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777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盖及包括其的集装箱,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及设置于盖体上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盖体上;锁钩,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锁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互呈角度设置的杠杆件及钩状件,所述钩状件沿盖体边缘向下延伸;止动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上并且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抵持;在第二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脱离。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止动装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止动装置与杠杆件相抵持,因而可限制钩状件移动,并可防止钩状件和箱体相脱离。因此,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即使出现颠簸,也可以防止锁钩从箱体上脱离。

Top cover and container including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盖及包括其的集装箱,特别是一种可防止运输中顶盖和箱体相脱离的顶盖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目前,硬开顶集装箱在运输中承担越来越大的作用,其顶部开设有开口,方便装货,在配合翻转架或叉车时也方便卸货,现在多用于装载铜精矿粉、煤炭等货物。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顶盖边缘安装锁钩,从箱体的侧面将箱体和钩锁相互连接固定。在进行开盖操作时,通常由设置在顶盖吊具上的压块压迫顶盖锁钩尾部使得锁钩旋转并与箱体脱离。但是,在运输过程中,集装箱在车辆、船舶等载具上颠簸晃动,很容易使得顶盖上的锁钩甩开,造成顶盖和箱体之间无法完全密封,从而货物有可能发生泄漏,同时,这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可确保运输中箱体和顶盖之间紧密连接的顶盖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及设置于盖体上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盖体上;锁钩,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锁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互呈角度设置的杠杆件及钩状件,所述钩状件沿盖体边缘向下延伸;止动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上并且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抵持;在第二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脱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杠杆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枢转连接的固定部及设置于固定部两侧的左杆及右杆,所述左杆与所述钩状件固定连接;所述右杆具有下抵持面,在第一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位于所述右杆下方并与所述下抵持面相抵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杆还包括有与所述下抵持面相对应的上抵持面,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右杆也可位于所述止动装置的下方,所述止动装置与上抵持面相抵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止动装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包括与盖体相固定的第二固定座及与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止动装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止动装置、活动件一体成型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件枢转连接于第二固定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自所述活动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摇杆部,所述止动装置也沿所述活动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自摇杆部末端延伸的受力部,所述受力部沿平行于顶盖表面的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形成有轨道,所述活动件可沿轨道在杠杆件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呈楔形且其具有呈倾斜坡面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固定于盖体上的第三固定座、与所述止动装置固定连接的维持件、以及连接在第三固定座和维持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以提供维持件以朝向杠杆件方向的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维持件朝向杠杆件的一侧,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维持件远离杠杆件的一侧,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及设置于盖体边缘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盖体上;锁钩,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锁钩包括相互连接且互呈角度设置的杠杆件及钩状件,所述钩状件沿盖体边缘向下延伸;止动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上并且可移动至与所述杠杆件抵持以限制所述杠杆件远离钩状件的一端向下移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箱体,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箱体上并可完全覆盖所述开口的如上述所述的顶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因此,在本技术中,所述止动装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止动装置与杠杆件相抵持,而止动装置又设置于盖体上,因而可以提供给杠杆件以抵持力,以限制杠杆件移动;而杠杆件和钩状件又相互固定连接,因而也可限制钩状件移动;因此,可防止钩状件和箱体相脱离。从而,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即使出现颠簸,但是由于止动装置的抵持,可以防止锁钩从箱体上脱离。当然,在卸货的过程中,所述止动装置也可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脱离,从而,所述钩状件也不再受到抵持力,可在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旋转移动并与箱体相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集装箱的顶盖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集装箱和顶盖吊具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集装箱的锁定机构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4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图1沿A-A`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锁紧箱体且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且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脱开箱体且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锁紧箱体且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C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且止动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脱开箱体且止动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D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技术,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及设置于盖体上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n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盖体上;/n锁钩,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锁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互呈角度设置的杠杆件及钩状件,所述钩状件沿盖体边缘向下延伸;/n止动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上并且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抵持;在第二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所述顶盖包括盖体及设置于盖体上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盖体上;
锁钩,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锁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互呈角度设置的杠杆件及钩状件,所述钩状件沿盖体边缘向下延伸;
止动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上并且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抵持;在第二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与所述杠杆件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枢转连接的固定部及设置于固定部两侧的左杆及右杆,所述左杆与所述钩状件固定连接;所述右杆具有下抵持面,在第一位置下,所述止动装置位于所述右杆下方并与所述下抵持面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杆还包括有与所述下抵持面相对应的上抵持面,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右杆也可位于所述止动装置的下方,所述止动装置与上抵持面相抵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止动装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包括与盖体相固定的第二固定座及与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止动装置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止动装置、活动件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枢转连接于第二固定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自所述活动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摇杆部,所述止动装置也沿所述活动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权范凯徐玉琪刘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中集特种物流装备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