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颖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实例的新颖化合物适用于有机发光器件,可确保有机发光器件的高效率、长寿命、低的驱动电压及驱动稳定性。
Novel compounds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ontaining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颖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颖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可根据功能大致分类为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输送材料、电子输送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并且,上述发光材料可根据分子量分类为高分子和低分子,可根据发光机理分类为来源于电子的单态激发状态的荧光材料和来源于电子的三重态激发状态的磷光材料,发光材料可根据发光色分类为蓝色、绿色、红色发光材料和体现更好的天然色所需的黄色及橙色发光材料。并且,为了增加色纯度,并通过能量转移增加发光效率,可将主体/掺杂剂类用作发光物质。其原理为若将与主要构成发光层的主体相比,能带隙小且发光效率优秀的掺杂剂少量混合于辅助层中,则在主体中产生的激子向掺杂剂输送,从而发出效率高的光。此时,主体的波长向掺杂剂的波长带移动,因而可根据利用的掺杂剂和主体的种类得到所需的波长的光。至今,作为使用于这种有机发光器件的物质,众所周知的有多种化合物,但在利用至今众所周知的物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情况下,由于高的驱动电压、低的效率及短寿命,持续要求开发新的材料。因此,持续努力利用具有优秀的特性的物质来开发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及长寿命的有机发光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10-2015-008672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新颖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但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以下的记载内容明确地理解未描述的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化学式1-1在上述化学式1中,X及Y各自独立地为O或S,Ar1至Ar3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5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C50的杂芳基,但是,Ar1至Ar3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化学式1-1,L1及L2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C50的杂亚芳基,R1至R4各自独立地为氢、重氢、卤素、硝基、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硫醚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可在相邻的多个R1之间、R2之间、R3之间、R4之间形成或者不形成环,l及o各自独立地为0或1至4的整数,m及n各自独立地为0或1至3的整数,*是指键合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包括含有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的有机物层的有机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一实例的二芳基胺化合物可将与氮直接键合的二苯并噻吩或二苯并呋喃和通过连接基与氮键合的二苯并噻吩或二苯并呋喃作为取代基来形成适合空穴输送层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的同时维持高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从而实现低电压及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器件。并且,具有高的Tg,防止薄膜的重结晶化,从而可确保驱动稳定性。并且,通过与氮直接键合的二苯并噻吩或二苯并呋喃取代基维持快速的空穴流动性(HoleMobility),从而可实现低电压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通过连接基与氮键合的二苯并噻吩或二苯并呋喃取代基,从而形成高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并维持高的T1来将电子及激子阻断效果最大化,从而可实现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器件。并且,由于通过连接基与氮键合的二苯并噻吩或二苯并呋喃,π-共轭增加,且薄膜的分子排列变得容易,改善空穴流动性(HoleMobility),抑制滚降现象,由此可实现长寿命的有机发光器件。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例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简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基板200:空穴注入层300:空穴输送层400:发光层500:电子输送层600:电子注入层1000:阳极2000:阴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及实施例,使得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实施。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态实现,且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实例及实施例。并且,在图中,为了明确说明本专利技术,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说明书全文中,对于类似的部分,标注了类似的附图标记。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当一个部件位于另一部件“上”时,不仅包括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相接触的情况,还包括在两个部件之间存在其他部件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当一个部分“包括”一个结构要素时,除非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意味着还可包括其他结构要素,而不是排除其他结构要素。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使用的术语“约”、“实质上”等在所提及的含义上提示固有的制备及物质容差时以其数值或接近于其数值的含义使用,以防止昧良心的侵权人不当地利用为了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及准确或绝对的数值的公开内容。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使用的术语“~(的)步骤”或“~的步骤”不意味着“用于~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马库什(Markush)形式的表现中所含的“它们的组合”这一术语意味着选自由马库什形式的表现中所记载的多个结构要素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混合或组合,意味着包括选自由上述多个结构要素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A和/或B”这一记载意味着“A或B,或者A及B”。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术语“芳基”意味着包含C5-30的芳香族烃环基,例如,苯基、苄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芴、菲基、三苯基烯基、苯基烯基、基、荧蒽基、苯并芴基、苯并三苯基烯基、苯并基、蒽基、均二苯乙烯基、芘基等芳香族环,“杂芳基”作为包含至少一个杂元素的C3-30的芳香族环,例如,意味着包含由吡咯啉基、吡嗪基、吡啶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并苯硫基、二苯并苯硫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咔唑基、菲基唳基、吖啶基、菲咯啉基、噻吩基及由吡啶环、吡嗪环、嘧啶环、哒嗪环、三嗪环、吲哚环、喹啉环、吖啶环、吡咯烷环、二噁烷环、哌啶环、吗啉环、哌嗪环、咔唑环、呋喃环、噻吩环、噁唑环、噁二唑环、苯并噁唑环、噻唑环、噻重氮环、苯并噻唑环、三唑环、咪唑环、苯并咪唑环、吡喃环、二苯并呋喃环、二苯并噻吩环形成的杂环基。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术语“取代或未取代”可意味着以选自由重氢、卤素、氨基、腈基、硝基或C1~C20的烷基、C2~C20的烯基、C1~C20的烷氧基、C3~C20的环烷基、C3~C20的杂环烷基、C6~C30的芳基及C3~C30的杂芳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并且,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殊提及的内容就可以具有相同意思。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全文中,术语“芴”可包含由与第9位碳相结合的氢被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3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3-30的杂芳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n化学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4 KR 10-2018-0127561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
化学式1
化学式1-1
在所述化学式1中,
X及Y各自独立地为O或S,
Ar1至Ar3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5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C50的杂芳基,但是,Ar1至Ar3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化学式1-1,
L1及L2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C50的杂亚芳基,
R1至R4各自独立地为氢、重氢、卤素、硝基、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硫醚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能够在相邻的多个R1之间、R2之间、R3之间、R4之间形成或者不形成环,
l及o各自独立地为0或1至4的整数,m及n各自独立地为0或1至3的整数,
*是指键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式1由以下化学式2或化学式3表示,
化学式2
化学式3
在所述化学式2或化学式3中,
所述R5及R6各自独立地为氢、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烯基、卤素、硝基、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硫醚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能够在相邻的多个R5之间、R6之间形成或者不形成环,
p及q各自独立地为1至4的整数,
r及s各自独立地为0或1至4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式1由以下化学式4至化学式11中的一种表示,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化学式7
化学式8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在所述化学式4至化学式11中,
所述R5及R6各自独立地为氢、重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烯基、卤素、硝基、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硫醚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能够在相邻的多个R5之间、R6之间形成或者不形成环,
q为1至4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式2或化学式3由以下化学式12或化学式13表示,
化学式12
化学式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式2或化学式3由以下化学式14至化学式17中的一种表示,
化学式14
化学式15
化学式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昊完,安贤哲,姜京敏,金熙宙,金东骏,闵丙哲,韩政佑,林东焕,李萤振,林大喆,权桐热,
申请(专利权)人:东进世美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