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735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4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模式切换部(18、54、80),该模式切换部切换空气加热模式和空气冷却模式,该空气加热模式是在加热部(22)加热空气的模式,该空气冷却模式是在散热部(23、81)从制冷剂向外部气体散热,并在空气冷却部(14)冷却空气的模式;电池(33),该电池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并且该电池在充电时发热,并被热介质冷却;热介质回路(30),该热介质回路使热介质循环经过冷却热交换器(17);以及热介质流动切换部(38、39),在电池(33)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该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热介质回路(30)中的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热介质在电池(33)与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17)之间循环。

Air 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66627号,并通过参照将该
技术实现思路
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进行空气调节(即制冷及制热)和电池的温度调整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该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具有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屋外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低温热交换器以及电池温调部。并且,在从车辆外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通过从车外接受的电力对电池进行余热,并将积蓄在电池的热利用到制热等。该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在从车辆外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对电池进行蓄热,在判断为需要蓄热的情况下,将充电中的电池的目标温度设定为比判断为不需要蓄热的情况下高。在该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中,不是将电池的目标温度设定为一样,而是在判断为需要蓄热的情况下,将目标温度设定得比判断为不需要蓄热的情况下高。因此,能够在不需要蓄热时抑制外部充电时的消耗电力,并且能够在需要蓄热时在电池积蓄能够散热的热。因此,能够节省外部充电时的消耗电力的浪费,并将电池作为蓄热部而有效地利用。其结果是,能够将积蓄于电池的热利用到制热等,从而实现制热的节能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960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中,由于在电池自身积蓄热,因此不能超过电池的热容量来蓄热,蓄热量存在限界。因此,存在节能化有限界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在进行空气的冷却及加热的空调装置中,增加充电时的蓄热量从而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该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并压缩后排出;加热部,该加热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散热部,该散热部使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部气体散热;冷却部,该冷却部利用制冷剂所具有的冷热来冷却空气;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热介质;减压装置,该减压装置能够使流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模式切换部,该模式切换部切换空气加热模式和空气冷却模式,该空气加热模式是制冷剂在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从热介质吸热,并在加热部加热空气的模式,该空气冷却模式是在散热部从制冷剂向外部气体散热,并在冷却部冷却空气的模式;电池,该电池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并且该电池在充电时发热,并被热介质冷却;热介质回路,该热介质回路使热介质循环经过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以及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在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该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热介质回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热介质在电池与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由此,通过在冷却部制冷剂冷却空气,并且在散热部制冷剂向外部气体散热,从而能够实现空气冷却模式。此外,通过制冷剂在散热部从外部气体吸热,并且利用加热部生成的热来加热空气,从而能够实现空气加热模式。并且,在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由于电池所产生的热积蓄于热介质回路的热介质,因此能够超过电池的热容量而蓄热。因此,能够增加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因充电而产生的热来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该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并压缩后排出;加热部,该加热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散热部,该散热部使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部气体散热;冷却部,该冷却部利用制冷剂所具有的冷热来冷却空气;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热介质;减压装置,该减压装置能够使流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模式切换部,该模式切换部切换空气加热模式和空气冷却模式,该空气加热模式是制冷剂在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从热介质吸热,并在加热部加热空气的模式,该空气冷却模式是在散热部从制冷剂向外部气体散热,并在冷却部冷却空气的模式;发热设备,该发热设备在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的充电时发热,并被热介质冷却;热介质回路,该热介质回路使热介质循环经过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以及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在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该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热介质回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制冷剂在发热设备与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由此,能够有效地实现空气冷却模式和空气加热模式。并且,在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由于发热设备所产生的热积蓄于热介质回路的热介质,因此能够超过发热设备的热容量而蓄热。因此,能够增加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因充电而产生的热来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冷却水回路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电控制部的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模式时的冷却水流动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模式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热模式时的冷却水流动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热模式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急速充电时的冷却水流动的结构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急速充电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急速充电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急速充电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急速充电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急速充电时的冷却水流动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冷却水回路的结构图。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冷却水回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对彼此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将车室内空间(换言之、空调对象空间)调整到适当的温度的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冷循环装置10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该混合动力汽车从发动机(换言之内燃机)及行驶用电机(换言之电动机)获得车辆行驶用的驱动力。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构成为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该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在车辆停车时能够将从外部电源(换言之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向搭载于车辆的电池(换言之车载电池)充电。作为电池,能够使用例如锂离子电池。作为充电模式,具有用高电压来急速地充电的急速充电模式。高电压是指,比家庭用电源的电压高的电压,例如400V、500V等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并压缩后排出;/n加热部(12、22),该加热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n散热部(12、23、81),该散热部使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部气体散热;/n冷却部(14),该冷却部利用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冷热来冷却所述空气;/n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17),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使所述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热介质;/n减压装置(80、13、16),该减压装置能够使流入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减压;/n模式切换部(18、54、80),该模式切换部切换空气加热模式和空气冷却模式,该空气加热模式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从所述热介质吸热,并在所述加热部加热所述空气的模式,该空气冷却模式是在所述散热部从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外部气体散热,并在所述冷却部冷却所述空气的模式;/n电池(33),该电池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并且该电池在充电时发热,并被所述热介质冷却;/n热介质回路(30),该热介质回路使所述热介质循环经过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以及/n热介质流动切换部(24、38、39、42),在所述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该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所述热介质回路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之间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1 JP 2017-166627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并压缩后排出;
加热部(12、22),该加热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
散热部(12、23、81),该散热部使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部气体散热;
冷却部(14),该冷却部利用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冷热来冷却所述空气;
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17),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使所述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热介质;
减压装置(80、13、16),该减压装置能够使流入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减压;
模式切换部(18、54、80),该模式切换部切换空气加热模式和空气冷却模式,该空气加热模式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从所述热介质吸热,并在所述加热部加热所述空气的模式,该空气冷却模式是在所述散热部从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外部气体散热,并在所述冷却部冷却所述空气的模式;
电池(33),该电池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并且该电池在充电时发热,并被所述热介质冷却;
热介质回路(30),该热介质回路使所述热介质循环经过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以及
热介质流动切换部(24、38、39、42),在所述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该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所述热介质回路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之间循环。


2.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制冷剂并压缩后排出;
加热部(12、22),该加热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
散热部(12、23、81),该散热部使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向外部气体散热;
冷却部(14),该冷却部利用所述制冷剂所具有的冷热来冷却所述空气;
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17),该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使所述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热介质;
减压装置(80、13、16),该减压装置能够使流入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减压;
模式切换部(18、54、80),该模式切换部切换空气加热模式和空气冷却模式,该空气加热模式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从所述热介质吸热,并在所述加热部加热所述空气的模式,该空气冷却模式是在所述散热部从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外部气体散热,并在所述冷却部冷却所述空气的模式;
发热设备(36),该发热设备在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33)的充电时发热,并被所述热介质冷却;
热介质回路(30),该热介质回路使所述热介质循环经过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以及
热介质流动切换部(24、38、39、42),在所述电池通过外部电源充电时,该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所述热介质回路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发热设备与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之间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行驶类发热设备(35、37),该行驶类发热设备随着从所述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发热,并且该行驶类发热设备的容许温度比所述电池的容许温度高,且供所述热介质循环,
在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外部电源充电时,在推定为所述热介质回路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在切换温度(T1)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切换所述热介质回路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动,以使得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电池、所述热介质冷却热交换器以及所述行驶类发热设备之间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具有:热介质加热热交换器(12),该热介质加热热交换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所述热介质;以及空气加热热交换器(22),该空气加热热交换器使在所述热介质加热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所述热介质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所述空气,
所述热介质回路是低温热介质回路(30),
并且,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高温热介质回路(20),所述热介质独立于所述低温热介质回路而流经该高温热介质回路,
在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外部电源充电时,在推定为所述热介质回路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在切换温度(T1)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热介质流动切换部将所述低温热介质回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吉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