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67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包括吸盘、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弯曲模块及连接于吸盘和弯曲模块之间的连接模块,所述吸盘对称连接于弯曲模块的两端,所述吸盘连通有与充放气机构相连的第一气管;所述弯曲模块内设有若干气道,所述气道均连通有与充放气机构相连的第二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气管吸走吸盘中的气体,使得吸盘处于近似真空状态,使得吸盘牢牢吸附在平面;当其中一个吸盘紧紧吸附在表面后,通过第二气管向气道内通气,控制各气道的弹性膨胀变形从而控制弯曲模块的弯曲形态以控制攀爬机器人的平面爬行、转向及壁面过渡等工作,结构简单、灵活性强,适应转向和任意角度平面的过渡攀爬。

A kind of soft climbing robot imitating lee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工业、探测、服务、军事等领域。机器人可以代替劳动者在一些工作环境恶劣或工作性质枯燥重复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危险复杂的工作,减轻劳动者的负担,并提高工作效率。在很多场合,往往需要机器人攀爬进行高空作业,攀爬机器人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各式各样的攀爬机器人,其吸附方式各不相同,如电磁铁吸附、钩爪结构等吸附方式。然而,这些方式存在着多种问题和不足:采用电磁铁吸附方式的攀爬机器人仅适用于吸附表面为磁性材料,工作范围缩小;采用钩爪结构的攀爬机器人需受到壁面的摩擦力与其自身重力平衡以维持稳定,由于钩爪与壁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壁面的摩擦力小,所以无法承载较大的重量;且上述两种攀爬机器人的结构复杂、体型较大、灵活性较差、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平地爬行、可实现三维空间任意转向和任意角度壁面过渡、攀爬能力强,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弯曲模块(2)及连接于吸盘(1)和弯曲模块(2)之间的连接模块(3),所述吸盘(1)对称连接于弯曲模块(2)的两端,所述吸盘(1)连通有与充放气机构相连的第一气管(4);所述弯曲模块(2)内设有若干气道(21),所述气道(21)均连通有与充放气机构相连的第二气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弯曲模块(2)及连接于吸盘(1)和弯曲模块(2)之间的连接模块(3),所述吸盘(1)对称连接于弯曲模块(2)的两端,所述吸盘(1)连通有与充放气机构相连的第一气管(4);所述弯曲模块(2)内设有若干气道(21),所述气道(21)均连通有与充放气机构相连的第二气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模块(2)与连接模块(3)过盈配合,所述吸盘(1)与连接模块(3)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的中心线、连接模块(3)的中心线及弯曲模块(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水蛭软体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3)包括与吸盘(1)过盈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1)以及与弯曲模块(2)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设有连接板(33)。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星谢荣臻苏满佳朱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