,材料引入机构在以液面水平传感器检测出汲出室的金属熔液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时,将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其中一个供给至收液室,使得汲出室的液面高度位置始终保持在高于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因此,熔解室中到熔解室盖的下表面为止始终充满金属熔液而不形成空气等气体存在的空间,由于在熔解室内金属熔液未与空气接触,因此可防止金属熔液加热时的氧化。第二专利技术的熔解保持炉的特征在于,于第一专利技术当中,金属熔液加热机构具备浸渍式燃烧器或浸渍式加热器,浸渍式燃烧器或浸渍式加热器当中,其前端侧浸渍于熔解室的金属熔液中,浸渍式燃烧器或浸渍式加热器设置为从上部贯穿熔解室盖的状态;或是作为横向浸渍型而设置为于熔解室的底部附近从熔解室的外部侧壁部贯穿的状态。也就是说,于此熔解保持炉当中,由于浸渍式燃烧器或浸渍式加热器设置为从上部贯穿熔解室盖的状态;或是作为横向浸渍型而设置为于熔解室的底部附近从熔解室的外部侧壁部贯穿的状态,因此熔解室内的浸渍式燃烧器或浸渍式加热器的整体始终浸渍于金属熔液当中,对于熔解室内的金属熔液的热传导率提高,比起现有技术还要节省耗能,并且借由加热抑制了氧化的金属熔液,以提升于铸造制程中的制品生产效率。第三专利技术的熔解保持炉的特征为,于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中,熔解室的上部开口部具有设定为使开口面积往上方逐渐变宽而倾斜的内周表面。熔解室盖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解保持炉,其特征在于,具备:/n熔解炉本体;及/n材料引入机构,将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一个供给至所述熔解炉本体,/n所述熔解炉本体具备:/n熔解室,其保持所述金属熔液;/n收液室,其与所述熔解室连通,且从所述材料引入机构接受供给所述金属熔液及所述金属块中至少一个;/n汲出室,其与所述熔解室连通,且可将从所述熔解室导入的所述金属熔液汲出至铸造机;/n金属熔液加热机构,其加热所述熔解室内的所述金属熔液,/n所述熔解室具备熔解室盖,所述熔解室盖设置为与所述金属熔液的液面之间不形成空间状态下将上部开口部封闭,/n其中,所述材料引入机构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其至少检测所述汲出室中所述金属熔液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所述下限水平设定为所述汲出室中所述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之上,并且当以所述液面水平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汲出室的所述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所述下限水平时,将所述金属熔液及所述金属块中至少其中一个供给至所述收液室,使得所述汲出室的所述液面高度位置始终保持于所述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位置的上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9 JP 2018-1974541.一种熔解保持炉,其特征在于,具备:
熔解炉本体;及
材料引入机构,将金属熔液及金属块中至少一个供给至所述熔解炉本体,
所述熔解炉本体具备:
熔解室,其保持所述金属熔液;
收液室,其与所述熔解室连通,且从所述材料引入机构接受供给所述金属熔液及所述金属块中至少一个;
汲出室,其与所述熔解室连通,且可将从所述熔解室导入的所述金属熔液汲出至铸造机;
金属熔液加热机构,其加热所述熔解室内的所述金属熔液,
所述熔解室具备熔解室盖,所述熔解室盖设置为与所述金属熔液的液面之间不形成空间状态下将上部开口部封闭,
其中,所述材料引入机构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其至少检测所述汲出室中所述金属熔液的液面高度位置下降至下限水平,所述下限水平设定为所述汲出室中所述熔解室盖的下表面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城也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