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磨抛后表面微孔结合纳米材料应用的陶瓷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砖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磨抛后表面微孔结合纳米材料应用的陶瓷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有天然石材资源的短缺情况下,现代的装饰板材中都采用了仿石效果的陶瓷砖制品,其大吨位压机压制,1200℃高温烧制的优异的理化性能、喷墨打印的丰富的纹理效果,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但业内共知,陶瓷制品磨边抛光后表面会产生50nm以内或最大孔径在十几微米或几十微米的微孔,所以都需要进行打蜡填充。针对上述情况,现行做法是采用常规的陶瓷抛光液对陶瓷制品进行磨抛,在表面形成防污层,提升其防污性能,但常规抛光液中纳米材料的粒径在5nm~300nm之间,超过300nm粒径的较少使用,因为超过300nm就会影响表面的透感效果,该种随机颗粒的纳米材料溶液中仅是为了填充微孔起到防污作用,并未有揭示陶瓷制品表面微孔与纳米材料粒径的填充状态以及联想到并揭示其他的纳米材料的功能作用的创新应用。有如CN102241058A的申请文件中,通过大粒径的填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磨抛后表面微孔结合纳米材料应用的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包含陶瓷坯体与利用功能性纳米材料混合液制作成的预定功能性纳米涂层,所述预定功能性纳米涂层嵌铺于烧制后磨抛后的制品表面并在表层成“T”字型平面膜层状态,其嵌渗于制品表面向下至少达0.2~1mm的厚度,其在制品表层呈平面膜层的厚度为0.01~0.1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磨抛后表面微孔结合纳米材料应用的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包含陶瓷坯体与利用功能性纳米材料混合液制作成的预定功能性纳米涂层,所述预定功能性纳米涂层嵌铺于烧制后磨抛后的制品表面并在表层成“T”字型平面膜层状态,其嵌渗于制品表面向下至少达0.2~1mm的厚度,其在制品表层呈平面膜层的厚度为0.01~0.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功能性纳米涂层之下,还设有常规陶瓷抛光液材料与预定功能性纳米材料混合嵌渗填充于表层微孔中,其中混合层制品表面微孔中的常规陶瓷抛光液材料占质量百分数60%~80%,预定功能性纳米材料占质量百分数4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功能性纳米涂层嵌渗于制品坯体表面向下至少达0.1~0.5mm的厚度,其在制品坯体表层呈平面膜层的厚度为0.01~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应用的预定功能性纳米材料混合液中的固含物粒径为5nm~2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功能性纳米材料混合液中的固含物为TiO2,SrTiO3,CdS,ZnO,SnO2,WO3,Fe2O3,ZnS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配制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应用的常规陶瓷抛光液,其溶液中含有的固含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德林,叶永楷,简润桐,陈章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冠珠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