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开顶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500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开顶集装箱。所述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顶部的顶盖,箱体包括顶梁,顶盖包括顶盖边梁,顶梁和顶盖边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密封胶条,支撑部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第一折弯段自顶梁延伸至箱体的内部,第二折弯段自第一折弯段的内端向上延伸,第三折弯段自第二折弯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箱体的外部延伸,第四折弯段自第三折弯段的外端向下延伸,当顶盖盖在箱体上时,密封胶条与支撑部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支撑部与密封胶条挤压的第三折弯段具有较宽的平面,避免了密封胶条损坏,并且提高了自身的强度,降低了支撑部损坏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尤其是涉及一种硬开顶集装箱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硬开顶集装箱10的顶盖1可移动,在顶盖1打开状态下,硬开顶集装箱10的顶部具有开口,在顶盖1与硬开顶集装箱10的顶部的开口的四周设置有密封装置,以密封顶盖1和硬开顶集装箱10的箱体,密封装置包括密封胶条和支撑板。如图2所示,硬开顶集装箱的顶侧梁3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为竖直支撑板2,安装在侧壁上的顶盖锁紧装置产生作用力作用在顶盖1上,顶盖1下压使得密封胶条5与竖直支撑板2的接触面挤压,从而密封防水。但竖直支撑板2与密封胶条5的接触面较小,容易损坏设置在顶盖1上的密封胶条,使用时间长了会影响密封效果。现有的支撑板还可以为弧形支撑板,如图3所示,设置在顶侧梁3上的支撑板为弧形支撑板7,支撑板与密封胶条接触的部分的构造为弧形,此种结构虽然克服了图2示出的竖直支撑板损坏密封胶条的缺陷,但是此弧形支撑板7刚性较差,货物在通过硬开顶集装箱10的开口时容易碰撞该弧形支撑板7,从而损坏弧形支撑板7,也会影响密封效果。并且当箱体外部的雨水冲刷弧形支撑板7时,弧形支撑板7并不能对雨水起到抵挡作用,雨水很容易飞越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现有的上述的密封结构均是通过对支撑板和密封胶条挤压而达到的密封效果,如果支撑板的支撑面变形,比如支撑面起拱、凹凸不平或者碰撞变形,密封胶条与支撑板接触不良好均会影响密封效果。且密封胶条需要采用厚度较厚的密封胶条(例如厚度为16mm-25mm)才能达到密封效果,但也因此增加了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硬开顶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开顶集装箱,所述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顶盖,所述箱体包括顶梁,所述顶盖包括顶盖边梁,所述顶梁和所述顶盖边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密封胶条,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顶梁上,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顶盖边梁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自所述顶梁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折弯段自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内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折弯段自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四折弯段自所述第三折弯段的外端向下延伸,当所述顶盖盖在所述箱体上时,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支撑部接触。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顶盖边梁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连接。可选地,所述顶盖边梁为槽钢或由板材折弯而成。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弯段设置在所述顶梁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折弯段与所述顶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顶梁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密封胶条的厚度为5mm-12mm,所述密封胶条由发泡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可选地,所述顶盖边梁与所述顶梁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密封装置密封所述顶盖边梁与所述顶梁之间的缝隙。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为所述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端梁或顶侧梁。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具有支撑部,支撑部与密封胶条挤压的第三折弯段具有较宽的平面,避免了密封胶条损坏,并且支撑部提高了自身的强度,在受到货物进出时的撞击时,降低了支撑部损坏和变形的情况,支撑部形成有内腔,当雨水冲击支撑部时,雨水会在支撑部的内腔中形成回旋,这样使得雨水的冲击力度减小,从而使得雨水无法越过支撑部。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硬开顶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现有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示出的硬开顶集装箱的侧面的密封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图4示出的硬开顶集装箱的端部顶梁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硬开顶集装箱的密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硬开顶集装箱; 1顶盖;2竖直支撑板; 3顶侧梁;5密封胶条; 7弧形支撑板;110箱体; 111、211、311顶梁;120顶盖; 121、221、321顶盖边梁;123顶盖边梁的第一内侧面; 130密封装置;131、231、331支撑部; 132、232第一折弯段;133、233第二折弯段; 134、234第三折弯段;135、235第四折弯段; 136、236、336挡水板;140密封胶条; 212内侧板;322顶盖边梁的内顶面; 324顶盖边梁的第二内侧面;150缝隙。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顶部的顶盖,箱体包括顶梁,顶盖包括顶盖边梁,顶梁和顶盖边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密封胶条,支撑部设置在顶梁上,密封胶条设置在顶盖边梁上,支撑部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第一折弯段自顶梁延伸至箱体的内部,第二折弯段自第一折弯段的内端向上延伸,第三折弯段自第二折弯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箱体的外部延伸,第四折弯段自第三折弯段的外端向下延伸,当顶盖盖在箱体上时,密封胶条与支撑部接触。第一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硬开顶集装箱的箱体110上设置有可移动的顶盖120,箱体110包括顶梁111,顶梁111可以为硬开顶集装箱的顶端梁,也可以为硬开顶集装箱的顶侧梁。顶盖120包括顶盖边梁121,顶梁111与顶盖边梁121连接,顶梁111和顶盖边梁121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130,密封装置130包括支撑部131和密封胶条140,支撑部131设置在顶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所述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顶盖,所述箱体包括顶梁,所述顶盖包括顶盖边梁,所述顶梁和所述顶盖边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密封胶条,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顶梁上,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顶盖边梁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自所述顶梁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折弯段自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内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折弯段自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四折弯段自所述第三折弯段的外端向下延伸,当所述顶盖盖在所述箱体上时,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支撑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开顶集装箱,所述硬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顶盖,所述箱体包括顶梁,所述顶盖包括顶盖边梁,所述顶梁和所述顶盖边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密封胶条,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顶梁上,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顶盖边梁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自所述顶梁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折弯段自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内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折弯段自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四折弯段自所述第三折弯段的外端向下延伸,当所述顶盖盖在所述箱体上时,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支撑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权东贺根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