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52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焚烧炉,通过第一蓄热室对废气进行余热然后通入混合腔内,通过第二蓄热室对空气进行余热排入混合腔内,然后通过电机带动混合叶片将废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经进气管导入燃烧室内进行充分燃烧,在对燃烧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包括外壳、内腔、燃烧室、左竖隔板、右竖隔板、上隔板、下隔板、进气管、喷头、燃烧头和排气管;还包括废气进管、第一蓄热室、第一蓄热体、第一出气管、废气出管、空气进管、第二蓄热室、第二蓄热体、第二出气管、空气出管、电机、转轴和混合叶片,下隔板、左竖隔板和右竖隔板组成混合腔。

A regenerative inci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焚烧炉
本技术涉及焚烧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焚烧炉。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进入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当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去除方法或工艺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生物降解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光催化氧化法和燃烧法。其中,采用蓄热式焚烧炉处理工业有机废气的方法由于净化率高、热效率高、维护简单、合适的废气浓度下可自供热操作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蓄热式焚烧炉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工业有机废气进行处理,使其更好进行排放的辅助装置,其在焚烧炉
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蓄热式焚烧炉在使用时对热量的利用效率较低,对废气的处理效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量利用率较高,且废气处理效果较好的蓄热式焚烧炉。本技术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包括外壳、内腔、燃烧室、左竖隔板、右竖隔板、上隔板、下隔板、进气管、喷头、燃烧头和排气管,内腔设置于外壳内部,左竖隔板固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包括外壳(1)、内腔(2)、燃烧室(3)、左竖隔板(4)、右竖隔板(5)、上隔板(6)、下隔板(7)、进气管(8)、喷头(9)、燃烧头(10)和排气管(11),内腔(2)设置于外壳(1)内部,左竖隔板(4)固定设置于内腔(2)的左端,右竖隔板(5)固定设置于内腔(2)的右端,上隔板(6)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竖隔板(4)的右端上侧和右竖隔板(5)的左端上侧固定连接,下隔板(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竖隔板(4)的右端下侧和右竖隔板(5)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燃烧室(3)固定设置于上隔板(6)的顶端,进气管(8)自上隔板(6)的底端穿过上隔板(6)插入燃烧室(3)内,喷头(9)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包括外壳(1)、内腔(2)、燃烧室(3)、左竖隔板(4)、右竖隔板(5)、上隔板(6)、下隔板(7)、进气管(8)、喷头(9)、燃烧头(10)和排气管(11),内腔(2)设置于外壳(1)内部,左竖隔板(4)固定设置于内腔(2)的左端,右竖隔板(5)固定设置于内腔(2)的右端,上隔板(6)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竖隔板(4)的右端上侧和右竖隔板(5)的左端上侧固定连接,下隔板(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竖隔板(4)的右端下侧和右竖隔板(5)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燃烧室(3)固定设置于上隔板(6)的顶端,进气管(8)自上隔板(6)的底端穿过上隔板(6)插入燃烧室(3)内,喷头(9)固定设置于进气管(8)的顶端,燃烧头(10)固定设置于燃烧室(3)的内部底端,排气管(11)的底端自燃烧室(3)的顶端插入燃烧室(3)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进管(12)、第一蓄热室(13)、第一蓄热体(14)、第一出气管(15)、废气出管(16)、空气进管(17)、第二蓄热室(18)、第二蓄热体(19)、第二出气管(20)、空气出管(21)、电机(22)、转轴(23)和混合叶片(24),所述下隔板(7)、左竖隔板(4)和右竖隔板(5)组成混合腔,所述进气管(8)的底端自下隔板(7)的顶端插入混合腔内,所述第一蓄热室(13)固定设置于内腔(2)的左端,所述第一蓄热体(14)固定设置于第一蓄热室(13)内,所述废气进管(12)的右端自外壳(1)的左端插入第一蓄热室(13)内,所述排气管(11)的左部自第一蓄热室(13)的顶端插入第一蓄热室(13)内并与第一蓄热体(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15)的右端与第一蓄热体(1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15)的左端自第一蓄热室(13)内向左穿出外壳(1),所述废气出管(16)的左端与第一蓄热室(1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废气出管(16)的右端穿过左竖隔板(4)插入混合腔内,所述第二蓄热室(18)固定设置于内腔(2)的右端,所述第二蓄热体(19)固定设置于第二蓄热室(18)的内部,所述空气进管(17)的左端自外壳(1)的右端插入第二蓄热室(18)的内部,所述排气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玲潘国强吴来电柴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