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153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进气管道以及排气管道,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与第一外壳相连,所述第二外壳上端与排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外壳下端与进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交错设置在第二外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交错设置的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可以对空气中的气体进行多次过滤,并有效除去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以及杂质,并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装置外,从而有效提高了过滤效率。

A new type of load type anti burning end gas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属于尾气处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新型抗烧结尾气处理净化装置是当前环保特种设备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就尾气处理装置设备研发本身而言,其主要面对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私家车及私营卡车的数量正急剧增加,受成本及运输时间等条件的制约,对我国目前运输行业中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卡车进行改造难度较大,对尾气处理装置的体积,改造难度及净化效率的要求较高。传统尾气净化器一般采用多孔陶瓷负载活性贵金属组分,这种方法制备尾气处理装置,孔隙率相对不足,且贵金属耐高温性能不佳,极易在350OC下变性失活,生产难度较大,受到运输行业成本的限制,也不能满足尾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长时间进行有效尾气处理的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进气管道以及排气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进气管道以及排气管道,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与第一外壳相连,所述第二外壳上端与排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外壳下端与进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交错设置在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支架左端与第二外壳内侧相连,所述第一支架右端倾斜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左端与第一过滤板相连,所述第二过滤板右端与第二外壳内侧相连;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三过滤板以及第四过滤板,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进气管道以及排气管道,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与第一外壳相连,所述第二外壳上端与排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外壳下端与进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交错设置在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支架左端与第二外壳内侧相连,所述第一支架右端倾斜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左端与第一过滤板相连,所述第二过滤板右端与第二外壳内侧相连;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三过滤板以及第四过滤板,所述第二支架右端与第二外壳内侧相连,所述第二支架左端倾斜设有第三过滤板,所述第四过滤板右端与第三过滤板相连,所述第四过滤板左端与第二外壳内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下端设有至少2个石墨烯纳米纤维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负载型抗烧结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过滤板之间的钝角夹角为130-1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云茜孙岳明周建成李乃旭戎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