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799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生壶,所述养生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内具有适于放置食材的烹饪腔;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成利用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排出至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所述介质置换部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部之外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部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养生壶,烹饪腔内的液体和食材可以充分对流,热交换更充分,温度更均匀,食材烹饪更均匀,有利于提高食材口感,并且食材不易沉积,翻滚充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析出,不易造成糊底等情况。

Health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生壶
本技术涉及厨房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养生壶。
技术介绍
当今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并且中国人养生保健观念深厚,因此能够煲煮营养食物和汤汁的电加热养生壶也就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在相关技术中,养生壶通过底部加热,底部发热不均匀,养生壶内食材局部滚动,导致不能很好地相互对流,热交换差,食材容易沉积,翻滚不充分,甚至出现糊底等情况。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大搅拌结构解决上述问题,但搅拌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提高养生壶的市场竞争力,并且搅拌结构容易钩挂食材,不易清洗,且浪费食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养生壶,所述养生壶内对流更充分,食材不易沉积,避免出现糊底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养生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内具有适于放置食材的烹饪腔;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成利用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排出至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所述介质置换部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部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部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养生壶,通过第一介质替换位于介质置换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以及使位于介质置换部之外的第二介质替换位于介质置换部内的第一介质,使烹饪腔内的液位可以上升和下降,烹饪腔内的液体和食材可以充分对流,热交换更充分,温度更均匀,食材烹饪更均匀,有利于提高食材口感,并且食材不易沉积,翻滚充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析出,不易造成糊底等情况。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养生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养生壶,所述介质置换部构造为气液置换部,所述气液置换部设置成利用气态的所述第一介质替换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一步地,所述介质置换部还配置有与所述介质置换部内连通且用于排气的排气微孔。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微孔处设置有可开闭的控制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为重力阀。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微孔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重力阀进行限位的限位筋。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为环形且环绕在所述排气微孔的上周沿,所述重力阀可升降地设在所述限位筋的环绕空间内,所述限位筋的周壁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重力阀下落时通过所述重力阀与所述排气微孔隔断,且在所述重力阀上升时能与所述排气微孔导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第一腔部,所述第一腔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第一腔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第二腔部,所述第二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部的上方,所述排气微孔设于隔断所述第一腔部和所述第二腔部的腔壁上以使所述第一腔部内的气体能通过所述排气微孔排入所述第二腔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微孔设于所述介质置换部的水平方向的中部且形成为圆形,直径为1mm-20mm,进一步优选为5mm-15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壶体部和上盖部,其中,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上盖部相连,和/或,所述介质置换部支撑于所述壶体部或通过支撑架支撑于所述壶体部。进一步地,所述介质置换部的上周沿设置有扣合翻边,所述扣合翻边与所述上盖部或所述壶体部相扣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盖体部,所述盖体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上端开口处且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体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介质置换部具有进介质口和出介质口,位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介质置换部之间的液体能通过所述进介质口进入至所述介质置换部内以降低液位,且所述介质置换部内的液体能通过所述出介质口排至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以升高液位,所述进介质口和所述出介质口为同一个口或不同的口。进一步地,所述进介质口和所述出介质口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为适于使经过其的液体形成搅拌水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部具有周壁,所述出介质口设于所述周壁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出介质口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成阵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介质置换部的轴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介质置换部的周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介质口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直径D满足:1mm≤D≤10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介质口设置在所述介质置换部的下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介质口和所述出介质口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为适于使未溶解的食材随同液体经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养生壶内设置有可控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适于加热液体产生蒸汽以形成所述第一介质。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养生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内具有烹饪腔;盛放篮,所述盛放篮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盛放篮具有上腔和位于所述上腔的下方的下腔,所述盛放篮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下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排出所述下腔以使所述盛放篮与所述本体部之间的液体的液位上升,所述盛放篮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下腔之外的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下腔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以使所述盛放篮与所述本体部之间的液体的液位下降。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养生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养生壶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养生壶沿图2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不含有介质置换部;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养生壶沿图2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烹饪腔内的液位处于低位;图5是图4中圈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养生壶沿图2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烹饪腔内的液位处于高位;图7是图6中圈示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养生壶沿图2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控制阀关闭;图9是图8中圈示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养生壶沿图2中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控制阀打开;图11是图10中圈示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圈示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养生壶的介质置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生壶,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内具有适于放置食材的烹饪腔;/n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成利用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排出至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所述介质置换部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部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部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生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内具有适于放置食材的烹饪腔;
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成利用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排出至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所述介质置换部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部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部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构造为气液置换部,所述气液置换部设置成利用气态的所述第一介质替换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还配置有与所述介质置换部内连通且用于排气的排气微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微孔处设置有可开闭的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重力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微孔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重力阀进行限位的限位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为环形且环绕在所述排气微孔的上周沿,所述重力阀可升降地设在所述限位筋的环绕空间内,所述限位筋的周壁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重力阀下落时通过所述重力阀与所述排气微孔隔断,且在所述重力阀上升时能与所述排气微孔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
第一腔部,所述第一腔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第一腔部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
第二腔部,所述第二腔部位于所述第一腔部的上方,所述排气微孔设于隔断所述第一腔部和所述第二腔部的腔壁上以使所述第一腔部内的气体能通过所述排气微孔排入所述第二腔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微孔设于所述介质置换部的水平方向的中部且形成为圆形,直径为1mm-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微孔的直径为5mm-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壶体部和上盖部,其中,
所述介质置换部与所述上盖部相连,和/或,
所述介质置换部支撑于所述壶体部或通过支撑架支撑于所述壶体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的上周沿设置有扣合翻边,所述扣合翻边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柳生南春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