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775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两侧的侧壁板,所述底板与侧壁板的两端头设有前壁板和可开启的后开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软开顶集装箱结构的工作原理,由于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从而满足了不同的使用要求,且有利于提高软开顶集装整体的稳定性。

Soft open top contain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开顶集装箱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软开顶集装箱结构。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组成工具;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集装箱中有种类型是软开顶集装箱,其可方便从上部装卸货物,但目前的软开顶集装箱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使整体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开顶集装箱结构,该软开顶集装箱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软开顶集装整体的稳定性。本技术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两侧的侧壁板,所述底板与侧壁板的两端头设有前壁板和可开启的后开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进一步的,上述顶杆的两端设有弯折部,所述侧壁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弯折部相对应的插接孔槽。进一步的,上述插接孔槽由呈凹形状的钢片两端焊接在角钢侧壁面上形成,所述角钢的槽口焊接在侧壁板的上端拐角上。进一步的,上述侧壁板的上端设有等间距设置的7个插接孔槽和两端插置在插接孔槽内的顶杆,在两侧壁板上端的中部设有衔接梁。进一步的,上述衔接梁包括方钢和焊接在方钢两端两侧壁上的三角形方钢块,三角形方钢块由条形的方钢切割形成三角形块,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一直角面焊接在方钢两端两侧壁,第二直角面与方钢端面平齐,方钢端面和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二直角与角钢的侧壁面焊接固定。进一步的,上述侧壁板包括第一横梁和设在第一横梁两端部的第一纵梁,两第一纵梁之间设有波形钢板;所述底板包括两个第二横梁和连接在两个第二横梁之间的多片钢板片,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设有用于插接第一纵梁下端部的槽孔。进一步的,上述可开启的后开门包括四边框架和设在四边框架内的启闭门,所述四边框架的上端固定有边梁,所述边梁包括方钢和焊接固定在方钢壁面的三角形方钢块,三角形方钢块由条形的方钢切割形成三角形块,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一直角面焊接在方钢侧壁面上,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二直角面焊接在第一横梁侧壁面上。进一步的,上述边梁后端面焊接固定在四边框架的上部,四边框架的上端两侧部设有凹陷槽,所述第一横梁靠近四边框架的一侧设有缩径的矩形方钢,所述缩径的矩形方钢插置在凹陷槽内。本技术软开顶集装箱结构的工作原理,由于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从而满足了不同的使用要求,且有利于提高软开顶集装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分解构造示意图;图3-图7是图2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包括底板1和设在底板1两侧的侧壁板2,所述底板与侧壁板2的两端头设有前壁板3和可开启的后开门4,两个侧壁板3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5。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使连接牢靠,上述顶杆的两端设有弯折部501,所述侧壁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弯折部相对应的插接孔槽201。进一步的,为了制作方便,上述插接孔槽201由呈凹形状的钢片202两端焊接在角钢203侧壁面上形成,所述角钢的槽口焊接在侧壁板的上端拐角上。进一步的,为了连接牢靠,上述侧壁板2的上端设有等间距设置的7个插接孔槽201和两端插置在插接孔槽内的顶杆5,在两侧壁板上端的中部设有衔接梁6。进一步的,为了制作方便,上述衔接梁6包括方钢601和焊接在方钢两端两侧壁上的三角形方钢块602,三角形方钢块由条形的方钢切割形成三角形块,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一直角面焊接在方钢两端两侧壁,第二直角面与方钢端面平齐,方钢端面和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二直角与角钢的侧壁面焊接固定。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侧壁板2包括第一横梁204和设在第一横梁两端部的第一纵梁205,两第一纵梁之间设有波形钢板206;所述底板1包括两个第二横梁101和连接在两个第二横梁101之间的多片钢板片102,所述第二横梁101的端部设有用于插接第一纵梁205下端部的槽孔103。进一步的,为了制作方便,上述可开启的后开门4包括四边框架401和设在四边框架内的启闭门402,所述四边框架401的上端固定有边梁403,所述边梁403包括方钢404和焊接固定在方钢壁面的三角形方钢块405,三角形方钢块由条形的方钢切割形成三角形块,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一直角面焊接在方钢侧壁面上,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二直角面焊接在第一横梁侧壁面上。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上述边梁403后端面焊接固定在四边框架的上部,四边框架的上端两侧部设有凹陷槽406,所述第一横梁靠近四边框架的一侧设有缩径的矩形方钢407,所述缩径的矩形方钢407插置在凹陷槽406内。本技术软开顶集装箱结构的工作原理,由于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从而满足了不同的使用要求,且有利于提高软开顶集装整体的稳定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两侧的侧壁板,所述底板与侧壁板的两端头设有前壁板和可开启的后开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设有弯折部,所述侧壁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弯折部相对应的插接孔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两侧的侧壁板,所述底板与侧壁板的两端头设有前壁板和可开启的后开门,两个侧壁板的上端间隔可拆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设有弯折部,所述侧壁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弯折部相对应的插接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槽由呈凹形状的钢片两端焊接在角钢侧壁面上形成,所述角钢的槽口焊接在侧壁板的上端拐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的上端设有等间距设置的7个插接孔槽和两端插置在插接孔槽内的顶杆,在两侧壁板上端的中部设有衔接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软开顶集装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梁包括方钢和焊接在方钢两端两侧壁上的三角形方钢块,三角形方钢块由条形的方钢切割形成三角形块,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一直角面焊接在方钢两端两侧壁,第二直角面与方钢端面平齐,方钢端面和三角形方钢块的第二直角与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瑞荣朱德安张伟鸿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