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翔专利>正文

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181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包括弹性模组本体,弹性模组本体自适应包裹在轮毂的外表面上形成复合材料结构,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与轮毂表面形成有吸音空腔,弹性模组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吸音结构,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一体成型的弹性模组本体,利用材料的弹性将轮毂包裹,防止模组出现打滑现象并实现快速安装;吸音空腔的设计降低与轮毂的接触面,增加接触面弹力,自适应轮毂内部的凸起及斜面结构,同时能够吸收轮毂内的噪音;此外吸音结构的设计能够改变轮胎和轮毂连接后的空腔结构,将规则空间变为不规则空间,破坏声波和震动的传递,不规则非对称设计将被大量采用,并在轮毂条幅一端强化吸震减震性。

One piece hub structure for shock absorp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配件
,特别是指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轮胎的噪音主要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产生的,由于轮胎和轮毂结合后的密闭空间在充气后无法有效的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传导,轮毂光滑的外壁及厚度有限,有限的壁厚也无法起到降噪减震作用,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高频率的摩擦和冲击将加巨噪音和震动,导致胎噪成为车辆主要噪音和震动来源之一;只要开车轮胎一动都会有噪音,这是避免不了的,现有的降低胎噪的结构包括在车轮上设置车轮降噪阻尼环,其能够在车轮发生振动时,通过阻尼环与车轮之间摩擦产生界面阻尼耗能,能部分起到抑制车轮径向和横向模态振动的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降噪效果。车轮降噪阻尼环主要由具有缺口的环体构成,环体缺口处装有弹性接头环体断面为圆形,阻尼环具有特定的弹性和表面光洁度,安装在开有半圆槽的车轮上,当车轮发生振动时,阻尼环与之摩擦产生界面阻尼耗能,从而起到很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由于制作的阻尼环是小半径的圆钢,因此,阻尼环占用空间小,重量低。阻尼环经过特殊的表面处理后和车轮槽配合具有特定的摩擦系数,在这一摩擦系数下阻尼环能产生最佳的界面阻尼,并且经表面处理的阻尼环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阻尼环安装前只需对车轮进行简单的加工,在车轮轮棢内侧开一半圆槽,利用阻尼环的弹性安装在车轮上,然后采用弹性连接件连接阻尼环,连接后的阻尼环外圈直径小于车轮半圆槽的内圈直径,阻尼环不能从车轮半圆槽中脱落。车轮降噪阻尼环的缺点在于:现有的汽车轮毂内部结构复杂,安装上述阻尼环需要对轮毂进行加工,除了加工难度问题,还将破坏原有轮毂结构刚性,将导致安全问题,并且轮毂截面并非简单的平面,设计有凸起及斜面等减噪结构,这将限制阻尼环的安装空间,导致通用性能非常差,从而导致阻尼环需要特定设计的轮毂才能进行安装,导致成本居高,加装困难,从而不能大范围推广使用。其次,现有技术中用于降低胎噪的结构大多非一体结构设计,为拼装结构;无法很好的适应轮毂的结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94670.1,其公开了一种隔音轮毂的隔音内圈;包括有吸音孔、本体、安装孔,所述本体为梯形截面的圆形圈体,外宽内窄两侧对称,本体圈体内壁靠近一个端口处以圈体轴线间隔等距对称开有四个安装孔;该结构为一体结构,但是其设置有安装孔,导致安装时轮毂需要特定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轮毂降噪结构存在的缺陷。车轮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和撞击必然产生噪音和震动,噪音和震动都属于能量的种类,但对于车辆而言这种能量属于有害能量,为此轮胎外侧设计各种降噪结构,用来降低能量向胎内的传导,轮毂外壁也设计有台阶斜面等结构,用来抑制能量向轮毂的传导,但是因为轮毂与轮胎结合后形成的压力空腔会放大一定频率和波段下的震动和噪音,从而产生鼓击效应,为了控制轮毂重量,提高汽车动力转化比,轮毂的壁厚也受到限制,在受到声波和震动能量冲击时轮毂自身也会产生震动和噪音,在密封的压力环境下由为明显,只有阻隔并破坏能量的传导才能够控制和降低车轮行驶时的噪音和震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模组本体,所述弹性模组本体通过自身弹性自适应包裹在轮毂的外表面上形成复合材料结构,有效的降低和吸收轮毂自身产生的震动,阻隔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的震动向汽车悬挂和车体传递的路径,弹性模组本体与轮毂外表面连接并实现快速拆装,且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与轮毂表面形成有吸音空腔,从而改变轮胎和轮毂结合后的空腔结构,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起隔断震动和噪音作用的吸音结构。其中,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弹性模组本体,利用弹性本体的身适应自变形能力,适应各形状各类型的轮毂,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弹性模组本体将轮胎和轮毂结合后的空腔变为不规则空腔,改变空腔内部声波的传导,同时吸收声波。优选的,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间隔排列的凸条,所述凸条与轮毂外壁接触连接,轮毂外壁与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吸音空腔。优选的,所述吸音结构包括呈三角排列设置于所述弹性模组本体外壁中部的隔音凸块。优选的,所述吸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音凸块两侧上的减震流梳。优选的,所述吸音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减震流梳两侧上的横向吸音槽和纵向吸音槽。优选的,弹性模组本体为一体成型的实心结构。优选的,弹性模组本体内部设置有气腔,气腔连接有充气阀门。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现有轮毂构造的前提下,利用弹性模组本体实现快速的拆装和固定,同时弹性带来的柔性能够自适应各类形轮毂的外壁形状和结构,从而实现良好的通用性和匹配性,弹性的束缚力让轮毂外壁与模组形成复合材料状态,有效抑制震动传导,加上降噪减震模组外侧设计的降噪单元,有效降低和破坏噪音在轮胎内部的传导,通用的解决各类型各品牌轮毂胎噪和震动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一体成型的弹性模组本体,利用材料的弹性将轮毂包裹,防止模组出现打滑现象,在安装时将模组撑开,放入轮毂后自身弹性收缩复位,同时通过弹力将模组固定到轮毂外壁,弹性经过计算能够克服车轮最高旋转过程中最大离心力及突然制动导致反作用力,弹性结构可以自动适应轮毂内的凸起及斜面,从而实现模组的通用性,吸音空腔的设计降低与轮毂的接触面,增加接触面弹力,自适应轮毂内部的凸起及斜面结构,保证适应各种轮毂的同时得到足够的包裹性;同时能够吸收轮毂内的噪音;此外吸音结构的设计能够破坏声波和震动的传递,不规则非对称设计将被大量采用,并在轮毂条幅一端强化吸震减震性能。本申请能够减少车辆悬挂负担,提高轮毂轴承寿命,提升车辆行驶时的静逸性。本申请改变了轮毂外壁光滑的构造并形成复合材料结构,吸收和破坏噪音的同时抑制金属轮毂行驶时产生的金属震动,继而从根源上阻断噪音和震动的传导,从而真正达到降噪减震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模组本体1,所述弹性模组本体通过自身弹性自适应包裹在轮毂的外表面上形成复合材料结构,与轮毂外表面连接并实现快速拆装,且可自适应各种类型轮毂,所述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模组本体,所述弹性模组本体通过自身弹性自适应包裹在轮毂的外表面上形成复合材料结构,与轮毂外表面连接并实现快速拆装,且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与轮毂表面形成有吸音空腔,从而改变轮胎和轮毂结合后的空腔结构,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起隔断震动和噪音作用的吸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模组本体,所述弹性模组本体通过自身弹性自适应包裹在轮毂的外表面上形成复合材料结构,与轮毂外表面连接并实现快速拆装,且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与轮毂表面形成有吸音空腔,从而改变轮胎和轮毂结合后的空腔结构,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起隔断震动和噪音作用的吸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间隔排列的凸条,所述凸条与轮毂外壁接触连接,轮毂外壁与弹性模组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吸音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轮毂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翔
申请(专利权)人:蔡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