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486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所述油性涂料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纤维素酯树脂4‑12份,聚丙烯酸酯树脂3‑10份,乙烯基醚类共聚物0.01‑1份,添加剂0.1‑2份,溶剂75‑92份。对比opp微阵列母版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性涂料具有耐温高、变形小、可多次重复利用性、可直接做双版模压、稳定性高等优点。

A kind of oily coating used to prepare the multi use microarray master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
技术介绍
纳米级及微米级微阵列结构对光线的折射、反射和干涉作用可使物体表面形成结构色,自然界中珍珠母贝和蝴蝶翅膀等均有微纳级周期性阵列结构。阵列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可实现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效果,可应用于各种防伪领域,例如:食品、烟草、化妆品等包装盒,驾照、护照等各类证件以及反光警示贴。微阵列图案可由激光雕刻法将软件设计的微阵列图案雕刻到金属母版上得到。产品应用端往往使用微阵列金属版作为母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其微阵列结构复制到涂覆了高分子涂层的基膜(一般为聚酯膜)表面,得到表面具有微阵列图案的膜材,该过程称为模压;将有微阵列图案的高分子涂层表面进行蒸镀铝、金、硫化锌等材料来增强结构色彩,最后将带有微阵列图案的膜材用水性胶水或无溶剂胶水贴合在纸张、塑料板材膜材等各类基材上,聚酯基膜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剥离或留在产品上。因此,制备微阵列结构膜就需要不断重复以上过程,即涂布(将高分子涂层涂覆在基膜表面)、模压、蒸镀、复合、剥离、上清漆等环节,以上环节多数无法同时进行,需要转工序生产,其中模压环节效率最低,一般速度为30-60m/min,以上制备过程工序繁琐、效率低下、成本高。因此需要新的工艺和涂料来解决以上问题,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市面上有opp微阵列母版膜可简化流程,但opp膜存在价格高、稳定性不佳、高温变形重、重复利用性不佳、无法直接做双版模压等缺陷,因此开发一种以聚酯膜为基底、可多次使用的微阵列结构高分子涂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化微阵列结构膜的生产流程、降低综合生产成本而提供一种与铝层可轻松分离、可重复使用的微阵列母版膜用油性涂料。该油性涂料在经过电晕的聚酯膜上涂布后通过模压复制金属母版上的微阵列结构,后续即可在该模板膜上循环镀铝、铝层背涂、贴合、转移、上清漆,其中铝层背涂、复合、转移、上清漆四个环节可在同一台机台上完成,转移后的模板膜可循环使用,大幅缩减了微阵列结构膜的生产流程和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所述油性涂料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所述乙烯基醚类共聚物为乙烯异丁醚、乙烯基正丁醚或乙烯基甲醚的共聚物。所述的纤维素酯树脂为醋酸-丁酸纤维素树脂、醋酸-丙酸纤维素树脂和硝酸纤维素树脂,其重均分子量范围为3-12万。所述的聚丙烯酸酯树脂为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均聚物或者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范围为2~14万。本专利技术中的聚丙烯酸酯树脂必须含有丙烯酸异丁酯单体,该聚丙烯酸酯树脂及本专利技术的乙烯基醚类共聚物提供了与蒸镀的铝层良好的离型作用,如果缺少这两种组分则无法离型。所述的添加剂为流平助剂、消泡剂等。所述的溶剂为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醇醚类溶剂、醇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酯类溶剂为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酮类溶剂为丙酮、甲乙酮、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醇醚类溶剂为丙二醇甲醚、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醇类溶剂为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将所述溶剂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加热至40~60℃;S2、将所述纤维素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乙烯基醚类共聚物依次投入反应釜中,高速(50-1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0~3.0小时;S3、待树脂组分充分溶解后,将所述添加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分散均匀;S4、搅拌0.5~1.0小时,冷却,过滤,得到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无需每次重复模压工序,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2)一次制备母版膜后即可重复使用多次,除镀铝外所有工序均可连线完成,无需转多道工序,大幅简化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3)通过设计清漆和铝层背涂涂层可实现高耐温,而使用传统工艺因模压温度与成品耐温都与高分子涂层的软化温度直接相关,两者呈现了线性关系,因此模压温度的物理限制导致难以制备高耐温的结构色涂层;4)对比opp微阵列母版膜,本专利技术的油性涂料具有耐温高、变形小、可多次重复利用性、可直接做双版模压、稳定性高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实施例中的丙烯酸类流平剂选用BYK-355;有机硅类消泡剂选用BYK-067A。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体系不限于使用上述丙烯酸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消泡剂,而是只需满足助流平和助消泡的助剂均可。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该涂料由以下组分及含量(重量份)为原料:醋酸-丁酸纤维素酯树脂:8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8乙烯异丁醚共聚物:0.05丙烯酸类流平剂:0.1乙酸乙酯:35乙酸正丙酯:20.85丁酮:10丙二醇甲醚:8乙醇:10;将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丁酮、丙二醇甲醚、乙醇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加热至45℃;将醋酸丁酸纤维素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乙烯异丁醚共聚物依次投入反应釜中,高速搅拌2.5小时;待树脂组分充分溶解后,将丙烯酸类流平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至分散均匀;搅拌0.5小时,冷却,过滤,得到所述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将本实施例所制备的油性涂料通过涂布机涂覆在厚度为15微米且经过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机5节烘箱烘干温度分别设置为80/120/150/160/120,涂布车速设置为90-100m/min,涂布干量控制在1.3±0.1g/m2。使用模压机将金属版上的微阵列结构转移到所述烘干后的涂层表面,即得到所述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通过以下步骤即可实现微阵列结构纸的制备:1)在该母版膜表面蒸镀的铝层;2)在铝层面涂布背涂用于提升耐温、保持微阵列结构完整性;3)使用水性胶水将微阵列结构膜与纸张贴合;4)将母版膜剥离(可重复使用)后即得到带有微阵列结构的镭射纸;5)最后在镭射纸上涂覆一层清漆,用于保护裸露在表层的铝层。其中以上2-4)环节可在带有三组烘箱的机台上连线完成,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剥离之后的母版膜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大幅降低了效率最低的模压环节的频率,提升了生产效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涂料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涂料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



所述乙烯基醚类共聚物为乙烯异丁醚、乙烯基正丁醚或乙烯基甲醚的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酯树脂为醋酸-丁酸纤维素树脂、醋酸-丙酸纤维素树脂和硝酸纤维素树脂,其重均分子量范围为3-12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树脂为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均聚物或者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范围为2~14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流平助剂、消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可多次使用微阵列母版膜的油性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醇醚类溶剂、醇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可多次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普杜灿谢允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维凯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