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开才专利>正文

一种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35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窑炉,包括用于存放烧坯的窑室,窑室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烟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窑室下方的燃烧室和炭室,所述炭室设置于在下方,所述燃烧室则设置于所述窑室与所述炭室之间,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落下燃料剩余物的若干个通孔,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炭室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窑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靠内处设置有与窑室相连通的第一窑孔,其中,所述窑室的顶部成弧形的拱门状,所述烟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窑室相连通的第二窑孔,所述第一窑孔与所述第二窑孔分别靠近所述窑室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窑室、燃烧室和炭室成上中下的结构排布,缩小窑炉体积,且热量分布更为均衡,可使得燃料燃烧更为充分,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A kind of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窑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柴窑窑炉通常可包括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等,通常可包括燃烧室、窑堂和烟囱,三者一体联通,且呈阶梯状,利用热能原理,达到烧成目的,这一结构下的柴窑窑炉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龙窑或者馒头窑体积庞大,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建筑成本较高,工期较长。由于体积庞大,准备坯体周期非常长,而且不够灵活,无法实现少量生产与测试的目的。2、迷你试验窑的柴窑体积又太小,墙壁太薄,保温与升温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烧成目的。3、热能直冲至烟囱,热能流失较大,无法回收,无二次燃烧机制,且烟尘较大,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窑炉,其采用窑室、燃烧室和炭室成上中下的结构排布,缩小窑炉体积,且热量分布更为均衡,可使得燃料燃烧更为充分,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窑炉,包括用于存放烧坯的窑室,窑室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烟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窑室下方的燃烧室和炭室,所述炭室设置于在下方,所述燃烧室则设置于所述窑室与所述炭室之间,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落下燃料剩余物的若干个通孔,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炭室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窑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靠内处设置有与窑室相连通的第一窑孔,其中,所述窑室的顶部成弧形的拱门状,所述烟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窑室相连通的第二窑孔,所述第一窑孔与所述第二窑孔分别靠近所述窑室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与所述炭室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窑室、燃烧室和炭室按上中下三层分隔排布,所述炭室与所述燃烧室上位于同侧分别开设有窑门,所述炭室上开设的第一窑孔设置于炭室远离窑门的一侧。更进一步地,所述烟囱上的第二窑孔在竖直方向上对称于所述第一窑孔来设置,使得在所述窑室中形成由第一窑孔至窑室顶部,再从所述第二窑孔通出的烟气流道。进一步地,所述窑室的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二窑孔的位置开设有烟孔。进一步地,所述窑室上开设有方便装配的窑口。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窑炉中,由于合理排布窑室、燃烧室和炭室的结构,使得构成上中下三层排布的结构,有效缩小了窑炉体积,而利用热能原理,热能能够自然冲到拱门状的顶部,在烟囱抽力作用下,将顶部热能往窑室的另一侧抽,使得窑室内的温度能够更为均衡,提高烧制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利用烟囱抽力,将顶部热能往外抽,从而实现内部倒焰效果,热能在窑室内二次燃烧,实现快速升温的同时,使得能够充分燃烧,可达到节能环保目的。进一步地,在燃烧室的下方设置炭室,如此气流在窑室内形成倒焰热能机制的同时,落在炭室中的燃料剩余物被燃烧室中的炭的倒焰作用下可充分燃烧,既能节约能源,进一步地实现减少排放的环保目的。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窑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窑室,11、窑口,2、燃烧室,21、第一窑孔,22、燃烧室下方所设的通孔,3、炭室,4、窑门,5、烟囱,51、第二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窑炉,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存放烧坯的窑室1,窑室1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烟囱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窑室1下方的燃烧室2和炭室3,所述炭室3设置于在下方,所述燃烧室2则设置于所述窑室1与所述炭室3之间,在所述燃烧室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落下燃料剩余物的若干个通孔22,所述燃烧室2和所述炭室3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窑门4,所述燃烧室2的顶部靠内处设置有与窑室1相连通的第一窑孔21,其中,所述窑室1的顶部成弧形的拱门状,所述烟囱5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窑室1相连通的第二窑孔51,所述第一窑孔21与所述第二窑孔51分别靠近所述窑室1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具体说来,所述窑室1、燃烧室2和炭室3按上中下三层分隔排布,所述炭室3与所述燃烧室2上位于同侧分别开设有窑门4,窑门4的设置能够控制进气量,同时还能实现保温、防火等功能。所述炭室3上开设的第一窑孔21设置于炭室3远离窑门4的一侧,所述烟囱5上的第二窑孔51在竖直方向上对称于所述第一窑孔21来设置,使得在所述窑室1中形成由第一窑孔21至窑室1顶部,再从所述第二窑孔51通出的烟气流道(烟气流道如图1中箭头所示),在所述窑室1的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二窑孔51的位置开设有烟孔。本实施例的柴窑中,由于合理排布窑室1、燃烧室2和炭室3的结构,使得构成上中下三层排布的结构,有效缩小了窑炉体积,而利用热能原理,热能能够自然冲到拱门状的顶部,在烟囱5抽力作用下,将顶部热能往窑室1的另一侧抽,使得窑室1内的温度能够更为均衡,提高烧制效果。同时,通过利用烟囱5抽力,将顶部热能往外抽,从而实现内部倒焰效果,热能在窑室1内二次燃烧,实现快速升温的同时,使得能够充分燃烧,可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在燃烧室2的下方设置炭室3,如此气流在窑室1内形成倒焰热能机制的同时,落在炭室3中的燃料剩余物被燃烧室2中的炭的倒焰作用下可充分燃烧,既能节约能源,进一步地实现减少排放的环保目的。所述燃烧室2与所述炭室3的窑门4的设置能够控制进气量,同时还能实现保温、防火等功能。而为了能够更为精准地控制进气量,在所述燃烧室2与所述炭室3的侧面还设置有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窑室1上开设有方便装配的窑口11,以方便坯体装入或者取出。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炉,包括用于存放烧坯的窑室,窑室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烟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窑室下方的燃烧室和炭室,所述炭室设置于在下方,所述燃烧室则设置于所述窑室与所述炭室之间,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落下燃烧剩余物的若干个通孔,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炭室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窑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靠内处设置有与窑室相连通的第一窑孔,其中,所述窑室的顶部成弧形的拱门状,所述烟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窑室相连通的第二窑孔,所述第一窑孔与所述第二窑孔分别靠近所述窑室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包括用于存放烧坯的窑室,窑室侧面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烟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窑室下方的燃烧室和炭室,所述炭室设置于在下方,所述燃烧室则设置于所述窑室与所述炭室之间,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落下燃烧剩余物的若干个通孔,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炭室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窑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靠内处设置有与窑室相连通的第一窑孔,其中,所述窑室的顶部成弧形的拱门状,所述烟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窑室相连通的第二窑孔,所述第一窑孔与所述第二窑孔分别靠近所述窑室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与所述炭室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才
申请(专利权)人:李开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