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51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适用于家用炉具。它由齿形火盖1、汽化装置2、旋流燃烧室3、预热环4和分流管5组成。其特征是通过分流管5调节燃烧汽化效果,通过预热环4对液体燃料汽化过程固定加热。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燃烧汽化效果好,燃料利用率高,根除了燃烧过程中的“脉冲”现象,适应于不同品质的燃料要求,加工、维修、装拆均很方便,可用单头电子脉冲点火器对冷态和热态的双重点火。(*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炉具的燃烧器,尤其是以低沸点醇类液体合成燃料为主体燃料的灶具的燃烧器。中国专利91214851.9公开了一种《合成液体燃料炉具的燃烧器》,这种燃烧器的气化加热是由旋流燃烧室内壁下部孔组中分火来实现,它不仅分火比例无法调整,而且极易出现忽大忽小的“脉冲”现象,甚至因气化不完全,造成风门回火和液体溢漏起火事故。此外,这种燃烧器无预热环,因而气化不完全,由于它的初始预热和燃烧过程中的气化加热是分开的,所以它无法采用单头脉冲电子点火器对冷态和热态点火。又因它的出气管直接与进气管相通使其气化热能利用不充分,容易出现前述的“脉冲”、“回火”、“溢漏”等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它既能保证气化完全,又不至于气化过强,影响主体燃烧效果;既能提高燃料利用率,又可实现对冷态和热态的双重点火。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由齿形火盖、气化装置、旋流燃烧室组成的燃烧器中增加分流管和预热环。分流管位于旋流燃烧室底部与预热环相通,预热环环围在气化装置中的阻尼管上,在预热环上有均分布的火孔,便于点火燃烧。气化装置的上端伸入旋流燃烧室内,在旋流燃烧室的顶部有齿形火盖。气化装置由气化器、出气管、限流接头、阻尼棒、阻尼管、承液盘组成,它是在现已技术的气化装置中增加了限流接头,它可限制进入阻尼管中的流量。气化装置内部的连接关系是,在阻尼管的下端安装限流接头、内部安装阻尼棒、上端伸入气化器中并与出气管连接,承液盘安装在限流接头上方的阻尼管上。出气管在靠近气化器的内外壁上各绕一圈后伸出气化器,伸出端经控制阀与旋流燃烧室中的进气管连通。新增加的预热环位于承液盘的上方,气化器的下方。在预热初始阶段,预热环中的一小部分未气化完的液体流入承液盘内,当预热环的火孔被点燃后,火孔中的火焰不仅能点燃旋流燃烧室内的气体,而且可给气化器和绕在气化器上的出气管加热。本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气化加热火力,可根据液体燃料品质的差异通过调整分流管的方向来进行调整,以使既保证气化完全、燃烧过程中不出现“脉冲”等现象,又不至于气化过程(分火过多)影响主体燃烧效果,对燃料的适应性较强,更避免了加工误差对气化效果带来的影响,另外出气管在靠近气化器内外壁各绕一圈,可充分利用加热环供给气化装置热能,提高燃料利用率,再者由于起始预热加热和燃烧过程中的气化加热都由预热环来完成,因此,只要对预热环某火孔点火就可实现对冷态和热态的双重点火,本技术采用限流接头除维修、装折方便外,还能限制进入阻尼管中的流量。采用上述方案,燃料利用率高,可调整气化火力的大小,气化热能可得到充分利用,加工、维修、装折均很方便。可用于单头电子脉冲点火器对冷态和热态的双重点火,还能避免“脉冲”、“回火”、“溢漏”现象的出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也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本技术由齿形火盖1、气化装置2、旋流燃烧室3、分流管5和预热环4组成。气化装置2上的上端伸入旋流燃烧室3内,在旋流燃烧室3的顶部有齿形火盖。分流管5位于旋流燃烧室3的底部与预热环4相通,预热环4环围在气化装置中的阻尼管11上,在预热环4上有均匀分布的火孔。气化装置2由气化器7、出气管8、限流接头9、阻尼棒10、阻尼管11、承液盘13组成。其中阻尼管11的下端安装限流接头9,内部安装阻尼棒10、上端伸入气化器7中,并与出气管8连接,承液盘13安装在限流接头9上方的阻尼管11上。出气管8在靠近气化器7的内外壁上各绕一圈后伸出,伸出端经控制阀6与旋流燃烧室3的进气管12连通。预热环4位于承液盘9的上方、气化器7的下方。将本技术安装在炉具上,其中限流接头9与炉具的油箱连接,炉具上的电子点火开关对准预热环4上的火孔,旋流燃烧室3中进气管12经控制阀6与炉具的开关旋钮相连。当打开炉具的开关旋钮时,液体燃料经阻流接头9进入阻尼管11、再进入气化器7。被气化后,经出气管8进入进气管12,一部份进入旋流燃烧室3,一部份经分流管5进入预热环4,预热环4是关键另件之一,在电子脉冲点火器点火前,预热环4中少量的液体燃料由预热环4上的火孔流入承液盘13,当电子脉冲点火器点燃预热环4中的火孔后,最初承液盘13中的液体燃料被点燃,对预热环4加热气化,此后预热环4中再无液体流入承液盘13中,此时的燃料经限流接头9以较小的流量通过阻尼管11与阻尼棒10之间的间隙边受热边进入气化器7上部油室内进一步受热气化,然后通过靠近气化器7内外壁上各绕一圈的出气管8再度受热气化,以保证完全气化了的燃料进入旋流燃烧室3。进入旋流燃烧室3的燃料(气态)大部分进行主体燃烧,一小部份通过分流管5进入预热环4,维持对不断进入气化装置2的液体燃料进行加热。在整个燃烧器中,分流管5是关键另件之一,若分流过多,影响燃料利用率,若分流过少,不能使其完全气化,灶具不能正常燃烧。分流的多少是通过调整分流管方向实现的。被气化了的气体燃料进入旋流燃烧室3后,由于其内部容积较大,出口通道窄小,所以喷出的压力较大,燃烧火力较强,效果较好。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它包括齿形火盖1、气化装置2、旋流燃烧室3、其特征在于(1)、它还包括分流管5和预热环4;(2)、分流管5位于旋流燃烧室3的底部与预热环4相通;(3)、预热环4环围在气化装置中的阻尼管11上,在预热环4上有均匀分布的火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气化装置2由气化器7、出气管8、限流接头9、阻尼棒10、阻尼管11、承液盘13组成,其中阻尼管11的下端安装限流接头9、内部安装阻尼棒10、上端伸入气化器7中并与出气管8连接;出气管8在靠近气化器7的内外壁上各绕一圈后伸出,伸出端经控制阀6与旋流燃烧室3的进气管12连通;承液盘13安装在限流接头9上方的阻尼管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预热环4位于承液盘13的上方、气化器7的下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适用于家用炉具。它由齿形火盖1、汽化装置2、旋流燃烧室3、预热环4和分流管5组成。其特征是通过分流管5调节燃烧汽化效果,通过预热环4对液体燃料汽化过程固定加热。该技术燃烧汽化效果好,燃料利用率高,根除了燃烧过程中的“脉冲”现象,适应于不同品质的燃料要求,加工、维修、装拆均很方便,可用单头电子脉冲点火器对冷态和热态的双重点火。文档编号F24C5/12GK2184877SQ9323976公开日1994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家全 申请人:重庆科迅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合成燃料灶具的燃烧器,它包括齿形火盖1、气化装置2、旋流燃烧室3、其特征在于:(1)、它还包括分流管5和预热环4;(2)、分流管5位于旋流燃烧室3的底部与预热环4相通;(3)、预热环4环围在气化装置中的阻尼管11上,在预 热环4上有均匀分布的火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