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96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包括车身本体和清扫模块,所述清扫模块包括滚动扫把、垃圾斗和动力传递机构,所述滚动扫把转动设置在车身本体的下方,其后方设有过渡铲;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传动齿轮、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和动力切换结构,所述主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在车身本体的转动轴上,在圆周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与后轮转动轴限位固定,在轴线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可相对后轮转动轴横向移动;所述动力切换结构包括用于拨动主传动齿轮在纯行走模式、行走清扫模式以及升降转移模式之间切换的切换操作杆。该脚踏自行清扫车主要采用人工踩踏作为动力,同时完成行走和扫地的工作,具有灵活性好、结构简单、清扫效率高等优点。

A pedal self clean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清洁车,具体涉及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诞生一些能够实现自动完成环保任务的终端机器,例如自动扫地车,采用自动扫地车进行打扫时,一般只需要配备一个工作人员即可,该工作人员主要控制自动扫地车移动至待打扫的区域,具体的清扫操作全部由自动扫地车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打扫的效率,还能节省人力物力,因此在道路路面的打扫中,自动扫地车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人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在实际的清扫工作中,由于自动扫地车的体积较大,而且属于机动车辆,所以不是所有的区域场所都能够应用自动扫地车(自动扫地车大多用于路面开阔的开放道路的清洁),尤其是小区、公园、景区广场等平坦地面,在这些区域中,主要还是依靠环卫工人进行人工清扫,清扫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提高清扫效率,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在小区、公园、景区广场等平坦地面进行灵活且高效的清扫工作的脚踏清扫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该脚踏自行清扫车主要采用人工踩踏作为动力,同时完成行走和扫地的工作,具有灵活性好、结构简单、清扫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小区、公园、景区广场等小区域平坦地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包括车身本体和清扫模块,所述清扫模块包括用于对地面的垃圾进行扫动的滚动扫把、用于将滚动扫把推送过来的垃圾进行存放的垃圾斗以及用于将车身本体的脚踏驱动力传递过来完成清扫工作的动力传递机构;其中,所述垃圾斗包括用于对垃圾进行暂存的暂存斗和用于大量收集垃圾的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固定设置在车身本体的车架后座上,所述滚动扫把通过连接架设置在车身本体的下方,所述滚动扫把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下端,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固定在车身本体上;所述滚动扫把的后方设有过渡铲,该过渡铲上设有往上倾斜的过渡面;所述滚动扫把滚动地将垃圾往后推送至过渡铲,垃圾经过往上倾斜的过渡面进入暂存斗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脚踏驱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暂存斗往上移动至收集斗的后方,实行转移垃圾;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传动齿轮、用于将主传动齿轮上的动力传递至滚动扫把上的第一传动结构、用于将主传动齿轮上的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促使其升降转移垃圾的第二传动结构以及用于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切换的动力切换结构,所述主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在车身本体的后轮转动轴上,在圆周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与后轮转动轴限位固定,在轴线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可相对后轮转动轴横向移动;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一链轮结构,所述第一链轮结构包括第一上链轮、第一下链轮和第一链带;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上端;所述第一上链轮同轴设置在连接架上,且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链轮与滚动扫把同轴且固定连接,且该第一下链轮的直径小于车身本体的后链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二链轮结构,所述第二链轮结构包括第二上链轮、第二中链轮、第二下链轮和第二链带;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同轴且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二上链轮设置在第二下链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中链轮同轴且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暂存斗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第二链带的始终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竖直部上;所述动力切换结构包括用于拨动主传动齿轮在纯行走模式、行走清扫模式以及升降转移模式之间切换的切换操作杆,在行走清扫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在升降转移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在纯行走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空转;所述切换操作杆的一端往后延伸至主传动齿轮的一侧,另一端往前延伸至车身本体之外。上述脚踏自行清扫车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切换操作杆将主传动齿轮拨动至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而后按照自行车的驾驶方式往前踩踏车身本体的脚踏,通过行走链带带动后链轮往前转动,从而驱动车辆往前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主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在车身本体的后轮转动轴上,而且主传动齿轮拨动至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以主传动齿轮将部分脚踏驱动力传递至第一主动齿轮上,继而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链轮结构将动力传递至滚动扫把上,从而驱动滚动扫把转动(转动方向与车轮的转动方向相同);进一步,由于第一链轮结构中的第一下链轮的直径小于车身本体的后链轮的直径,所以在车辆行走的时候,滚动扫把以更快的转速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地面上的垃圾推扫至暂存斗中。当需要将暂存斗中的垃圾转移至收集斗中时,先停下车辆,而后通过切换操作杆将主传动齿轮拨动至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此时,第一主动齿轮处于分离状态,接着工作人员往后踩踏车身本体的脚踏,通过行走链带带动后链轮往后转动,从而带动后轮转动轴和主传动轮进行转动(与现有的自行车相同,后轮转动轴与车轮之间设有单向轴承,只能往前驱动车轮,往后就会发生相对打滑,因此车轮不动)。由于主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以主传动齿轮将部分脚踏驱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上,继而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第二链轮结构将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从而驱动暂存斗作上升移动,直至移动至收集斗的后方,从而方便将暂存斗中的垃圾转移至收集斗中。将垃圾转移至收集斗后,工作人员再往前踩踏脚踏,从而将暂存斗降落下来,为再次清扫工作做好准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操作杆包括前摆动杆和后平移杆,所述前摆动杆一端往前方延伸,另一端延伸至后平移杆的一侧,中部竖向铰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后平移杆的一端与主传动齿轮同轴连接,在圆周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可相对后平移杆转动,在轴线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与后平移杆限位固定;所述后平移杆的一端通过横向导向结构连接搭设在车身本体上;所述前摆动杆和后平移杆之间通过铰接驱动座连接,该铰接驱动座固定设置在后平移杆上;所述前摆动杆上设有长圆驱动孔,所述铰接驱动座上设有延伸至长圆驱动孔中的铰接轴;摆动前摆动杆,所述后平移杆进行平移,将主传动齿轮横向切换至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处。通过上述结构,想要切换工作模式时,工作人员直接拨动前摆动杆(作用在往前方延伸的一端上),使得前摆动杆绕着铰接点摆动(另一端也进行同步转动),由于铰接轴延伸至前摆动杆的长圆驱动孔中,所以当前摆动杆摆动时,相当于前摆动杆通过铰接轴向后平移杆施加推动力,使其进行平移运动,从而将主传动齿轮横向切换至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处;进一步,在前摆动杆设置长圆驱动孔,用于应对前摆动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从而不会发生锁定限位,有利于保证将主传动齿轮到位地切换至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处。本优选中,通过巧妙的结构实现了“直线拨动式”调节手势,同时在切换的末端将摆动转为平移运动,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主传动齿轮横向移动切换工作模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暂存斗的两侧设有导向框架,该导向框架固定连接在车身本体的后方,其两侧均设有导向孔;所述暂存斗上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导向部。优选地,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包括车身本体和清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模块包括用于对地面的垃圾进行扫动的滚动扫把、用于将滚动扫把推送过来的垃圾进行存放的垃圾斗以及用于将车身本体的脚踏驱动力传递过来完成清扫工作的动力传递机构;/n其中,所述垃圾斗包括用于对垃圾进行暂存的暂存斗和用于大量收集垃圾的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固定设置在车身本体的车架后座上,所述滚动扫把通过连接架设置在车身本体的下方,所述滚动扫把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下端,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固定在车身本体上;所述滚动扫把的后方设有过渡铲,该过渡铲上设有往上倾斜的过渡面;所述滚动扫把滚动地将垃圾往后推送至过渡铲,垃圾经过往上倾斜的过渡面进入暂存斗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脚踏驱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暂存斗往上移动至收集斗的后方,实行转移垃圾;/n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传动齿轮、用于将主传动齿轮上的动力传递至滚动扫把上的第一传动结构、用于将主传动齿轮上的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促使其升降转移垃圾的第二传动结构以及用于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切换的动力切换结构,所述主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在车身本体的后轮转动轴上,在圆周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与后轮转动轴限位固定,在轴线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可相对后轮转动轴横向移动;/n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一链轮结构,所述第一链轮结构包括第一上链轮、第一下链轮和第一链带;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上端;所述第一上链轮同轴设置在连接架上,且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链轮与滚动扫把同轴且固定连接,且该第一下链轮的直径小于车身本体的后链轮的直径;/n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二链轮结构,所述第二链轮结构包括第二上链轮、第二中链轮、第二下链轮和第二链带;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同轴且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二上链轮设置在第二下链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中链轮同轴且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暂存斗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第二链带的始终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竖直部上;/n所述动力切换结构包括用于拨动主传动齿轮在纯行走模式、行走清扫模式以及升降转移模式之间切换的切换操作杆,在行走清扫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在升降转移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在纯行走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空转;所述切换操作杆的一端往后延伸至主传动齿轮的一侧,另一端往前延伸至车身本体之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自行清扫车,包括车身本体和清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模块包括用于对地面的垃圾进行扫动的滚动扫把、用于将滚动扫把推送过来的垃圾进行存放的垃圾斗以及用于将车身本体的脚踏驱动力传递过来完成清扫工作的动力传递机构;
其中,所述垃圾斗包括用于对垃圾进行暂存的暂存斗和用于大量收集垃圾的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固定设置在车身本体的车架后座上,所述滚动扫把通过连接架设置在车身本体的下方,所述滚动扫把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下端,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固定在车身本体上;所述滚动扫把的后方设有过渡铲,该过渡铲上设有往上倾斜的过渡面;所述滚动扫把滚动地将垃圾往后推送至过渡铲,垃圾经过往上倾斜的过渡面进入暂存斗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脚踏驱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暂存斗往上移动至收集斗的后方,实行转移垃圾;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传动齿轮、用于将主传动齿轮上的动力传递至滚动扫把上的第一传动结构、用于将主传动齿轮上的动力传递至暂存斗上促使其升降转移垃圾的第二传动结构以及用于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切换的动力切换结构,所述主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在车身本体的后轮转动轴上,在圆周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与后轮转动轴限位固定,在轴线方向上,所述主传动齿轮可相对后轮转动轴横向移动;
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一链轮结构,所述第一链轮结构包括第一上链轮、第一下链轮和第一链带;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上端;所述第一上链轮同轴设置在连接架上,且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链轮与滚动扫把同轴且固定连接,且该第一下链轮的直径小于车身本体的后链轮的直径;
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二链轮结构,所述第二链轮结构包括第二上链轮、第二中链轮、第二下链轮和第二链带;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同轴且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在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二上链轮设置在第二下链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中链轮同轴且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暂存斗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第二链带的始终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竖直部上;
所述动力切换结构包括用于拨动主传动齿轮在纯行走模式、行走清扫模式以及升降转移模式之间切换的切换操作杆,在行走清扫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在升降转移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在纯行走模式中,所述主传动齿轮空转;所述切换操作杆的一端往后延伸至主传动齿轮的一侧,另一端往前延伸至车身本体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自行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操作杆包括前摆动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金瑞龙胜范立维冯文康刘晓初梁忠伟罗源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