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777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包括具有空气导流罩、空气压缩筒、多个外圈枪燃气管、中心取风筒、旋流器、内圈枪、多个外圈枪、喉口的燃烧部,喉口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空气压缩筒的外壁相连,空气导流罩呈锥筒状,开口小的一端与空气压缩筒连通,外圈枪燃气管的一端穿过空气导流罩在喉口内与外圈枪相连通,多个外圈枪沿圆周均匀设置,外圈枪的头部位于喉口的出口端,中心取风筒设置在喉口的中心,中心取风筒的轴线与喉口的轴线共线,中心取风筒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空气压缩筒的内壁相连,旋流器设置在中心取风筒的另一端,内圈枪设置在旋流器内,内圈枪的轴线与喉口的轴线共线,内圈枪的两端分别位于旋流器的两侧。

New type inner circulation low nitrogen gas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超低氮燃烧器多采烟气外循环方式进行降低氮氧化物,也存在着利用烟气内循环降低氮氧化物的少部分燃烧器。采用烟气外循环燃烧器存在着空间布置局限,成本要求高,效率相对较低,烟气冷凝水过多导致电器元件易损坏从而使故障率提升。而市场上的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则是对锅炉燃烧室空间要求度高,对于老旧锅炉低氮改造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且多数稳焰装置利用中心预混技术会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且达不到超低氮排放全过程30毫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该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结构方式利用烟气内部自循环技术相较于烟气外部循环技术使燃气燃烧在微正压或负压炉膛内,其结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烟气内循环率,减少助燃风量,降低鼓风机功率,更能有效避免烟气外循环带来的锅炉排烟温度温度降低、效率下降、冷凝水增多、电器元件易损坏,机器不稳定问题,进而减少使用成本。另外,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烟气内循环的稳焰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使用成熟的全扩散燃烧稳焰方式和燃气分层分段技术降低氮氧化物,同时通过内部烟气进行循环来达到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燃烧部包括空气导流罩、空气压缩筒、多个外圈枪燃气管、中心取风筒、旋流器、内圈枪、多个外圈枪、喉口,喉口呈两端开口的筒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空气压缩筒的外壁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空气导流罩呈锥筒状,开口小的一端与空气压缩筒连通且位于喉口的一端,用于将锅炉燃烧室内部烟气从喉口与空气导流罩夹角处回流到喉口内,外圈枪燃气管的一端连通气环件,另一端穿过空气导流罩在喉口内与外圈枪相连通,外圈枪具有管状的枪管,其轴线与喉口的轴线平行,多个外圈枪沿圆周均匀设置,外圈枪的头部位于喉口的出口端,外圈枪的尾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外圈枪燃气管的外壁相连,中心取风筒设置在喉口的中心,中心取风筒的轴线与喉口的轴线共线,中心取风筒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空气压缩筒的内壁相连,旋流器设置在中心取风筒的另一端,内圈枪设置在旋流器内,内圈枪的轴线与喉口的轴线共线,内圈枪的两端分别位于旋流器的两侧。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部,一端与燃烧部相连通,其中,进气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鼓风装置,用于向进气部送风,进气部包括壳体、气环件、进气管,壳体呈筒状,两端开口,气环件呈筒状,设置在壳体内,气环件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共线,气环件的剖面为圆环,进气管的一端与气环件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进气管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垂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空气压缩筒与中心取风筒横截面积之比为10:1~2: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空气压缩筒与喉口重合范围为-20~50毫米。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圈枪燃气管伸入外圈枪的范围为-20~200毫米。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圈枪燃气管与外圈枪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1.5~1: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枪,中心枪的轴线与喉口的轴线共线,一端位于内圈枪内,另一端穿过气环件与外部气源连通,外圈枪的头部伸出喉口的端部,内圈枪的头部位于喉口内,中心枪的头部位于内圈枪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圈枪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内圈喷射孔,内圈喷射孔中心与外圈枪中心的夹角为10°~9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空气导流罩的倾斜角为12°~6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旋流器包括外圈、内圈以及多个叶片,外圈的厚度大于内圈的厚度,叶片呈直角梯形,顶边的宽度与内圈的厚度相同,底边的宽度与外圈的厚度相同,叶片平面与内圈的轴线的夹角为7~70°。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因为燃气气枪放置的前后位置不一,形成分层、分段,解决了燃气集中的问题。避免燃气集中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发生反应导致热力型氮氧化物的产生。另外,外圈枪是充分利用燃气与风和烟气混合后再燃烧,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使天然与空气混合,让烟气参与预热使燃烧更加平稳,避免混合不充分导致的燃气残留,既能让天然气充分燃烧不浪费,提高燃烧机效率,又能让燃气燃烧不激烈,进一步降低瞬发型和热力型氮氧化物。进一步地,中心取风筒采用独立供风系统,与外部烟气不干扰。中心燃气流量相比较外部燃气流量相对较少,独立的供风系统使内外部流体互不干扰,针对锅炉炉膛结构不同的情况,独立供风的中心结构方式不变,可以使燃烧始终稳定。进一步地,中心枪燃气相对较少,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心温度过高导空气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在中心火较高温度的催化下发生反应,中心火焰的存在是为了稳住整体火焰,防止形成中心空洞导致燃烧机负荷变化时熄火停路甚至是发生危险,很好地解决了中心稳焰和中心温度过高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结构方式利用烟气内部自循环技术相较于烟气外部循环技术使燃气燃烧在微正压或负压炉膛内,其结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烟气内循环率,减少助燃风量,降低鼓风机功率,更能有效避免烟气外循环带来的锅炉排烟温度温度降低、效率下降、冷凝水增多、电器元件易损坏,机器不稳定问题,进而减少使用成本。另外,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烟气内循环的稳焰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使用成熟的全扩散燃烧稳焰方式和燃气分层分段技术降低氮氧化物,同时通过内部烟气进行循环来达到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中气体工作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旋流器正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单片旋流器正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图5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内圈枪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作具体阐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设置在锅炉房内,用于对锅炉进行加热,包括进气部10以及燃烧部20。如图3所示,锅炉位于图左边的燃烧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安装在锅炉上,用于对锅炉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n燃烧部,所述燃烧部包括空气导流罩、空气压缩筒、多个外圈枪燃气管、中心取风筒、旋流器、内圈枪、多个外圈枪、喉口,/n所述喉口呈两端开口的筒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空气压缩筒的外壁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n所述空气导流罩呈锥筒状,开口小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筒连通且位于所述喉口的一端,用于将锅炉燃烧室内部烟气从所述喉口与空气导流罩夹角处回流到所述喉口内,/n所述外圈枪燃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空气导流罩在所述喉口内与所述外圈枪相连通,/n所述外圈枪具有管状的枪管,其轴线与所述喉口的轴线平行,/n多个所述外圈枪沿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外圈枪的头部位于所述喉口的出口端,所述外圈枪的尾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外圈枪燃气管的外壁相连,/n所述中心取风筒设置在所述喉口的中心,所述中心取风筒的轴线与所述喉口的轴线共线,所述中心取风筒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空气压缩筒的内壁相连,所述旋流器设置在所述中心取风筒的另一端,/n所述内圈枪设置在所述旋流器内,所述内圈枪的轴线与所述喉口的轴线共线,所述内圈枪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旋流器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安装在锅炉上,用于对锅炉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部,所述燃烧部包括空气导流罩、空气压缩筒、多个外圈枪燃气管、中心取风筒、旋流器、内圈枪、多个外圈枪、喉口,
所述喉口呈两端开口的筒状,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空气压缩筒的外壁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空气导流罩呈锥筒状,开口小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筒连通且位于所述喉口的一端,用于将锅炉燃烧室内部烟气从所述喉口与空气导流罩夹角处回流到所述喉口内,
所述外圈枪燃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空气导流罩在所述喉口内与所述外圈枪相连通,
所述外圈枪具有管状的枪管,其轴线与所述喉口的轴线平行,
多个所述外圈枪沿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外圈枪的头部位于所述喉口的出口端,所述外圈枪的尾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外圈枪燃气管的外壁相连,
所述中心取风筒设置在所述喉口的中心,所述中心取风筒的轴线与所述喉口的轴线共线,所述中心取风筒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空气压缩筒的内壁相连,所述旋流器设置在所述中心取风筒的另一端,
所述内圈枪设置在所述旋流器内,所述内圈枪的轴线与所述喉口的轴线共线,所述内圈枪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旋流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气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气部,一端与所述燃烧部相连通,
其中,所述进气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鼓风装置,用于向所述进气部送风,
所述进气部包括壳体、气环件、进气管,
所述壳体呈筒状,两端开口,
所述气环件呈筒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环件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共线,所述气环件的剖面为圆环,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环件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循环低氮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江东李响邢永梅贺鼎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特飞博燃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