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531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系统本体用于对钢瓶的循环冷却,包括系统本体上固定钢瓶的限位块,限位块设有看两组,限位块的上方设有喷淋头,喷淋头连接管道三,管道三连接上部的蓄水仓,蓄水仓连接管道二,管道二连通循环仓,循环仓的上避免设有导流槽,对应导流槽的上方连接限位块,循环仓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循环仓分为左右两部分,循环仓的左部分收集水,循环仓的右部分内设有冷凝管,冷凝管实现对收集水的冷却,本结构的限位块能够防止钢瓶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移位;循环冷却组件利用水淋的降温方式,有效控制水的温度,保证冷却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排放,便于实施,能够很好的应用市场并进行推广。

A synthetic 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循环冷却系统是化工生产装置不可缺少的部分,现有冷却系统采用喷淋降温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化工生产装置降温、冷凝的需要,但是随着喷淋水的流失,同时带来了水资源的消耗;如果能够实现循环冷却系统,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水资源消耗的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系统本体用于对钢瓶的循环冷却,包括系统本体上固定钢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看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设在系统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块的上方设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管道三,所述管道三连接上部的蓄水仓,所述蓄水仓连接管道二,所述管道二连通循环仓,所述循环仓的上避免设有导流槽,对应导流槽的上方连接限位块,所述循环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循环仓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循环仓的左部分收集水,循环仓的右部分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实现对收集水的冷却。进一步,所述隔板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板上设有闸口,闸口连通循环仓左右两部分,所述隔板内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移动块连接,移动块设在隔板侧端的滑槽上,滑槽上还设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与移动块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传动块连接销轴,所述销轴通过电机驱动。更进一步,所述闸口设有多个,且多个闸口开口高度相等。进一步,所述限位块的两侧设有支柱,两侧所述支柱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支柱之间铰接,铰接件之间的摩擦力调节挡板的角度。更进一步,所述挡板可选为柔性刚材的材质,易弯曲的同时便于固定。进一步,所述管道上设有空腔,空腔连接管道一,空腔通过管道一连接进水仓。进一步,所述导流槽上设有排水孔,导流槽通过排水孔连通循环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结构提供的系统本体在于对钢瓶的循环冷却,其中,设置用于固定钢瓶的限位块能够防止钢瓶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移位;循环冷却组件利用水淋的降温方式,喷淋头对钢瓶直接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再依次通过循环仓内和管道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排放,节约能源;经过循环仓式,循环仓内部的冷凝管会对水进行降温,有效控制水的温度,保证冷却效果。2、本结构隔板上设置的闸口能够将循环仓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优势能够控制冷凝管冷却水的量,隔板内部设置的盖板通过隔板侧部的传动组件实现上下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盖板会对闸口进行调节密封,从而控制循环仓的排水量,结构合理、便于实施,能够很好的应用市场并进行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循环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隔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隔板传动结构示意图。图中:1-循环仓;2-进水仓;3-管道二;4-蓄水仓;5-管道一;6-钢瓶;7-导流槽;71-排水孔;8-限位块;9-支柱;10-挡板;11-管道三;12-喷淋头;13-空腔;14-隔板;15-冷凝管;16-闸口;17-移动块;18-盖板;19-滑槽;20-伸缩杆;21-传动块;22-销轴;23-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所述装置的实施例。但是,该装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技术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系统本体用于对钢瓶6的循环冷却,包括系统本体上固定钢瓶6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设有看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8设在系统本体的前后两端,限位块8设置用于固定钢瓶6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移位,所述限位块8的上方设有喷淋头12,所述喷淋头12连接管道三11,所述管道三11连接上部的蓄水仓4,所述蓄水仓4连接管道二3,所述管道二3连通循环仓1,所述循环仓1的上避免设有导流槽7,导流槽7上设有排水孔71,导流槽7通过排水孔71连通循环仓1,对应导流槽7的上方连接限位块8,喷淋头12对钢瓶6直接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再依次通过循环仓1内和管道二3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排放,节约能源;所述循环仓1内部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循环仓1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循环仓1的左部分收集水,循环仓1的右部分内设有冷凝管15,所述冷凝管15实现对收集水的冷却,所述冷凝管15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冷凝管15会对水进行降温,有效控制水的温度,保证冷却效果。具体而言,隔板14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板14上设有闸口16,所述闸口16设有多个,且多个闸口16开口高度相等,闸口16连通循环仓1左右两部分,所述隔板14内部设有盖板18,所述盖板18与移动块17连接,移动块17设在隔板14侧端的滑槽19上,滑槽19上还设有传动块21,所述传动块21与移动块17通过伸缩杆20连接,所述传动块21连接销轴22,所述销轴22通过电机23驱动,电机23通过销轴22驱动传动块21,传动块21固定在隔板14的侧部,传动块21通过伸缩杆20带动盖板18的上下移动,盖板20在隔板14内移动时实现闭合闸口16的控水高度,控制循环仓的排水量。具体而言,限位块8的两侧设有支柱9,两侧所述支柱9的底部通过循环仓1的上表面固定,两侧所述支柱9上设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与支柱9之间铰接,铰接件之间的摩擦力调节挡板10的角度,所述挡板10可选为柔性刚材的材质,易弯曲的同时便于固定,其中,所述挡板10为手动调节。具体而言,管道上设有空腔13,空腔13连接管道一5,空腔13通过管道一5连接进水仓2,空腔13同时连接管道一5和管道二3,管道一5和管道二3均是进水管,解决在降温的过程中,由于水汽蒸发较快,水量不足的情况,空腔13的设置在于保证系统本体的用水流量。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首先,喷淋水从进水仓2依次经过第一管道5、空腔13、管道三11和喷淋头12对钢瓶6进行冷却降温,钢瓶6底部设有固定的限位块8,冷却降温后的喷淋水通过导流槽7流进循环仓1,喷淋水通过循环仓1的隔板14、冷却管15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喷淋水再通过管道二3排到蓄水仓4,蓄水仓4通过管道三11将喷淋水输送至喷淋头,完成冷却循环。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系统本体用于对钢瓶(6)的循环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本体上固定钢瓶(6)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设有看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8)设在系统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块(8)的上方设有喷淋头(12),所述喷淋头(12)连接管道三(11),所述管道三(11)连接上部的蓄水仓(4),所述蓄水仓(4)连接管道二(3),所述管道二(3)连通循环仓(1),所述循环仓(1)的上避免设有导流槽(7),对应导流槽(7)的上方连接限位块(8),所述循环仓(1)内部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循环仓(1)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循环仓(1)的左部分收集水,循环仓(1)的右部分内设有冷凝管(15),所述冷凝管(15)实现对收集水的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系统本体用于对钢瓶(6)的循环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本体上固定钢瓶(6)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设有看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8)设在系统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块(8)的上方设有喷淋头(12),所述喷淋头(12)连接管道三(11),所述管道三(11)连接上部的蓄水仓(4),所述蓄水仓(4)连接管道二(3),所述管道二(3)连通循环仓(1),所述循环仓(1)的上避免设有导流槽(7),对应导流槽(7)的上方连接限位块(8),所述循环仓(1)内部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循环仓(1)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循环仓(1)的左部分收集水,循环仓(1)的右部分内设有冷凝管(15),所述冷凝管(15)实现对收集水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隔板(14)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板(14)上设有闸口(16),闸口(16)连通循环仓(1)左右两部分,所述隔板(14)内部设有盖板(18),所述盖板(18)与移动块(17)连接,移动块(17)设在隔板(14)侧端的滑槽(19)上,滑槽(19)上还设有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威张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承明光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