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5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其在发动机罩内高效地配置动力转向装置,从而在使用者脚边确保充足的空间。具备:发动机(6);传递来自该发动机(6)的驱动力的传动箱(7);将方向盘(15)的转向力传递到车轮的转向轴(41);以及向该转向轴(41)提供转向助力的动力转向装置(61),动力转向装置(61)构成为向转向轴(41)提供电动机(62)的驱动力的电动式,转向轴(41)支承于传动箱(7)的上部,发动机(6)、转向轴(41)和动力转向装置(61)配置在发动机罩内,在前后方向上,电动机(62)配置于发动机(6)的后方侧且转向轴(41)的前方侧。

Operat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包括向车轮传递方向盘的转向力的转向轴以及向该转向轴提供转向助力的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上述那样的作业车辆中,公知有一种作业车辆,其构成为动力转向装置具备电动机的电动式装置,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作为转向助力而提供给转向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在转向轴的上部连结有方向盘,转向轴以向后倾斜的姿势设置,即以越是靠下方侧的部分其位置越靠前的姿势设置。动力转向装置以使小齿轮与设于转向轴中间部的驱动齿轮啮合的状态设置有电动机,通过使电动机工作而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作为转向助力提供给转向轴。这样一来,从与转向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横向侧方提供电动机所产生的转向助力,在前后方向上,电动机的配置位置比转向轴更靠后方侧。在上述那样的作业车辆中,转向轴支承于传动箱的上部,在转向轴的上端部支承有方向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在转向轴的中间部配置有动力转向装置,转向轴被动力转向装置分割成上侧轴和下侧轴。上侧轴支承于上侧转向柱管内,上侧转向柱管的上端部与方向盘连结,上侧转向柱管的下端部与动力转向装置连结。下侧轴支承于下侧转向柱管内,下侧转向柱管的上端部与动力转向装置连结,下侧转向柱管的下端部与传动箱的上部连结。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75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87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那样的作业车辆中,发动机、转向轴、动力转向装置等各种设备配置在发动机罩(bonnet)内,因此,要求在发动机罩内的有限空间内高效地配置各种设备。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电动机配置在转向轴的后方侧,因此,发动机罩呈比转向轴向后方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发动机罩会突出到对方向盘进行操作的使用者的脚边,从而导致无法在使用者的脚边确保充足的空间,给使用者带来压迫感。鉴于该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在发动机罩内高效地配置动力转向装置,从而能够在使用者的脚边确保充足的空间。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动力转向装置具备电动机,因此,电动机等产生的热量、水蒸气有时会积存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要求将该热量、水蒸气向外部散出或放出。也就是说,动力转向装置通常在壳体中收容有电动机以及其他结构,因此,电动机等产生的热量和水蒸气会积存在壳体内。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记载中,没有记载将动力转向装置内部的热量、水蒸气向外部散出或放出这一点,一旦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成为高温状态、或者在动力转向装置内部积存冷凝水等水分,则有可能给电动机等造成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抑制结构的复杂化、部件数量的增大,并且能够向外部散出或放出动力转向装置内部的热量、水蒸气。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上侧转向柱管和动力转向装置通过螺栓螺母的紧固以直接抵接的状态而连结。由此,在使用者操作方向盘时,一旦外力作用到方向盘,则该外力会通过上侧转向柱管直接传递到动力转向装置。因此,会导致对动力转向装置施加较大的外力,从而对动力转向装置造成不良影响。最近,作为动力转向装置有采用将电动机的驱动量作为转向助力提供给转向轴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在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由于具备电动机等精密部件,所以特别要求要降低对动力转向装置施加的外力。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减小对动力转向装置施加的外力。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点在于,该作业车辆具备:发动机;传递来自该发动机的驱动力的传动箱;将方向盘的转向力传递到车轮的转向轴;以及向该转向轴提供转向助力的动力转向装置,所述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向所述转向轴提供电动机的驱动力的电动式,所述转向轴支承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部,所述发动机、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动力转向装置配置在发动机罩内,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电动机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侧且所述转向轴的前方侧。根据本方案,由于在前后方向上电动机配置在发动机的后方侧且转向轴的前方侧,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发动机与转向轴之间的空间来配置电动机,能够在发动机罩内高效地配置动力转向装置。由此,可防止发动机罩成为与转向轴相比而向后方侧突出的形状,能够在对方向盘进行操作的使用者的脚边确保充足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点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罩内设有变速箱,该变速箱具有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用于随着变速操作而对来自所述传动箱的输出进行变速,所述变速箱配置在所述传动箱的上部,所述电动机配置在所述变速箱的上方侧。根据本方案,在发动机罩内有效地活用了传动箱上部的空间,不仅能够配置电动机,还能够配置变速箱。而且,由于电动机配置于变速箱的上方侧,且使电动机与变速箱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干扰,并且能够高效地配置电动机以及变速箱。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发动机罩内的空间,从而高效地分别配置发动机、转向轴、动力转向装置、变速箱。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中,其特征点在于,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变速箱相对于所述转向轴而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侧。根据本方案,能够活用转向轴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空间来集中配置电动机和变速箱,因此,不需要在转向轴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确保电动机、变速箱等的配置空间。由此,能够在转向轴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确保空间,能够将该空间活用为对发动机等进行维护作业时的空间、或活用于其他的各种用途。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中,其特征点在于,该作业车辆具备飞轮罩,该飞轮罩从上方侧覆盖所述发动机的飞轮,所述电动机配置于在所述飞轮的外周部和所述飞轮罩的下端部通过的所述飞轮的切线的上方侧。根据本方案,由于飞轮罩从上方侧覆盖飞轮,因此能够利用飞轮罩防止泥水等向飞轮罩的上方侧飞溅。由于电动机配置于在飞轮的外周部和飞轮罩的下端部通过的飞轮切线的上方侧,因此,能将电动机配置在利用飞轮罩防止了泥水飞溅的位置,从而能防止泥水的飞溅等对电动机造成不良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中,其特征点在于,该作业车辆具备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轴和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构成为:以使所述转向轴位于其内部的中空空间的状态来支承所述转向轴,并且以使其内部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连通的状态来支承所述动力转向装置,所述作业车辆具备使所述支承构件的内部向外部开放的外部开放部。根据本方案,由于支承构件以使其内部的中空空间与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连通的状态来支承动力转向装置,因此能够将动力转向装置内部的热量、水蒸气向支承构件的内部的中空空间散出或放出。并且,由于具备使支承构件的内部向外部开放的外部开放部,因此能够通过外部开放部将向支承构件的内部散出的热量或放出的水蒸气向外部散出或放出。这样,能够利用支承构件内部的中空空间,将动力转向装置内部的热量、水蒸气高效地向外部散出或放出。而且,由于支承构件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车辆,其中,/n该作业车辆具备:发动机;传递来自该发动机的驱动力的传动箱;将方向盘的转向力传递到车轮的转向轴;以及向该转向轴提供转向助力的动力转向装置,/n所述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向所述转向轴提供电动机的驱动力的电动式,/n所述转向轴支承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部,/n所述发动机、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动力转向装置配置在发动机罩内,/n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电动机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侧且所述转向轴的前方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3 JP 2017-175674;20170913 JP 2017-175675;201.一种作业车辆,其中,
该作业车辆具备:发动机;传递来自该发动机的驱动力的传动箱;将方向盘的转向力传递到车轮的转向轴;以及向该转向轴提供转向助力的动力转向装置,
所述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向所述转向轴提供电动机的驱动力的电动式,
所述转向轴支承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部,
所述发动机、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动力转向装置配置在发动机罩内,
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电动机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侧且所述转向轴的前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在所述发动机罩内设有变速箱,该变速箱具有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用于随着变速操作而对来自所述传动箱的输出进行变速,
所述变速箱配置在所述传动箱的上部,
所述电动机配置在所述变速箱的上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变速箱相对于所述转向轴而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该作业车辆具备飞轮罩,该飞轮罩从上方侧覆盖所述发动机的飞轮,
所述电动机配置于在所述飞轮的外周部和所述飞轮罩的下端部通过的所述飞轮的切线的上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该作业车辆具备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轴和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支承构件,
所述支承构件构成为:以使所述转向轴位于其内部的中空空间的状态来支承所述转向轴,并且以使其内部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连通的状态来支承所述动力转向装置,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使所述支承构件的内部向外部开放的外部开放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传动箱对所述支承构件的下端部进行支承,并且向车轮传递驱动力,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以使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翔一大西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