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094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控制建筑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流体储存部,用于存储流体,该流体储存部具有面向建筑内部的表面,该表面用于在所述流体和所述内部之间进行热传递。该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热传递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和建筑的所述内部之间的通过所述表面的热传递。使用该热传递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期望的热传递而增加或减少来自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热传递,以在建筑内部获得期望的温度。所述表面例如可以是建筑的墙、天花板或地面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建筑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温度的被动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诸如中央供热系统和/或制冷系统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通常使用的供热系统对诸如水的介质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合适的管道向要加热的空间传输该介质。利用热交换器(诸如散热器),介质将其热的一部分转移给建筑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通常使用的供热系统采用泵等强制经加热的介质从供热源流向要控制温度的内部空间。因此,需要(电)能量来驱动泵以产生介质的流。已知的制冷系统使空气冷却并使用通风器等来产生流向要进行温度控制的内部空间的冷却空气的强制流。在被动温度控制系统中,不使用泵或通风器等来产生经冷却或经加热的介质的强制流。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被动供热系统。在一实施例中,供热锅炉位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者至少位于建筑物中的最低位置处。供热锅炉对供热系统中的水进行加热。与冷水(相对较高的比重)相比,温水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相对较低的比重)。结果,在包括温水和冷水的系统中,温水趋向于上升,而冷水趋向于下降。因此,在地下室内产生的温水上升到布置在建筑物的内部居住空间的散热器,并通过散热器交换热。从而,水变冷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建筑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流体储存部,用于存储流体,该流体储存部具有面向建筑内部的表面,该表面用于在所述流体和所述内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传递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和建筑的所述内部之间的通过所述表面的热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WO 2006-3-31 PCT/NL2006/0001671、一种用于控制建筑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流体储存部,用于存储流体,该流体储存部具有面向建筑内部的表面,该表面用于在所述流体和所述内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传递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和建筑的所述内部之间的通过所述表面的热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表面是建筑的墙、地面和天花板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热传递控制装置包括:所述表面上的透气腔;和进气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以分别允许或防止气流通过所述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进气装置设置在气腔的底侧和顶侧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进气装置是可控的,用于调节流过所述腔的空气的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腔的一侧由所述表面形成,并且所述腔的相对侧由离所述表面一定距离的腔壁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设置流体检测器来检测所述腔中的流体。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在腔壁上设置排水管,用于从腔排出流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热传递控制装置包括隔离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隔离材料是多孔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隔离材料设置有气管。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建筑的内部空间面对至少两个分开的流体储存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储存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储存部采用这样的流体连接方式,即,所述至少两个流体储存部的每一个中的流体都具有基本相等的温度。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用于在流体和建筑的环境之间交换热,该第一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流体储存部相连接;和第二热交换器,用于在流体和建筑内部之间交换热,该第二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流体储存部相连接,其中,相对于流体储存部将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放置为:使得由于相对较暖的流体和相对较冷的流体之间的高度差而导致通过管道、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用于温度控制的流体流。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将温度控制系统配置为用于向建筑内部的至少一部分供热,并且其中: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加热流体的集热器装置;流体储存部包括用于储存经集热器装置加热的流体的暖流体储存部;以及将第二热交换器连接到暖流体储存部,相对于暖流体储存部将第二热交换器的位置设置为:使得由于第二热交换器中的流体的冷却而导致通过管道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用于供热的流体流。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集热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是建筑外墙的一部分。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在连接第二热交换器和暖流体储存部的管道中设置供热流控制阀门,用来控制用于供热的流向第二热交换器的流体流。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设置供热流返回阀门,用于将来自第二热交换器的返回流体流与流向第二热交换器的流体流进行混合。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集热器装置包括用于加热流体的太阳能采集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勒妮马泰斯万斯德隆克
申请(专利权)人:万斯德隆克建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