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地面、天花板、墙或楼板下面供暖用的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物采暖通常是采用在室内设置若干组散热器,利用散热器加热附近的空气使其对流上升到室内顶部,同时较冷的空气则从下方补充过来,继续被散热器加热,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室内的温度就会升高,但这种从局部加热空气使其对流上升到室内顶部的升温方法,会造成室内顶部温度相对较高,下方温度则相对较低,若要使室内下方温度较为适宜,则需散热器散发出更多的热量才可达到,为此,就不得不通过提高锅炉等加热装置输出水介质的温度,一般在65-85℃之间,较高温度的水介质不仅在传输过程中热损失较大,而且会加快锅炉、输热管路、散热器等的结垢、锈蚀,时间一长就会影响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转,减少供热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根据传统的“足热头凉”中医保健理论,室内的温度应该是下方温暖、上方较凉爽有利于人体健康,上述的室内顶部温度相对较高、下方温度相对较低显然违反了传统的“足热头凉”中医保健理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在传输过程中热损失小,可对建筑物供暖的热交换装置。本技术的热交换装置,包 ...
【技术保护点】
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隔热层(10)和轻体材料储热层(1)组成的热辐射模板(2),所述轻体材料储热层(1)上设有沟槽(3),沟槽(3)的两端分别通向热辐射模板(2)的侧边,沟槽(3)的转向处呈圆弧状,沟槽(3)内设有可与供热装置相连的软管(4)。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