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
本技术涉及风管支架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当地震发生时,因管道泄漏或坠落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已占总伤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为了减少损失,对建筑物内的管道进行抗震性安装设计,是必不可缺的,也是强制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风管一般都是通过C型槽钢、螺杆、角固定件等结构刚性的安装在建筑物墙体上,限于这种安装方式,风管仅能够抵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外力。而地震发生时,其震动力度、频率和方向都是不规律的,当这些转化为施加在风管连接件上的作用力时,会极大的增加其疲劳失效甚至断裂的可能性。显然,这种风管的安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抗震性能的需求。但是现有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只考虑了侧向的震动却忽略纵向的震动,使得减震效果差。因此亟需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通过第一抗震转接组件、第二抗震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槽钢(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钢(1)的表面活动连接U型抗震连接件(2),所述U型抗震连接件(2)靠近正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抗震转接组件(3),所述第一抗震转接组件(3)远离U型抗震连接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纵向抗震槽钢(4),所述支撑槽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管夹块(6),且风管夹块(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风管(7),所述风管(7)活动连接在支撑槽钢(1)的顶部,所述支撑槽钢(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支撑槽钢(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垫片(8),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紧槽钢(10),且夹紧槽钢(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包括支撑槽钢(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钢(1)的表面活动连接U型抗震连接件(2),所述U型抗震连接件(2)靠近正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抗震转接组件(3),所述第一抗震转接组件(3)远离U型抗震连接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纵向抗震槽钢(4),所述支撑槽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管夹块(6),且风管夹块(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风管(7),所述风管(7)活动连接在支撑槽钢(1)的顶部,所述支撑槽钢(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支撑槽钢(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垫片(8),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夹紧槽钢(10),且夹紧槽钢(10)的底部活动连接在风管(7)的顶部,所述夹紧槽钢(10)顶部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第三抗震转接组件(11),且第三抗震转接组件(11)远离夹紧槽钢(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向槽钢(12),所述螺纹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槽钢(13),所述纵向抗震槽钢(4)和侧向槽钢(1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抗震转接组件(5),且第二抗震转接组件(5)和竖向槽钢(1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锚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抗震连接件(2)包括U形片和定位片,所述定位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U形片的顶部,所述U形片的内壁与支撑槽钢(1)的表面活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钢(1)、纵向抗震槽钢(4)、夹紧槽钢(10)和侧向槽钢(12)轴截面形状均为C字形,且支撑槽钢(1)、纵向抗震槽钢(4)、夹紧槽钢(10)和侧向槽钢(12)内壁的顶部均开设有螺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管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夹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冠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