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151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涉及可设于需要冷却的元件的位置的汽车局部发热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凝部、蒸发部、液体配管及气体配管。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具体涉及用于对使用于汽车的传感器、控制器等的局部发热进行冷却的汽车用局部发热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对环境问题的对策之一,利用马达的驱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电动车辆等的发展更加受到关注。如上述的车辆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具备用于进行HSG控制的电子元件和用于进行马达控制的电子元件,而这样的电子元件在为了驱动而供给电力(electricity)时被加热,因此必须另设冷却单元。作为与此相关的技术,在日本公开专利第2001-245478号(公开日2001.09.07,名称:逆变器的冷却装置)中公开了使用内置IGBT等半导体元件和二极管的半导体模块的逆变器,在日本公开专利第2008-294283号(公开日2008.12.04,名称:半导体装置)中公开了如下的散热器:其以与半导体元件的下侧面相接的方式设置,随着在内部流动流体而进行换热。参照图1,以往为了冷却设于车辆的发动机室的各个电子元件e,通过配管线路l而移送制冷剂之后使制冷剂与电子元件e进行换热。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n冷凝部(100),其包括形成于上侧且供被加热的工作流体流入的第1流入部(110)和形成于下侧且排出冷却的工作流体的第1排出部(120),流入上述第1流入部(110)的工作流体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并冷凝而排出到上述第1排出部(120);/n蒸发部(200),其包括形成于比上述第1排出部(120)靠下侧的位置且供从上述第1排出部(120)排出的工作流体流入的第2流入部(210)和形成于比上述第2流入部(210)靠上侧的位置且供向上述第1流入部(110)排出的工作流体排出的第2排出部(220),流入上述第2流入部(210)的工作流体与电气元件进行换热并蒸发而排出到上述第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3 KR 10-2017-01170071.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
冷凝部(100),其包括形成于上侧且供被加热的工作流体流入的第1流入部(110)和形成于下侧且排出冷却的工作流体的第1排出部(120),流入上述第1流入部(110)的工作流体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并冷凝而排出到上述第1排出部(120);
蒸发部(200),其包括形成于比上述第1排出部(120)靠下侧的位置且供从上述第1排出部(120)排出的工作流体流入的第2流入部(210)和形成于比上述第2流入部(210)靠上侧的位置且供向上述第1流入部(110)排出的工作流体排出的第2排出部(220),流入上述第2流入部(210)的工作流体与电气元件进行换热并蒸发而排出到上述第2排出部(220);
液体配管(300A),其将上述第1排出部(120)和上述第2流入部(210)连接;及
气体配管(300B),其将上述第2排出部(220)和上述第1流入部(1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工作流体以气体状态流入上述第1流入口110并随着通过上述冷凝部(100)而冷凝,由此以液体状态排出到上述第1排出口(120),并且工作流体以液体状态排出到上述第1排出口(120)并沿着上述液体配管(300A)而传递到上述第2流入口(210),
工作流体以液体状态流入上述第2流入口(210)并随着通过上述蒸发部(200)而蒸发,由此以气体状态排出到上述第2排出口(220),并且工作流体以气体状态排出到上述第2排出口(220)并沿着上述气体配管(300B)流入上述第1流入口(110),从而以热虹吸管方式进行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在上述冷却装置中,
上述液体配管(300A)的内体积大于从上述第2流入部(210)向上述第2排出部(220)移动的上述蒸发部(200)的内部流路(230)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上述蒸发部(200)包括对通过上述内部流路(230)的工作流体进行引导的工作流体引导部件(2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上述引导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智原吴东勋李城齐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