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包括皿盖、皿体、锁紧机构和拿放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锁紧机构均设置在皿盖的两侧,所述皿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耳,所述皿盖的上表面两端均移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C,所述弹簧C的另一端通过压板与连接块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A,所述卡块A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通过设计了安装在皿盖两侧的套扣、卡块A、套环和挡板便于锁紧培养皿,防止在移动过程中皿盖掉落,同时也便于粘贴标签进行分类,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的工作人员的负担,实用性强,避免发生意外。
Lockable IVF dish with l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
本技术属于细胞培养领域,涉及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又可以借此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细胞的生长增殖等。现有的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皿体与皿盖之间无法锁紧和不方便拿放细胞进出培养皿,导致皿盖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掉落,从而导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最终导致细胞损坏或死亡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现有的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皿体与皿盖之间无法锁紧和不方便拿放细胞进出培养皿,导致皿盖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掉落,从而导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最终导致细胞损坏或死亡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包括皿盖、皿体、锁紧机构和拿放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锁紧机构均设置在皿盖的两侧,所述皿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耳,所述皿盖的上表面两端均移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C,所述弹簧C的另一端通过压板与连接块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A,所述卡块A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两个所述衔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且所述衔接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所述弹簧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B,所述卡块B的一侧通过连接块B与拨片A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拿放机构处于皿体的内侧,所述拿放机构包括皿盘,所述皿盘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一侧设置有卡块C,所述卡块C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C,且所述连接块C的外侧设置有弹簧A,所述弹簧A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连接块C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拨片B。优选的,所述皿盖和皿体均为圆形,所述皿盖由顶壁和周壁组成,所述皿体有底壁和周壁组成,且所述皿盖顶壁的直径大于皿体底壁的直径,所述皿盖的顶壁的外侧设置有横向突出线条和纵向突出线条。优选的,所述卡块A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L”型凹槽,且所述卡块A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丄”型凹槽。优选的,所述皿盘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皿盘的直径小于皿体的直径,所述皿体的周壁内部一端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卡板的一端恰好能与皿体的周壁凹槽卡合。优选的,所述套扣的剖面形状为“几”字形,且卡块A的一端恰好能通过套扣。优选的,所述套环的剖面形状为“O”字形,所述压板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压板能通过套环的中间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计了安装在皿盖两侧的套扣、卡块A、套环和凸耳便于锁紧培养皿,防止在移动过程中皿盖掉落,同时也便于粘贴标签进行分类,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的工作人员的负担,实用性强,避免发生意外。(2)通过设计了安装在皿体内侧的皿盘、卡板、拨片B和弹簧A便于拿放细胞,防止在拿放细胞过程中,造成细胞的损坏或死亡,同时也便于直接拿出细胞用显微镜观察该细胞,避免发生意外。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卡块A部分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块A部分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套环部分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卡板部分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卡板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皿盖;2、皿体;3、卡块A;4、卡块B;5、套扣;6、拨片A;7、凸耳;8、连接块A;9、压板;10、套环;11、拨片B;12、固定板;13、弹簧A;14、卡块C;15、卡板;16、皿盘;17、弹簧B;18、衔接块;19、连接块B;20、弹簧C;21、连接块C。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包括皿盖1、皿体2、锁紧机构和拿放机构,锁紧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锁紧机构均设置在皿盖1的两侧,皿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耳7,皿盖1的上表面两端均移动连接有套环10,套环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C20,弹簧C20的另一端通过压板9与连接块A8固定连接,连接块A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A3,卡块A3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18,两个衔接块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17,且衔接块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17,弹簧B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B4,卡块B4的一侧通过连接块B19与拨片A6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拿放细胞,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拿放机构处于皿体2的内侧,拿放机构包括皿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包括皿盖(1)、皿体(2)、锁紧机构和拿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锁紧机构均设置在皿盖(1)的两侧,所述皿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耳(7),所述皿盖(1)的上表面两端均移动连接有套环(10),所述套环(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C(20),所述弹簧C(20)的另一端通过压板(9)与连接块A(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A(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A(3),所述卡块A(3)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18),两个所述衔接块(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17),且所述衔接块(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17),所述弹簧B(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B(4),所述卡块B(4)的一侧通过连接块B(19)与拨片A(6)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包括皿盖(1)、皿体(2)、锁紧机构和拿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锁紧机构均设置在皿盖(1)的两侧,所述皿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耳(7),所述皿盖(1)的上表面两端均移动连接有套环(10),所述套环(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C(20),所述弹簧C(20)的另一端通过压板(9)与连接块A(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A(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A(3),所述卡块A(3)的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块(18),两个所述衔接块(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17),且所述衔接块(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B(17),所述弹簧B(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B(4),所述卡块B(4)的一侧通过连接块B(19)与拨片A(6)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凸耳的可锁紧IVF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拿放机构处于皿体(2)的内侧,所述拿放机构包括皿盘(16),所述皿盘(16)的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15),所述卡板(15)的一侧设置有卡块C(14),所述卡块C(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C(21),且所述连接块C(21)的外侧设置有弹簧A(13),所述弹簧A(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连接块C(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拨片B(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君,张文,刘攀,刘文辉,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柏玮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