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2889 阅读:16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处理器、热金属检测仪、捞钢车、辊道组成。六个头部热金属检测仪安装在冷床头部,一个尾部热金属检测仪安装在用于直供的辊道尾部。本装置的各流钢坯于辊道输送到捞钢车下冷床,到位后由头部或尾部热金属检测仪检测到,通过热金属检测仪信号的到达和消失,再配合捞钢车的西行、东行、捞坯、放坯信号,判断钢坯的移动位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简单可靠的特点。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device of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
本专利申请属于冶金行业连铸机控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唐钢二钢轧厂三期连铸机为六流小方坯连铸机,钢坯自结晶器拉出经过火切机切割成一定长度的单根钢坯,钢坯到达冷床位置后,由捞钢车将每根钢坯捞起,行走到冷床区或直供辊道上方放下钢坯,完成钢坯的收集或输送。钢坯在冷床收集或向轧机直供时,需要知道钢坯来自哪个流,便于管理、调节定尺和其他参数。由于捞钢车没有定位和信号采集,通常的做法是靠人工记录,劳动量大,容易出错。钢坯自动跟踪行业内有的采用图像跟踪,用摄像头采集捞钢车和钢坯图像,运用跟踪算法来判断钢坯的流信息,此种方法局限性很大,环境光线、钢坯温度等因素对摄像头图像采集影响巨大,造成判断结果不准,给生产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能够避免上述形式的弊端,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包括辊道、设置在辊道出钢处的捞钢车、设置在辊道的冷床头部的若干头部热金属检测仪、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尾部的若干尾部热金属检测仪、与捞钢车和头部热金属检测仪以及尾部热金属检测仪均连接的处理器,辊道上设有钢坯,钢坯于辊道上运动,头部热金属检测仪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均倾斜设置在辊道上。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头部热金属检测仪为六个,尾部热金属检测仪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的尾部,尾部热金属检测仪为一个。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头部热金属检测仪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与钢坯所夹持的角度均为钝角。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头部热金属检测仪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与钢坯的夹持的角度均为110-16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靠近头部热金属检测仪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的辊道上还设有散热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散热装置为金属散热片。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头部/尾部热金属检测仪信号的到达和消失,再配合捞钢车的西行、东行、捞坯、放坯信号,判断钢坯的移动位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简单可靠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适宜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面原理图;其中,1、辊道,2、钢坯,3、捞钢车,4、头部热金属检测仪,5、尾部热金属检测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参见图1、图2,包括辊道1、设置在辊道1出钢处的捞钢车3、设置在辊道1的冷床头部的若干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6尾部的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与捞钢车3和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以及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均连接的处理器,辊道1上设有钢坯2,钢坯于辊道1和用于直供的辊道6上运动。在图1中,为了区分,辊道1由右向左依次为一流、二流、三流、四流、五流、六流,其中五流亦为用于直供的辊道1,当然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命名。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为六个,处理器为PLC或计算机,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1的尾部,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为一个。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均倾斜设置在辊道1上,且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与钢坯2所夹持的角度均为钝角。优选,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与钢坯2的夹持的角度均为110-160°。靠近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的辊道1上还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为金属散热片,如不锈钢散热鳍片。本技术识别原理为:采集捞钢车3的前行、后行、捞坯、放坯信号,同时采集各流的热金属检测仪信号。参见图1,左数第二个为用于直供的辊道1,各流按从右到左依序命名。对于非直供流,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检测到钢坯2,判断为钢坯2到达;捞钢车3捞坯信号持续期间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信号消失,判断为钢坯2被捞起;对于直供流,当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检测到信号4秒后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检测到钢坯信号,判断为直供流来坯;捞钢车3放坯信号持续期间,直供流头部和尾部同时检测到钢坯信号,判断为向用于直供的辊道1放坯。捞钢车3工作过程为:行走→捞坯→行走→放坯→行走,根据捞钢车3工作过程和识别原理即可判断出钢坯2的去向,从而实现钢坯2跟踪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1)、设置在辊道(1)出钢处的捞钢车(3)、设置在辊道(1)的冷床头部的若干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1)尾部的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与捞钢车(3)和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以及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均连接的处理器,辊道(1)上设有钢坯(2),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均倾斜设置在辊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1)、设置在辊道(1)出钢处的捞钢车(3)、设置在辊道(1)的冷床头部的若干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1)尾部的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与捞钢车(3)和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以及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均连接的处理器,辊道(1)上设有钢坯(2),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和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均倾斜设置在辊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钢坯流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热金属检测仪(4)为六个,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设置在用于直供的辊道(1)的尾部,尾部热金属检测仪(5)为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鑫田薇孙立彬侯庆波李福印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