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519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内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内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培养孔,所述培养孔等距离分布在进料孔的两侧,所述菌棒本体上端的进料孔插设有导料管,所述菌棒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导料管对应的卡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进料孔和导料管,实现了培养基的输送和补充,使得花菇具有充分的养分,保证了花菇能够正常的生长,使得种植出来的花菇符合要求。

A kind of culture rod us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
技术介绍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花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1、B2、C、烟酸、钙、磷、铁等。其蛋白质中有白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氨基酸等。据分析花菇含有粗蛋白23.2%~24.3%,粗脂肪2.92%~3.37%,水溶性多50~74mg/ml,并有钙、锌、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含量极高,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氨基酸和丰富的花菇多糖,VD含量达120个国际单位,并含有大量的花菇嘌呤碱,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花菇的种植过程中离不开培养菌棒,需要在培养菌棒上种植,现有的培养菌棒无法对培养基进行有效的补充,对花菇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菌棒本体,所述菌棒本体内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内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培养孔,所述培养孔等距离分布在进料孔的两侧,所述菌棒本体上端的进料孔插设有导料管,所述菌棒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导料管对应的卡接机构。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与菌棒本体接触,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夹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板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其中一个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导料管贯穿支撑板设置,所述导料管与支撑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料孔的直径为3-4mm,所述培养孔的直径为8-10mm,所述进料孔和培养孔均为圆孔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料孔的下端插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进料孔之间为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夹板为圆弧形结构,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圆。优选的,所述密封塞采用橡胶塑料制成,且密封塞为两个圆柱形拼接而成的结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进料孔和导料管,实现了培养基的输送和补充,使得花菇具有充分的养分,保证了花菇能够正常的生长,使得种植出来的花菇符合要求。2、本技术中,采用卡接机构,实现了导料管的固定工作,防止在输送养分的过程中导料管的脱落,避免造成培养基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的立体图;图3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的安装机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的夹持板结构图;图例说明:1、菌棒本体;2、培养孔;3、进料孔;4、导料管;5、连接板;6、夹板;7、弹簧;8、支撑板;9、伸缩杆;10、密封塞。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菌棒本体1,菌棒本体1内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进料孔3,进料孔3内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培养孔2,培养孔2等距离分布在进料孔3的两侧,菌棒本体1上端的进料孔3插设有导料管4,进料孔3的直径为3-4mm,培养孔2的直径为8-10mm,进料孔3和培养孔2均为圆孔形结构,通过设置进料孔3实现进料的工作,通过设置培养孔2实现花菇的种植,将花菇放置在培养孔2内部。菌棒本体1的上端设有与导料管4对应的卡接机构,卡接机构包括两个夹板6,夹板6为圆弧形结构,两个夹板6之间形成了一个圆,两个夹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与菌棒本体1接触,两个夹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9,伸缩杆9上套接有弹簧7,弹簧7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夹板6固定连接,夹板6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其中一个连接板5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8,导料管4贯穿支撑板8设置,导料管4与支撑板8之间为固定连接,当需要对菌棒本体1内部增加培养基的时候,将导料管4插入进料孔3内部,两个夹板6位于菌棒本体1的两侧,由于弹簧7的拉力作用,这样使得两个夹板6紧紧的将菌棒本体1固定住,实现了导料管4的固定工作,防止在输送养分的过程中导料管4的脱落。进料孔3的下端插设有密封塞10,密封塞10与进料孔3之间为过盈配合,密封塞10采用橡胶塑料制成,且密封塞10为两个圆柱形拼接而成的结构,实现密封塞10可以实现对培养基的释放,过盈配合使得密封性更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需要种植的花菇插到培养孔2内部,当需要对菌棒本体1内部增加培养基的时候,将导料管4插入进料孔3内部,两个夹板6位于菌棒本体1的两侧,由于弹簧7的拉力作用,这样使得两个夹板6紧紧的将菌棒本体1固定住,实现了导料管4的固定工作,防止在输送养分的过程中导料管4的脱落,避免造成培养基的浪费,然后培养基从进料孔3上端进入,流动到培养孔2处,实现了培养基的输送和补充,使得花菇具有充分的养分,保证了花菇能够正常的生长,使得种植出来的花菇符合要求。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菌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本体(1)内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进料孔(3),所述进料孔(3)内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培养孔(2),所述培养孔(2)等距离分布在进料孔(3)的两侧,所述菌棒本体(1)上端的进料孔(3)插设有导料管(4),所述菌棒本体(1)的上端设有与导料管(4)对应的卡接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包括菌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本体(1)内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进料孔(3),所述进料孔(3)内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培养孔(2),所述培养孔(2)等距离分布在进料孔(3)的两侧,所述菌棒本体(1)上端的进料孔(3)插设有导料管(4),所述菌棒本体(1)的上端设有与导料管(4)对应的卡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花菇栽培的培养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夹板(6),两个夹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与菌棒本体(1)接触,两个所述夹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上套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夹板(6)固定连接,所述夹板(6)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其中一个连接板(5)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8),所述导料管(4)贯穿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城口县方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