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斐专利>正文

多功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00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充电桩,包括柱状本体(1),本体(1)外侧设有插座孔(2),还包括活动挡板(3),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本体(1)的外壁下部设有开口(4),开口(4)位于插座孔(2)的下方,所述活动挡板(3)的下端与开口(4)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4)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活动挡板(3)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5)。本装置通过将活动挡板(3)的下端与开口(4)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4)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同时在活动挡板(3)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5),可便于存放充电的手机或电子设备,无需站立在本体旁等候,减小人们的劳累程度。

Multifunctional charging p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充电桩,属于电器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充电桩作为一种可为电器设备临时提供电源的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尤其是车站和医院最为显著。而现有的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的充电桩外形为柱状结构,在充电桩上并未设置用于临时存放充电电器的装置,使得实际使用时,需要电器拥有人一直站立在旁边守候,以放置电器的丢失,这种结构造成拥有人将长时间站立在充电桩旁,使用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供临时存放充电设备的多功能充电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充电桩,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本体外侧设置有若干插座孔,还包括活动挡板,所述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本体的外壁下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插座孔的下方,所述活动挡板的下端与开口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活动挡板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活动挡板的上端设置有卡头,开口的上端设置有适配的卡口,使得活动挡板可与本体卡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将活动挡板的下端与开口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同时在活动挡板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可便于存放充电的手机或电子设备,无需站立在本体旁等候,减小人们的劳累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是本体,2是插座孔,3是活动挡板,31是卡头,4是开口,41是卡口,5是置物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充电桩,包括柱状本体1,所述本体1外侧设置有若干插座孔2,还包括活动挡板3,所述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本体1的外壁下部设置有开口4,所述开口4位于插座孔2的下方,所述活动挡板3的下端与开口4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4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活动挡板3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5。本装置通过将活动挡板3的下端与开口4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4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同时在活动挡板3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5,可便于存放充电的手机或电子设备,无需站立在本体旁等候,减小人们的劳累程度。本装置只是优选活动挡板3与开口处的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上述装置中所述活动挡板3的上端设置有卡头31,开口4的上端设置有适配的卡口41,使得活动挡板3可与本体1卡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充电桩,包括柱状本体(1),所述本体(1)外侧设置有若干插座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挡板(3),所述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本体(1)的外壁下部设置有开口(4),所述开口(4)位于插座孔(2)的下方,所述活动挡板(3)的下端与开口(4)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4)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活动挡板(3)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层可压缩的置物袋(5)。/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充电桩,包括柱状本体(1),所述本体(1)外侧设置有若干插座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挡板(3),所述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本体(1)的外壁下部设置有开口(4),所述开口(4)位于插座孔(2)的下方,所述活动挡板(3)的下端与开口(4)的下侧铰接,上端可与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斐
申请(专利权)人:孙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