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重定量检测镰刀菌毒素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
,是一种利用量子点组合而成的荧光微球作为信号放大材料且同时检测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真菌毒素是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危害。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来源于曲霉菌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迄今为止已经发现400多种真菌毒素。而镰刀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毒素,其中伏马菌素B1(FumonisinsB1,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均属于常见的镰刀菌属毒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多种农作物及其制品。不同的镰刀菌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但他们均严重危害着人和动物的健康,可引起不同组织器官、免疫、神经、生殖系统的损伤。镰刀菌毒素对人和动物 ...
【技术保护点】
1.三重定量检测镰刀菌毒素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底板、硝酸纤维素膜、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水垫;其中:/n所述三重定量检测的镰刀菌毒素为伏马菌素B1(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n所述硝酸纤维素膜按水平方向依次喷涂包被有羊抗鼠IgG抗体作为控制线和ZEN-BSA、DON-BSA和FB1-BSA的各条检测线;/n所述结合垫喷涂有由FB1、DON和ZEN的单克隆抗体-荧光微球标记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且喷涂量为2.5~3.5μL/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三重定量检测镰刀菌毒素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底板、硝酸纤维素膜、结合垫、样品垫和吸水垫;其中:
所述三重定量检测的镰刀菌毒素为伏马菌素B1(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
所述硝酸纤维素膜按水平方向依次喷涂包被有羊抗鼠IgG抗体作为控制线和ZEN-BSA、DON-BSA和FB1-BSA的各条检测线;
所述结合垫喷涂有由FB1、DON和ZEN的单克隆抗体-荧光微球标记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且喷涂量为2.5~3.5μL/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微球的直径为100nm,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5nm和610nm,紫外灯照射下肉眼观察其荧光颜色是红色,其由CdSe/ZnS量子点和生物相容性高分子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制备得到,且所述CdSe/ZnS量子点包裹于所述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内,所述荧光微球表面带有羧基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条的宽度为4mm。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⑴分别制备FB1、DON和ZEN的单克隆抗体-荧光微球标记物;
⑵预处理样品垫和结合垫,将步骤⑴中制备的三种单克隆抗体-荧光微球标记物按比例混匀后喷涂于所述结合垫上;
⑶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喷涂包被ZEN-BSA、DON-BSA、FB1-BSA的检测线和羊抗鼠IgG抗体的控制线,于37℃真空干燥;
⑷将步骤(3)干燥后的硝酸纤维素膜、步骤(2)制备的结合垫、处理后的样品垫和吸水垫按顺序依次粘贴于所述底板上,组装后切小条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FB1、DON和ZEN三种单克隆抗体-荧光微球标记物的制备方法为:
a)分别将0.5~1μgFB1、DON或ZEN的单克隆抗体、10μg荧光微球和0.25μg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加入至pH6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中,混匀,于37℃振荡孵育10~20min;
b)加入10wt.%BSA于上述反应体系中至其终浓度为0.1wt.%,混匀,于37℃振荡孵育10~20min;
c)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重悬于含0.9wt.%氯化钠、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亚贤,侯思露,孙建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