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620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8
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属于高速列车制动技术领域,装置由励磁线圈单元、升降装置、制动传力装置、调隙装置和支撑板装置组成,装置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利用励磁单元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动力,铁芯和磁轭采用一体化造型;利用升降装置承受制动器重力和电磁吸力的合力,气缸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双铰链使气缸的活塞只承受垂直于铁轨方向上的力;利用制动装置传递水平于铁轨面的制动力给转向架,且不影响制动器的升降,支撑杆结构,只承受水平力,可在竖直方向上自由移动;利用调隙装置可以调整间隙大小,装置所占空间较小,调隙操作简单;利用支撑板装置给升降装置和制动力传递装置提供支撑,整体装置安全可靠。

An electromagnetic eddy current brak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速列车制动
,涉及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的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迅速发展,列车速度逐步提升,列车运输量日益增长,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成了主要研究的方向。当前拥有的技术能够让轨道列车保持中低速运行,然而列车进行高速运行的时候,只能采取非粘着制动。目前适合高速轨道列车的常见非粘着制动有涡流制动和磁轨制动,但是,在保证高速运行的同时,磁轨制动器和轨道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出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导致制动力明显不足,以至于达不到制动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专用制动装置来满足高速列车的制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磁轨制动器制动力满足不了制动需求的情况,提出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通过采用励磁单元、升降装置、制动传力装置、调隙装置和支撑板装置相结合的结构,从而使得制动力满足制动需求,进一步提升制动器机械装置安全性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由励磁单元、升降装置、制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由励磁单元(1)、升降装置(2)、制动传力装置(3)、调隙装置(4)和支撑板装置(5)组成;/n所述励磁单元(1)由励磁线圈(11)、铁芯(12)、横梁(13)、铝板(14)和罩子(15)组成;所述铁芯(12)通过螺栓与所述罩子(15)连接,所述励磁线圈(11)缠绕设置在所述铁芯上,所述横梁(13)两端与所述罩子(15)螺栓连接,所述铝板(14)两侧与所述罩子(15)螺栓连接;/n所述升降装置(2)由气缸(21)、支撑板(22)和第一铰链(23)组成;所述气缸(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上,所述第一铰链(23)分为第一上铰链(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由励磁单元(1)、升降装置(2)、制动传力装置(3)、调隙装置(4)和支撑板装置(5)组成;
所述励磁单元(1)由励磁线圈(11)、铁芯(12)、横梁(13)、铝板(14)和罩子(15)组成;所述铁芯(12)通过螺栓与所述罩子(15)连接,所述励磁线圈(11)缠绕设置在所述铁芯上,所述横梁(13)两端与所述罩子(15)螺栓连接,所述铝板(14)两侧与所述罩子(15)螺栓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2)由气缸(21)、支撑板(22)和第一铰链(23)组成;所述气缸(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上,所述第一铰链(23)分为第一上铰链(231)和第一下铰链(232),所述第一上铰链(231)通过平头销钉(101)、开口销(111)与所述第一下铰链(232)相连接,所述气缸(21)通过销轴(121)、开口销(112)与所述第一上铰链(231)相连接,所述第一下铰链(232)固定设置在所述罩子(15)上;
所述制动传力装置(3)由第二铰链(31)、支撑杆(32)、侧面支撑架(33)、法兰盘(34)和弹簧(35)组成;所述第二铰链(3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的下方,所述第二铰链(31)通过销轴(122)、开口销(113)与所述支撑杆(32)相连接,所述侧面支撑架(33)固定设置在所述罩子(15)上,所述法兰盘(34)分为第一法兰盘(341)和第二法兰盘(342),所述弹簧(35)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341)与第二法兰盘(342)之间;
所述调隙装置(4)由第三铰链(41)和支撑架(42)组成;所述第三铰链(41)分为第三上铰链(411)和第三下铰链(412),所述第三上铰链(411)通过平头销钉(102)、开口销(114)与所述第三下铰链(412)连接,所述第三上铰链(41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42),所述第三下铰链(412)固定设置在所述罩子(15)上;
所述支撑板装置(5)由支撑板(22)和横梁架(51)组成;所述横梁架(51)分为上横梁架(511)和下横梁架(512),所述上横梁架(511)与下横梁架(51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下横梁架(51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文孔敏崔小龙缪宏徐志富张燕军徐帅刘思幸张剑峰高吉成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