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与其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237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20),用以吸收由一电子设备(10)的至少一元件(32、12)产生的热量;该电子设备(10)包括该散热器(20)、一壳体(50),以及装设在该壳体(50)内的该至少一元件(32、12);该散热器(20)包括复数个冷却通道段(61、62、64),该些冷却通道段(61、62、64)形成在该壳体(50)的一底板(51)中,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深度。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与其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器,特别是用于电动车(ElectricVehicle,简称EV)或是插电混合动力车(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简称PHEV)的车载充电器(On-BoardCharger,简称OBC)。本专利技术更精确地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容纳更多内部元件,且能提供更高功率的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或是油电混合动力车辆的推进系统,包括一高压电源电池与一电池充电器,该高压电源电池用以向车辆的电动机提供供电电压以用于车辆的推进。该电池充电器,亦被称为「车载充电器」,用以连接到一交流电网(例如一地区性电网或是国家电网),并将从交流电网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交流电流(AlternatingCurrent,简称AC),转换成可直接输入该电池的一直流电(DirectCurrent,简称DC),如此,该高压电池即能被充电。上述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多个内部元件和组件,例如一或多个变压器、一或多个电感器、复数个二极管、复数个晶体管等等。这些元件和组件被安装在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上,该印刷电路板被装设于该车载充电器的壳体上,而该壳体中另装设有一交流输入接头(ACinputconnector)和一直流输出接头(DCoutputconnector)。车载充电器另包括一散热器,用以吸收、排除和泄放上述该些元件和组件在运作时产生的大量热能。然而,目前业界对于车载充电器所提供的功率要求更高,亦即车载充电器内可能会需要容纳更多发热的元件,然而同时却要求要能够尽量缩减充电器本身的体积,在此情况下,充电器的设计需要考量如何能更有效地泄放和排除充电器内的各项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以使得充电器能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容纳更多内部元件,在元件组装上更为简便,且能提供更高功率的电子设备以及其相关的散热器,以期能有效地泄放和排除该电子设备的内部元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器,用以吸收由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元件产生的热量;该电子设备包括该散热器、一壳体,以及装设在该壳体内的该至少一元件;该散热器包括复数个冷却通道段,该些冷却通道段形成在该壳体的一底板中,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深度。进一步地,该散热器和该壳体为一体成型,该散热器包括一至少一内腔室,用以容纳该至少一元件中的至少一部份。进一步地,该至少一内腔室具有一开口与一围壁,该围壁是由该底板往该至少一内腔室的该开口延伸,并包括该至少一内腔室的一底壁;该底壁与该开口相对,并且亦为该底板的一部份。进一步地,该些冷却通道段嵌入到该至少一内腔室的该围壁,和/或是嵌入到该底板。进一步地,该至少一元件包括一第一元件,其被置于该内腔室中,该第一元件具有一第一部份与一第二部份,其各自对应于该些冷却通道段的一第一冷却通道段与一第二冷却通道段;该第一与第二冷却通道段的深度,分别由相对应的该第一部份、该第二部份,各自与该壳体的一下表面之间的一距离来决定。进一步地,若该第二部份相较于该第一部份,距离该壳体的该下表面较远,则该第二冷却通道段的深度大于该第一冷却通道段的深度。进一步地,该至少一元件另包括一第二元件,其被抵靠固定在该至少一内腔室的该围壁上,该第二元件对应于该些冷却通道段之中的一第四冷却通道段;该第四冷却通道段的深度,由该第二元件与该壳体的该下表面之间的一距离来决定。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壳体,以及装设于该壳体内的至少一元件;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复数个冷却通道段,该些冷却通道段形成在该壳体的一底板中,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深度;该散热器用以吸收该至少一元件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地,该散热器和该壳体为一体成型,该散热器包括至少一内腔室,用以容纳该至少一元件中的至少一部份。进一步地,该至少一元件包括一第一元件,其被置于该至少一内腔室中;该第一元件包括一磁性元件。进一步地,该电子设备另包括一绝缘板,而该至少一组件安装在该绝缘板上,该绝缘板与该底板相对。进一步地,该绝缘板为一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板,或是一印刷电路板。进一步地,该至少一元件包括一第二元件,而该电子设备另包括一元件支架,用以乘载该第二元件;该元件支架被附连到该绝缘板上,如此使得该第二元件被抵靠固定在该散热器的该至少一内腔室的该围壁上。进一步地,该第二元件包括一二极管,或是一场效应晶体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纵切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该些部分元件以及该固定模块在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该固定模块和该第二元件各自的结构图。图4是将图2的该元件支架固定在该散热器和该支撑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该元件支架从另一个视角观看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外观图。图7与图8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内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电子设备10的一实施例的纵切面示意图。电子设备10包括一壳体50、一电子板18、一绝缘板16、至少一第一元件32、至少一第二元件12、一散热器(Heatsink)20与一固定模块200。壳体50可包括复数个侧壁与一底板51。底板51与该些侧壁构成一主腔室以及一开口,该开口与底板51相对,而该主腔室用以容纳电子设备10所包括的元件与组件,其中包括绝缘板16、该至少一第一元件32、该至少一第二元件12与散热器20。该主腔室包括一形成于绝缘板16与底板51之间的内腔室(如图8标示的内腔室25),绝缘板16与电子板18平行,并覆盖该内腔室。该内腔室用以容纳该至少一第一元件32与该至少一第二元件12中的至少一部份的元件。于本实施例中,该内腔室用以容纳该至少一第一元件32。关于该内腔室与散热器20的构造,将于下文以及图6至图8详述。该至少一第一元件32有至少一引脚325。绝缘板16上设有复数个通孔167,用以让该至少一第一元件32与该至少一第二元件12中的至少一部份的元件各自的引脚穿过。绝缘板16由一电绝缘材料制成,然而绝缘板16除了绝缘的功能之外,亦有支撑元件的功能,因此亦可被视为一支撑板16;所述支撑功能与支撑板16的构造,将于下文详述。电子板18位于绝缘板16之上,并覆盖于上述主腔室的该开口。电子板18上设有复数个引脚孔。当电子板18位于绝缘板16上方时,该至少一第一元件32与该至少一第二元件12中的至少一部份元件的引脚,在穿过绝缘板16上的相应的该些通孔167后,再插入电子板18上的相应的该些引脚孔,如此,至少一第一元件32与该至少一第二元件12电连接于该电子板18。进一步地,电子板18为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20),用以吸收由一电子设备(10)的至少一元件(32、12)产生的热量;该电子设备(10)包括该散热器(20)、一壳体(50),以及装设在该壳体(50)内的该至少一元件(32、12);该散热器(20)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复数个冷却通道段(61、62、64),该些冷却通道段(61、62、64)形成在该壳体(50)的一底板(51)中,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20),用以吸收由一电子设备(10)的至少一元件(32、12)产生的热量;该电子设备(10)包括该散热器(20)、一壳体(50),以及装设在该壳体(50)内的该至少一元件(32、12);该散热器(20)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复数个冷却通道段(61、62、64),该些冷却通道段(61、62、64)形成在该壳体(50)的一底板(51)中,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20),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20)和该壳体(50)为一体成型,该散热器(20)包括至少一内腔室(25),用以容纳该至少一元件(32、12)中的至少一部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20),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内腔室(25)具有一开口与一围壁,该围壁是由该底板(51)往该至少一内腔室(25)的该开口延伸,并包括该至少一内腔室(25)的一底壁;该底壁与该开口相对,并且亦为该底板(51)的一部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20),其特征在于:该些冷却通道段(61、62、64)嵌入到该至少一内腔室(25)的该围壁,和/或是嵌入到该底板(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20),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元件(32、12)包括一第一元件(32),其被置于该至少一内腔室(25)中,该第一元件(32)具有一第一部份(321)与一第二部份(322),其各自对应于该些冷却通道段(61、62、64)的一第一冷却通道段(61)与一第二冷却通道段(62);该第一与第二冷却通道段(61、62)的深度,分别由相对应的该第一部份(321)、该第二部份(322),各自与该壳体(50)的一下表面(51a)之间的一距离来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20),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二部份(322)相较于该第一部份(321),距离该壳体(50)的该下表面(51a)较远,则该第二冷却通道段(62)的深度大于该第一冷却通道段(61)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20),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元件(32、12)另包括一第二元件(12),其被抵靠固定在该至少一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水生观幸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西门子新能源汽车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