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06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5:12
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转轴组件、第二机体、滑动组件以及可挠屏幕。转轴组件枢接在第一机体与滑动组件之间。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耦接于第二机体。可挠屏幕配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藉由转轴组件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转轴组件与滑动组件驱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以补偿可挠屏幕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长度差异。

Folding Electron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电子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精进,采用可挠屏幕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已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这类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通常是让可挠式屏幕设置于两机体上,且当所述两机体藉由转轴而相对旋转以折叠或展开时,使该可挠屏幕能随之在弯折状态与展开摊平状态之间转换。然而,由于可挠屏幕被弯折时,其弯折处存在内侧、外侧的周长变化,因此在进行转轴的机构设计时便需要将所述变化列为考虑,以避免可挠屏幕在弯折或展开摊平的过程中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在可挠屏幕进行弯折与展开摊平的状态切换过程提供因应机构以补偿可挠屏幕的长度差异,而使过程作动顺利且避免可挠屏幕受损。本技术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转轴组件、第二机体、滑动组件以及可挠屏幕。转轴组件枢接在第一机体与滑动组件之间。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耦接于第二机体。可挠屏幕配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藉由转轴组件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转轴组件与滑动组件驱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以补偿可挠屏幕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长度差异。基于上述,藉由滑动组件与第二机体的对应设置,且让转轴组件是枢接在滑动组件与第一机体之间,因此当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机体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转轴组件与滑动组件驱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也就是让第二机体移离滑动组件与转轴组件,而据以拉伸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相对距离,进而使所述拉伸的相对距离能因应可挠屏幕在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尺寸(长度)变化。如此一来,藉由上述构件的相对位移而使可挠屏幕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之间保持运动一致性,也就是不会让可挠屏幕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产生彼此运动干涉的情形,进而能避免因弯折、展开而产生的尺寸变化造成即使应处于摊平状态的可挠屏幕仍会有变形、皱折的情形。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A视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爆炸图。图2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A的部分构件爆炸图。图3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A绘示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5以另一视角绘示图4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00:折叠式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11:延伸轴部;120:第二机体;121、122:部件;121a:柱体;130:滑动组件;131:滑动件;131a:第一部;131b:第二部;131c:导柱;131d:轨道;131e:延伸轴部;132:结合件;132a:导孔;133:锁附件;134:扭簧;140:转轴组件;141:扭力件;142:转轴;143、A1、A2:连杆;144:凸轮;150:可挠屏幕;161、162:限位件;L1:路径;S1:第一区域;S2:第二区域;S3:第三区域;S4、S5:表面;X-Y-Z:直角坐标。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A视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转轴组件140、第二机体120、滑动组件130以及可挠屏幕150。转轴组件140枢接在第一机体110与滑动组件130之间。滑动组件130可滑动地耦接于第二机体120。可挠屏幕15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藉由转轴组件140而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进一步地,可挠屏幕150包括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以及第三区域S3,其中第一区域S1配置于第二机体120的表面S4,第二区域S2配置于第一机体110的表面S5,而第三区域S3连接在第一区域S1与第二区域S2之间并对应转轴组件140。请再参考图1B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40包括多个扭力件141、多个转轴142以及多个连杆143,其中扭力件141沿一路径L1排列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转轴142分别穿设于扭力件141且彼此平行(同平行于X轴),连杆143对应地枢接于转轴142、第一机体110或滑动组件130。详细来说,这些连杆143是间隔地枢接至转轴142,如图1B与图2A所示,其中除了连杆A1是枢接于滑动组件130与邻近滑动组件130的转轴142,且除了连杆A2是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与邻近第一机体110的转轴142之外,其余连杆143各自枢接在相邻的两个转轴142之间,而如图2A所示,在沿扭力件141及转轴142排列的路径L1上,连杆143是呈左右间隔交错的配置方式。举例来说,在图2A中,若将路径L1视为在Y-Z平面上,则前述连杆143呈左右间隔交错即是代表部分连杆143位于右侧负X轴空间,而部分连杆143位于左侧正X轴空间,此时观察视角是由左至右(朝向负Y轴)而言。在此,图1A、图1B与图2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实质上处于折叠状态。图3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由部件121、122构成,滑动组件130包括滑动件131与锁附件133,滑动件131具有轨道131d,前述转轴组件140的连杆A1枢接于滑动件131的延伸轴部131e。锁附件133穿过轨道131d而锁固至位在部件121内表面的柱体121a,因而滑动件131藉由锁附件133可移动地适配于轨道131d而能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滑动。进一步地,滑动件131具有第一部131a与第二部131b,转轴组件140的连杆A1枢接位在第一部131a上的延伸轴部131e,第二部131b从第一部131a朝向第二机体120延伸,且第二部131b具有上述的轨道131d。再者,滑动组件130还包括扭簧134,其一端设置于第二部131b且其另一端连接于滑动件131的第二部131b与锁附件133之间,也相当于连接至部件121的柱体121a与锁附件133,而能被视为连接在第二机体120与滑动组件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扭簧134恒驱动锁附件133(及柱体121a)移向轨道131d的一端,且该端实质上远离连杆A1与延伸轴部131e的枢接处。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扭簧134实质上是用以将滑动件131与第二机体120相互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机体;/n一转轴组件;/n一第二机体;/n一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耦接于该第二机体,该转轴组件枢接于该第一机体与该滑动组件之间;以及/n一可挠屏幕,配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其中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藉由该转轴组件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从该折叠状态转换至该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该转轴组件与该滑动组件驱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以补偿该可挠屏幕在该折叠状态与该展开状态之间的长度差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转轴组件;
一第二机体;
一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耦接于该第二机体,该转轴组件枢接于该第一机体与该滑动组件之间;以及
一可挠屏幕,配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其中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藉由该转轴组件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从该折叠状态转换至该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该转轴组件与该滑动组件驱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产生相对位移以补偿该可挠屏幕在该折叠状态与该展开状态之间的长度差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组件包括:
一滑动件,具有一轨道,该第二机体可移动地耦接于该轨道,该转轴组件枢接于该滑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具有一第一部与一第二部,该转轴组件枢接于该第一部,该第二部从该第一部朝向该第二机体延伸,且该第二部具有该轨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组件还包括一扭簧,连接于该滑动件与该第二机体之间,该扭簧恒驱动该滑动组件与该第二机体相对移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限位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以维持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于该折叠状态而使该第二机体未移离该滑动组件,该限位组件所提供的限位力大于该扭簧的扭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季宏白廷文李武晟林秉颉王传化陈弘基李柏毅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