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焦的液晶透镜、液晶透镜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焦的液晶透镜、液晶透镜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发展,厂商和用户对于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除缩窄边框外,对于摄像头、听筒等非显示区域所占面积需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现有技术中减少摄像头所占面积的方法有:采用可伸缩的摄像头或者滑盖型的手机,以将摄像头隐藏在手机内部;或是采用通孔或盲孔屏设计,减少摄像头对应的开孔面积,提高屏占比。然而,伸缩结构需占据显示装置内部的一定体积,且伸缩过程可能将杂质带入显示装置内部。通孔屏需要将液晶面板开孔,这将增加制程工艺的难度,导致良率降低;盲孔屏将摄像头隐藏在液晶面板下方,导致摄像头的有效焦距变短,影响成像质量。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焦的液晶透镜、液晶透镜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解决盲孔屏显示装置中摄像头的有效焦距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焦的液晶透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焦的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0)和第二透明基板(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上设有第一平面电极层(11)和第一图案电极层(13),所述第一平面电极层(11)和所述第一图案电极层(13)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上设有第二平面电极层(21)和第二图案电极层(23),所述第二平面电极层(21)和所述第二图案电极层(23)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n所述液晶透镜设有相互正交的横向对称线(LX)和纵向对称线(LY),所述横向对称线(LX)和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焦的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0)和第二透明基板(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上设有第一平面电极层(11)和第一图案电极层(13),所述第一平面电极层(11)和所述第一图案电极层(13)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上设有第二平面电极层(21)和第二图案电极层(23),所述第二平面电极层(21)和所述第二图案电极层(23)位于不同层且相互绝缘;
所述液晶透镜设有相互正交的横向对称线(LX)和纵向对称线(LY),所述横向对称线(LX)和所述纵向对称线(LY)交叉于透镜中心(O);
所述第一图案电极层(13)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30),每个所述第一电极(130)包括第一顶点(131)和与所述第一顶点(131)相连的第一上延电极(132)和第一下延电极(133),所述第一上延电极(132)和所述第一下延电极(133)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对称线(LX)的两侧并镜像对称;多个所述第一顶点(131)均位于所述纵向对称线(LY)的第一侧,并在所述横向对称线(LX)上依次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30)之间的间距沿第一渐变方向(B1)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渐变方向(B1)垂直于所述纵向对称线(LY)并指向所述第一侧;
所述第二图案电极层(23)包括多个第二电极(230),每个所述第二电极(230)包括第二顶点(231)和与所述第二顶点(231)相连的第二上延电极(232)和第二下延电极(233),所述第二上延电极(232)和所述第二下延电极(233)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对称线(LX)的两侧并镜像对称;多个所述第二顶点(231)均位于所述纵向对称线(LY)的第二侧,并在所述横向对称线(LX)上依次间隔排布;相邻两个第二电极(230)之间的间距沿第二渐变方向(B2)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渐变方向(B2)垂直于所述纵向对称线(LY)并指向所述第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30)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30)一一对应,每个第一电极(130)与相应的第二电极(230)相对于所述纵向对称线(LY)镜像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延电极(132)由所述第一顶点(131)向第一正方向(P1)延伸,所述第二下延电极(233)由所述第二顶点(231)向第一反方向(RP1)延伸,所述第一下延电极(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代应,邱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