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64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34
公开了一种支架,其包括高径向力段和高柔性段,其中所述高径向力段和所述高柔性段的直径基本上相同。所述支架可以进一步与附加支架段一起放置,其中所述附加支架段具有与所述高柔性段的径向力相似的径向力。

Mixed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支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7年9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555,894的优先权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本文公开了用于植入体内的支架以及用于递送和/或展开的方法。本文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用于治疗梅-图尔纳综合征(May-Thurnersyndrome)和/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所致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程序中。相关技术说明梅-图尔纳综合征(也称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这样的病症,其中压迫左下肢的总静脉流出道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不适、肿胀、疼痛和/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通常称为血凝块)。当左髂总静脉被上覆的右髂总动脉压迫,导致血液淤积,从而可能引起一些个体的血凝块形成时,会发生梅-图尔纳综合征。已经描述了梅-图尔纳综合征的其他较不常见变异,诸如右髂总静脉被右髂总动脉压迫。虽然梅-图尔纳综合征被认为代表2%至5%之间的下肢静脉障碍,但其常常未被认识。尽管如此,但是通常认为,梅-图尔纳综合征在女性中的发生率是男性的约三倍,并且通常在20岁与40岁之间表现出来。表现出高凝性和左下肢血栓形成两者的患者可能患梅-图尔纳综合征。为了确认该诊断,可能需要排除高凝状态的其他原因,例如通过评价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莱顿因子V(factorV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的水平。与几乎平行于下腔静脉竖直上升的右髂总静脉相比,左髂总静脉采用较为横向的路线。沿着此路线,左髂总静脉位于右髂总动脉下方,从而右髂总动脉可能将左髂总静脉压向腰脊柱。髂静脉压迫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学变异-认为在四分之一的健康个体中存在多达50%的左髂静脉的腔压迫。然而,只有在左髂总静脉压迫引起静脉流或静脉压力的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或者所述压迫引起急性或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此种压迫才会在临床上显著,这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讨论。除了与压迫相关的其他问题之外,静脉还可能由于来自上覆动脉的慢性脉动压迫力的作用而产生腔内纤维刺。与梅-图尔纳综合征相关的狭窄湍流通道可能使患病的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并且,受损的血流通常会引起侧支血管的形成-最常见的是水平的穿骨盆侧支,这些侧支连接两个髂内静脉,以产生通过右髂总静脉的额外流出可能性。有时形成竖直的侧支,最常见的是腰椎旁侧支,这些侧支可能引起神经学症状,如刺痛和麻木。当前治疗和/或处理梅-图尔纳综合征的最佳实践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比例。腿部肿胀和疼痛最好由血管专家诸如血管外科医师、介入心脏病学家和介入放射学家评价,他们诊断并治疗动脉和静脉疾病,以确保评价肢体疼痛的原因。通常通过可以包括磁共振静脉造影术和静脉造影照片的一种或多种成像方式来确认梅-图尔纳综合征的诊断,但因为使用常规静脉造影术可能看不见或发现不了塌陷/变平的左髂总,所以通常通过血管内超声来确认梅-图尔纳综合征的诊断。为了预防因左髂总血流淤积的下游结果所致的长期肿胀或疼痛,应改进/增加从腿部流出的血液。早期或不复杂的病例可以通过加压袜简单地处理。晚期或严重的梅-图尔纳综合征在近期发生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溶栓,随后在通过静脉造影照片或血管内超声确认诊断后进行血管成形术和髂静脉支架术。支架可以用于支撑所述区域,以免在血管成形术后进一步受压。然而,目前可用的支架术选择存在若干复杂化因素,包括严重前缩、缺乏柔性(这可能会迫使血管过度伸直)、血管磨损和最终穿孔、支架的负荷增加和变形从而引起早期的疲劳失效和/或上覆左髂动脉中流动障碍从而可能引起外周动脉疾病。梅-图尔纳综合征中存在的压迫的狭窄流出通道可能引起血液淤积,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促成因素。一些患梅-图尔纳综合征的患者可能表现出血栓形成,而其他患者则可能不表现出血栓形成。尽管如此,但是那些没有经历血栓形成症状的患者可能仍会在任何时间经历血栓形成。如果患者患有广泛的血栓形成,则可能需要进行药物和/或机械(即药物机械)血栓切除术。由梅-图尔纳综合征引起的血流淤积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增加呈正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或deepvenousthrombosis)是在深静脉(主要在腿部)内形成血凝块(血栓)。右和左髂总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位置,但其他发生位置位也很常见。与所述病症相关的非特异性症状可能包括疼痛、肿胀、发红、发热和浅静脉充血。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述病症由行进到肺的部分或完全血栓脱离引起。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另一种长期并发症,所述病症是由返回到心脏的静脉血液减少引起的医学病症,并且可能包括慢性腿痛、肿胀、发红以及溃疡或疮的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开始于小腿静脉的瓣膜内,在此处血液相对缺氧,这活化了某些生化途径。若干医学病症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所述医学病症包括癌症、创伤和抗磷脂综合征。其他风险因素包括较高的年龄、手术、固定(例如卧床休息、整形外科手术和长时间坐飞机时经历)、组合口服避孕药、怀孕、产后期和遗传因素。这些遗传因素包括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缺乏,莱顿因子V突变以及具有非O型血型的特性。从儿童到老年人,深静脉血栓形成新病例的比率急剧增加;在成人中,每年约有一千分之一的成人患上所述病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或压痛、肿胀、发热、发红或变色以及表面静脉扩张,但患有所述病症者中约有一半没有症状。单凭病征和症状尚不足以灵敏或特异性地进行诊断,但当结合已知的风险因素考虑时可以帮助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常常在如下评价患者之后,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怀疑的症状更通常是由于其他无关原因引起的,所述原因诸如蜂窝组织炎、贝克氏囊肿(Baker'scyst)、肌肉骨骼损伤或淋巴水肿。其他鉴别诊断包括血肿、肿瘤、静脉或动脉瘤和结缔组织障碍。抗凝预防进一步凝结,但不直接作用于现有的凝块,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治疗。其他可能的辅助疗法/治疗可以包括加压袜、选择性运动和/或拉伸、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和血栓切除术。无论如何,可以用支架改进各种静脉疾病的治疗,所述静脉疾病包括上述静脉疾病。因此,需要改进用于静脉用途的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内支架,所述血管内支架消除了由于相关领域的局限性和缺点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种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具有第一径向力RF1和第一直径D1;和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第一径向力RF2和第二直径D2;其中RF1>RF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支架系统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具有径向力RF1和直径D1;和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径向力RF2和直径D2,其中RF1>RF2;具有径向力RF4的附加支架,所述附加支架具有配置成在体内与所述第二支架段的一部分重叠的端部区域。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种递送所述支架的方法,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具有第一径向力RF1和第一直径D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包括:/n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具有第一径向力RF1和第一直径D1;和/n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第二径向力RF2和第二直径D2;/n其中RF1>RF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8 US 62/555,8941.一种支架,其包括:
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具有第一径向力RF1和第一直径D1;和
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第二径向力RF2和第二直径D2;
其中RF1>RF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段具有柔性F1,并且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柔性F2,其中F1<F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共同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D1基本上等于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之间的第三支架段,所述第三支架段具有径向力RF3,其中RF1>RF3>RF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之间的第三支架段,所述第三支架段具有沿着所述第三支架段的长度变化的径向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三支架段的径向力在与所述第一支架段邻近的区域大于在与所述第二支架段邻近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段在与所述第二支架段相对的端部包括喇叭口。


9.一种支架,其包括:
第一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具有第一柔性F1和第一直径D1;和
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第二柔性F2和第二直径D2;
其中F1<F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段和所述第二支架段具有共同的内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中D1基本上等于D2。


12.根据权利要求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A·隆戈W·J·哈里森
申请(专利权)人:维斯帕医疗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