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33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充气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活动设有阀芯,所述阀体上端设有充气孔,所述阀体下端设有出气孔,所述充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所述阀腔联通,所述阀腔内还设有阀芯座,所述阀芯座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通所述阀芯座,所述阀芯座中间开设有供所述阀芯穿过的通孔,所述阀芯下端固定有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出气孔接触面呈锥面,阀芯上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阀芯座相抵,所述阀芯上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弹簧座相抵,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充气孔外侧的堵帽,所述堵帽与所述阀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气密性高的优点。

An inflation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阀
本技术涉及气体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充气阀。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充气产品五花八门,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例如空飘产品、充气拱门、充气玩具、救生用具、气艇。每件充气产品都会带有一个或者多个的充气阀,充气阀对于充气产品来说尤为重要,它是充气物体充放气的媒介。现有的充气阀中,结构复杂且拆卸困难,而且现有的充气产品气密性较差,在充气后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容易出现泄气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气密性高的充气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活动设有阀芯,所述阀体上端设有充气孔,所述阀体下端设有出气孔,所述充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所述阀腔联通,所述阀腔内还设有阀芯座,所述阀芯座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通所述阀芯座,所述阀芯座中间开设有供所述阀芯穿过的通孔,所述阀芯下端固定有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出气孔接触面呈锥面,阀芯上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阀芯座相抵,所述阀芯上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弹簧座相抵,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充气孔外侧的堵帽,所述堵帽与所述阀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下端还套设有卡簧和导向挡圈,所述导向挡圈与所述阀腔内壁滑动配合,导向挡圈轴向限位于所述卡簧和密封圈之间;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使得阀芯运动平稳。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下端还设有凸沿,所述密封圈下端与所述凸沿相抵。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上端还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弹簧座上端相抵,所述螺母外壁与所述阀腔内壁形成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堵帽与所述阀体螺纹连接,所述堵帽内设有密封垫,提高了堵帽与阀体的密封性;所述堵帽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阀体的钢丝,简化的整体结构,解决了堵帽乱扔乱放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通过在阀体内设置阀腔,阀腔上设置充气孔和出气孔,充气孔和出气孔均与阀腔联通,阀腔内设有阀芯座、弹簧以及阀芯,使得整体结构简化,让零部件之间更加紧凑,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其二,在正常工作时,弹簧下端与阀芯座相抵,弹簧上端与弹簧座相抵,使得阀芯上的密封圈与出气孔紧紧相抵,且接触面为锥面,提高了出气孔的气密性;其三,在充气孔外侧罩设堵帽,且堵帽与阀体可拆卸连接,在需要充气时,先将堵帽拆下,再连接充气孔即可,使得操作简单,且提高了充气孔的气密性,总的而言,本技术具备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气密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阀体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0-阀体;101-阀腔;102-充气孔;103-出气孔;104-阀芯座;1041-通气孔;1042-通孔;11-阀芯;111-凸沿;12-密封圈;13-弹簧;14-弹簧座;15-堵帽;16-卡簧;17-导向挡圈;18-螺母;19-密封垫;20-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充气阀,包括阀体10,阀体10内设有阀腔101,阀腔101内活动设有阀芯11,阀体10上端设有充气孔102,阀体10下端设有出气孔103,充气孔102和出气孔103均与阀腔101联通,阀腔101内还设有阀芯座104,阀芯座104上开设有通气孔1041,通气孔1041贯通阀芯座104,阀芯座104中间开设有供阀芯11穿过的通孔1042,阀芯11下端固定有用于密封出气孔103的密封圈12,密封圈12与出气孔103接触面呈锥面,阀芯11上部套设有弹簧13,弹簧13下端与阀芯座104相抵,阀芯11上端设置有弹簧座14,弹簧13上端与弹簧座14相抵,阀体10上设置有罩设于充气孔102外侧的堵帽15,堵帽15与阀体10可拆卸连接。阀芯11下端还套设有卡簧16和导向挡圈17,导向挡圈17与阀腔101内壁滑动配合,导向挡圈17轴向限位于卡簧16和密封圈12之间;导向挡圈17对阀芯11起到一定导向作用,提高阀芯11运动的平稳性。阀芯11下端还设有凸沿111,密封圈12下端与凸沿111相抵。阀芯11上端还设有螺母18,螺母18与弹簧座14上端相抵,螺母18外壁与阀腔101内壁形成有间隙,通过调节螺母18,从而改变弹簧13的预紧力,从而调节出气孔103与密封圈12配合的松紧程度。堵帽15与阀体10螺纹连接,堵帽15内设有密封垫19,提高了堵帽15与充气孔102的密封性,防止气体外泄;堵帽15外侧设有用于连接阀体10的钢丝20,简化的整体结构,解决了堵帽15乱扔乱放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在正常工作时,堵帽15罩设于充气孔102外侧,出气孔103连接充气产品,弹簧13下端与阀芯座104相抵,弹簧13上端与弹簧座14相抵,使得阀芯11上的密封圈12与出气孔103紧紧相抵,使得出气孔103呈闭合状态,故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不会外泄;当需要充气时,将堵帽15旋下,充气孔102连接气源,气体从充气孔102进入,此时气压大于弹簧13的压力,密封圈12被顶开,使得阀芯11活动,弹簧13压缩,使得出气孔103呈开启状态,从而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当充气完毕,将气源断开,此时气压小于弹簧13压力,使得出气孔103关闭,气体不会外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0),所述阀体(10)内设有阀腔(101),所述阀腔(101)内活动设有阀芯(11),所述阀体(10)上端设有充气孔(102),所述阀体(10)下端设有出气孔(103),所述充气孔(102)和出气孔(103)均与所述阀腔(101)联通,所述阀腔(101)内还设有阀芯座(104),所述阀芯座(104)上开设有通气孔(1041),所述通气孔(1041)贯通所述阀芯座(104),所述阀芯座(104)中间开设有供所述阀芯(11)穿过的通孔(1042),所述阀芯(11)下端固定有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103)的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与所述出气孔(103)接触面呈锥面,阀芯(11)上部套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下端与所述阀芯座(104)相抵,所述阀芯(11)上端设置有弹簧座(14),所述弹簧(13)上端与所述弹簧座(14)相抵,所述阀体(10)上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充气孔(102)外侧的堵帽(15),所述堵帽(15)与所述阀体(10)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0),所述阀体(10)内设有阀腔(101),所述阀腔(101)内活动设有阀芯(11),所述阀体(10)上端设有充气孔(102),所述阀体(10)下端设有出气孔(103),所述充气孔(102)和出气孔(103)均与所述阀腔(101)联通,所述阀腔(101)内还设有阀芯座(104),所述阀芯座(104)上开设有通气孔(1041),所述通气孔(1041)贯通所述阀芯座(104),所述阀芯座(104)中间开设有供所述阀芯(11)穿过的通孔(1042),所述阀芯(11)下端固定有用于密封所述出气孔(103)的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与所述出气孔(103)接触面呈锥面,阀芯(11)上部套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下端与所述阀芯座(104)相抵,所述阀芯(11)上端设置有弹簧座(14),所述弹簧(13)上端与所述弹簧座(14)相抵,所述阀体(10)上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充气孔(102)外侧的堵帽(15),所述堵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明王全民夏家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全盛世纪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