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23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方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包括飞轮壳、飞轮齿圈、连接毂、柔性盘以及自动变速箱;所述飞轮齿圈呈环形结构,其安装面上设有等间隔环形阵列有若干与连接毂安装螺栓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毂的外端通过所述连接毂安装螺栓与所述飞轮齿圈相连,内端通过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与所述柔性盘相连,所述柔性盘的外圈通过变速箱端柔性盘安装螺栓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相连;所述飞轮壳与自动变速箱的壳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毂一端可与飞轮齿圈连接,另一端可以安装柔性盘,将原本无法连接到一起的飞轮齿圈和自动变速箱的柔性盘连接起来。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engine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方案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动力总成主要包含发动机和变速箱两个大件,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需要有合适的连接方案,才能够进行动力传递,有效实现汽车起步、换挡、加减速及停车等基本功能。目前康明斯ISG发动机主要搭载于卡车及极少部分客车,而且与其匹配的变速箱都是手动变速箱,没有合适的连接方案能够使其与自动变速箱匹配。匹配手动变速箱的车辆换挡操作复杂麻烦,左脚踩离合踏板工作强度大,碰到拥堵路段时让驾驶员很是苦恼。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便捷性,降低驾驶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驾驶员日益提高的驾驶舒适性需求,提供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包括飞轮壳、飞轮齿圈、连接毂、柔性盘以及自动变速箱;所述飞轮齿圈呈环形结构,其安装面上设有等间隔环形阵列有若干与连接毂安装螺栓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毂的外端通过所述连接毂安装螺栓与所述飞轮齿圈相连,内端通过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与所述柔性盘相连,所述柔性盘的外圈通过变速箱端柔性盘安装螺栓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相连;所述飞轮壳与自动变速箱的壳体相连。所述连接毂为由同轴的外环与内环组成的环形结构,所述内环的中部设有用于旋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外环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连接毂安装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内环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所述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配合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连接处形成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与所述飞轮齿圈的安装面匹配卡合;所述内环的厚度大于所述外环的厚度。所述飞轮壳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壳体之间通过飞轮壳过渡环相连,所述飞轮壳过渡环呈环形结构,其侧壁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发动机变速箱连接螺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飞轮壳过渡环的前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飞轮壳安装面匹配卡合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飞轮齿圈安装面增加螺纹孔,为连接毂提供安装点;2.本技术通过连接毂一端可与飞轮齿圈连接,另一端可以安装柔性盘,将原本无法连接到一起的飞轮齿圈和自动变速箱的柔性盘连接起来;3.本技术通过设置飞轮壳过渡环弥补了飞轮壳与自动变速箱之间的安装间隙,使发动机飞轮壳安装面与变速箱安装面能够有效结合,完成了ISG发动机与艾里逊T525R自动变速箱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半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飞轮壳过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飞轮壳2、飞轮齿圈3、连接毂31、外环32、内环33、阶梯部4、柔性盘5、飞轮壳过渡环6、自动变速箱7、连接毂安装螺栓8、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9、变速箱端柔性盘安装螺栓10、发动机变速箱连接螺栓11、安装孔12、凹槽13、旋转轴14、轴孔15、通孔16第二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包括飞轮壳1、飞轮齿圈2、连接毂3、柔性盘4以及自动变速箱6;所述飞轮齿圈2呈环形结构,其安装面上设有等间隔环形阵列有若干与连接毂安装螺栓7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毂3的外端通过所述连接毂安装螺栓7与所述飞轮齿圈2相连,内端通过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8与所述柔性盘4相连,所述柔性盘4的外圈通过变速箱端柔性盘安装螺栓9与所述自动变速箱6相连;所述飞轮壳1与自动变速箱6的壳体相连,本案通过在飞轮齿圈2上设有若干螺纹孔,便于将连接毂3与飞轮齿圈2相连;通过连接毂3一端可与飞轮齿圈2连接,另一端可以安装柔性盘4,将原本无法连接到一起的飞轮齿圈2和自动变速箱的柔性盘4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飞轮齿圈2安装面设置12个M12*1.75的螺纹孔,12个螺纹孔均布在直径310mm的圆上。所述连接毂3为由同轴的外环31与内环32组成的环形结构,所述内环32的中部设有用于旋转轴13穿过的轴孔14,所述外环31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连接毂安装螺栓7穿过的通孔15;所述内环32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所述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8配合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16,通过连接毂安装螺栓7穿过外环31上的通孔15后配合螺纹孔将连接毂3的外环31与飞轮齿圈2相连,通过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8配合第二螺纹孔16将连接毂3的内环32与柔性盘4的内圈相连,本实施例中外环31上设置12个与飞轮齿圈2上螺纹孔相匹配的通孔15,内环32上设置12个M12*1.75的螺纹孔。所述内环32与所述外环31连接处形成阶梯部33,所述阶梯部33与所述飞轮齿圈2的安装面匹配卡合;所述内环32的厚度大于所述外环31的厚度,使得连接毂3与飞轮齿圈2更好的连接。所述飞轮壳1与所述自动变速箱6的壳体之间通过飞轮壳过渡环5相连,所述飞轮壳过渡环5呈环形结构,其侧壁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发动机变速箱连接螺栓10穿过的安装孔11,通过设置飞轮壳过渡环5弥补了飞轮壳1与自动变速箱6之间的安装间隙,使发动机飞轮壳安装面与变速箱安装面能够有效结合,完成了ISG发动机与艾里逊T525R自动变速箱的连接。所述飞轮壳过渡环5的前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飞轮壳1安装面匹配卡合的凹槽12,使发动机飞轮壳安装面与变速箱安装面能够更好的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轮壳(1)、飞轮齿圈(2)、连接毂(3)、柔性盘(4)以及自动变速箱(6);/n所述飞轮齿圈(2)呈环形结构,其安装面上设有等间隔环形阵列有若干与连接毂安装螺栓(7)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毂(3)的外端通过所述连接毂安装螺栓(7)与所述飞轮齿圈(2)相连,内端通过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8)与所述柔性盘(4)相连,所述柔性盘(4)的外圈通过变速箱端柔性盘安装螺栓(9)与所述自动变速箱(6)相连;所述飞轮壳(1)与自动变速箱(6)的壳体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轮壳(1)、飞轮齿圈(2)、连接毂(3)、柔性盘(4)以及自动变速箱(6);
所述飞轮齿圈(2)呈环形结构,其安装面上设有等间隔环形阵列有若干与连接毂安装螺栓(7)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毂(3)的外端通过所述连接毂安装螺栓(7)与所述飞轮齿圈(2)相连,内端通过发动机端柔性盘安装螺栓(8)与所述柔性盘(4)相连,所述柔性盘(4)的外圈通过变速箱端柔性盘安装螺栓(9)与所述自动变速箱(6)相连;所述飞轮壳(1)与自动变速箱(6)的壳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毂(3)为由同轴的外环(31)与内环(32)组成的环形结构,所述内环(32)的中部设有用于旋转轴(13)穿过的轴孔(14),所述外环(31)上等间隔环形阵列有用于连接毂安装螺栓(7)穿过的通孔(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接银陈旭东李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