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07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整体呈网状,具有多个框格单元;所述框格单元为由2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预制框格梁和2根相互平行的第二预制框格梁构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一出筋,所述第二预制框格梁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二出筋;四边形结构中,第一预制框格梁的一端与其相邻的第二预制框格梁的一端通过连接节点连接,所述连接节点处设有固定于边坡上的锚固组件,第一出筋伸入连接节点内,第二出筋伸入连接节点内,伸入同一连接节点内的第一出筋和第二出筋交叉并搭接,连接节点内浇筑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简化道路边坡防护施工繁琐程序,提高道路边坡防护工作的施工效率。

A prefabricated frame structure of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
本技术属于边坡支护领域,涉及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道路边坡框格梁结构采用传统现浇形式,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均在现场施工,施工工序较为繁琐,施工过程中对于高边坡混凝土浇筑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并且浇筑后养护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以提升边坡防护施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整体呈网状,具有多个框格单元;所述框格单元为由2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预制框格梁和2根相互平行的第二预制框格梁构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一出筋,所述第二预制框格梁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二出筋;所述四边形结构中,第一预制框格梁的一端与其相邻的第二预制框格梁的一端通过连接节点连接,所述连接节点处设有固定于边坡上的锚固组件,第一出筋伸入连接节点内,第二出筋伸入连接节点内,伸入同一连接节点内的第一出筋和第二出筋交叉并搭接,所述连接节点内浇筑有混凝土。锚固组件与出筋配合作用,与混凝土形成“承力柱”结构,可有效防止预制框格梁移位,提升边坡预制框格结构的结构强度。所述锚固组件包括4根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伸入边坡内,所述锚杆的另一端向边坡外伸出。每个连接节点中,所述4根锚杆依次排布于与框格单元相似的四边形的4个角;伸入连接节点的第一出筋位于锚固组件外侧,且与锚固组件的2根锚杆搭接;伸入连接节点的第二出筋位于锚固组件外侧,且与锚固组件的2根锚杆搭接。所述锚杆的向边坡外伸出的一端的高度不高于预制框格梁的顶面的高度。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内预埋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4根主筋和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箍筋,所述箍筋套设于所述若干主筋外。所述主筋的数量与第一出筋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一体连接。各预制框格梁的端面的出筋数量均为4根,所述4根出筋分为上、下分布的2层,每层设置2根出筋。各出筋位于锚固组件外侧,各预制框格梁在边坡面上的运动自由度均被限制,保证结构强度。所述边坡的表面开设有沟槽,各预制框格梁的底面伸入相应沟槽内,进一步提升预制框格结构强度。本技术的预制框格结构主要由多根预制框格梁通过连接节点连接成框格结构。可选地,其中预制框格梁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地,预制框格梁的长度及截面尺寸、结构配筋可根据所支护边坡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针对边坡支护,采用预制框格结构进行装配,连接节点部位将锚杆打入边坡预定深度后,进行节点部位钢筋绑扎,将后进行现浇。仅需对连接节点处仅需现浇,浇筑量小;仅需对连接节点处出筋、锚固组件进行绑扎,工作量小,可有效提升施工速度,缩短工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简化道路边坡防护施工繁琐程序,提高道路边坡防护工作的施工效率;2、大幅减少道路边坡防护的模板用量及现浇量;3、可减少道路边坡防护混凝土养护时间,安装完成后即可对边坡进行性覆土种植,大幅缩短工期;4、提高框格梁整体施工质量,且外观平整、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边坡预制框格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节点部位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出筋的配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整体呈网状,具有多个框格单元;所述框格单元为由2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预制框格梁1和2根相互平行的第二预制框格梁2构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1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一出筋101,所述第二预制框格梁2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二出筋201;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1和第二预制框格梁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四边形结构中,第一预制框格梁1的一端与其相邻的第二预制框格梁2的一端通过连接节点3连接,所述连接节点3处设有固定于边坡上的锚固组件,第一出筋101伸入连接节点3内,第二出筋201伸入连接节点3内,伸入同一连接节点3内的第一出筋101和第二出筋201交叉并搭接,所述连接节点3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锚固组件包括4根锚杆4,所述锚杆4的下端伸入边坡内,所述锚杆4的上端向边坡外伸出。每个连接节点中,所述4根锚杆4依次排布于与框格单元相似的四边形的4个角;伸入连接节点的第一出筋101位于锚固组件外侧,且与锚固组件的2根锚杆4搭接;伸入连接节点的第二出筋201位于锚固组件外侧,且与锚固组件的2根锚杆4搭接。所述锚杆4的上端的高度不高于预制框格梁的顶面的高度。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1内预埋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若干主筋102和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箍筋103,所述箍筋103套设于所述若干主筋102外。类似地,第二预制框格梁2也可采用类似的配筋结构。所述主筋102的数量与第一出筋10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一体连接。各预制框格梁的端面的出筋数量均为4根,所述4根出筋分为上、下分布的2层,每层设置2根出筋。同一连接节点内,2层第一出筋101中的下层位于2层第二出筋201之间,2层第一出筋101中的上层位于2层第二出筋的上方,如此,可限制预制框格梁在垂直于边坡表面的方向的自由度,进一步提升预制框格结构的结构强度。所述边坡5的表面开设有沟槽,各预制框格梁的底面伸入相应沟槽内。具体施工时,可按如下工序进行:清理边坡表面——定位放线——开挖沟槽——吊装预制框格梁——连接节点处锚杆安装——连接节点处钢筋绑扎——连接节点处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重新覆土——撒播草籽——挂网——洒水养护。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呈网状,具有多个框格单元;所述框格单元为由相邻2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预制框格梁(1)和2根相互平行的第二预制框格梁(2)构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1)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一出筋(101),所述第二预制框格梁(2)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二出筋(201);/n所述四边形结构中,第一预制框格梁(1)的一端与其相邻的第二预制框格梁(2)的一端通过连接节点(3)连接,所述连接节点(3)处设有固定于边坡上的锚固组件,第一出筋(101)伸入连接节点(3)内,第二出筋(201)伸入连接节点(3)内,伸入同一连接节点(3)内的第一出筋(101)和第二出筋(201)交叉并搭接,所述连接节点(3)内浇筑有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呈网状,具有多个框格单元;所述框格单元为由相邻2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预制框格梁(1)和2根相互平行的第二预制框格梁(2)构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预制框格梁(1)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一出筋(101),所述第二预制框格梁(2)的两端均具有从相应端面伸出的若干第二出筋(201);
所述四边形结构中,第一预制框格梁(1)的一端与其相邻的第二预制框格梁(2)的一端通过连接节点(3)连接,所述连接节点(3)处设有固定于边坡上的锚固组件,第一出筋(101)伸入连接节点(3)内,第二出筋(201)伸入连接节点(3)内,伸入同一连接节点(3)内的第一出筋(101)和第二出筋(201)交叉并搭接,所述连接节点(3)内浇筑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4根锚杆(4),所述锚杆(4)的一端伸入边坡内,所述锚杆(4)的另一端向边坡外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预制框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节点中,所述4根锚杆(4)依次排布于与框格单元相似的四边形的4个角;伸入连接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谭新明龙坪峰苟学爽马超甫
申请(专利权)人:宁乡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