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火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36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器领域;目的是克服现有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在燃烧状态下锅底受不均匀和火焰不均匀等缺陷,提供一种安全,且热效率高,适合用于燃气灶具的直火燃烧器。结构上包括炉头和环形分布的火盖,改良的结构是在火盖上的均匀排列有多个条形火孔并且方向垂直于火盖表面。相对于现有的圆形火孔结构,条形火孔增大了燃气的出气面积,从而增加了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燃烧更为充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的直火燃烧器。技术背景现有的家用燃气灶具的大部分燃烧器在燃烧状态下锅底受热不均匀,火焰大部分集中在外火盖外部和内火盖,而内火盖和外火盖之间基本没有火孔,因此给煮食、烹调带来不方便和浪费能源。通用的旋转火燃烧器,由于火焰的方向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虽然燃烧功率大,不过火焰普遍存在不均匀现象,从而造成灶具面板表面局部温升高,致使钢面板易变色、玻璃面板和陶瓷面板易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在燃烧状态下锅底受热不均匀和火焰不均匀等缺陷,提供一种安全,且热效率高,适合用于燃气灶具的燃烧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结构上包括炉头和环形分布的火盖,改良的结构是在火盖上的均匀排列有多个条形火孔并且方向垂直于火盖表面。相对于现有的圆形火孔结构,条形火孔增大了燃气的出气面积,从而增加了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燃烧更为充分。条形火孔横跨环形火盖的内外两侧,增大了火焰的覆盖面,能够全部覆盖火盖上表面,均匀了燃烧时能量的分布。本技术的另一重要改进时将火孔制成方形垂至于火盖表面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在燃烧的过程中,火焰方向垂直于被加热物体,使得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能够被充分利用,相对于现有的火焰方向倾斜的旋火结构,本技术具有更高的燃烧功率。本技术的火盖数目可以根据实际燃烧功率需要以及调节的等级需要来设定。采用本技术的技术针对现有通用的双火盖结构进行改良,结构上是在炉头上设有内外嵌套的内火盖和外火盖,内火盖和外火盖呈中心对称形状,如圆环形、方环形等等。条形火孔根据内、外火盖的对称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且方向垂直于火盖表面。采用内外火盖的结构方便了使用者能够对火焰进行调节,可以实现三个不同燃烧功率的选择。火孔呈中心对称行的辐射状分布,能够实现火焰呈环形分布,环形火焰的内外侧功率一致,能够实现现有火盖结构难以达到的能量均匀分配的目的。在本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火孔的结构进一步改进为火孔沿内、外火盖上表面分布,贯穿火盖的外侧和内侧。火孔贯穿火盖内外侧的结构,在燃烧时能够实现火盖的侧面也具有火焰的燃烧方式,侧面火焰能够覆盖内外火盖之间的间隔以及内火盖的中间,从而内外火盖形成了整个燃烧面,通过环形火盖实现一个均匀加热面的特点也是现有技术存在的火盖所不能够达到的。一般情况下,家用燃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汤液溢出的情况,汤液溢出后会积压在火盖中,影响火盖的燃烧,甚至使火焰熄灭,造成危险隐患。所以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本技术将所述内、外火盖做进一步的改进,即将火盖制作成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异形体构成的结构,在异形体之间形成导液槽,每个火盖可以分割成3~8个异形体。火孔设于异形体上,并贯穿异形体的内外侧。为了使溢出的汤液在导液槽内能够顺畅流动,减小流动的阻力,本技术将内、外火盖加工成数目相同的异形体。由此内、外火盖上导液槽的方向一致,并一一对应,所以能够减小汤液在导液槽中滞留的时间,防止因高温使汤液凝结。为加快汤液的流动,还可以进一步将导液槽加工成相对于内、外火盖所在底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向可以沿火盖中心由内向外倾斜,或由外向内倾斜,内外火盖的导液槽倾斜的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为了防止汤液滞留在火盖上堵塞火孔,本技术使内、外火盖的顶面相对于内、外火盖所在底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向可以沿火盖中心由内向外倾斜,或由外向内倾斜,内外火盖的导液槽倾斜的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为了防止汤液从内火盖的中心漏入燃烧器底部,本技术在所述内火盖中间设有火盖帽。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1.将火盖上的火孔制作成条形结构,并且方向垂至于火盖上表面,增大了火焰覆盖面积,燃烧更为充分,采用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加热,热效率更高;2.在多层火盖上开设条形垂直火孔,并且火孔贯穿火盖的内外侧,能够将火焰覆盖火盖之间的空间,形成均匀加热面;3.设有多种导液措施,能够防止溢出汤液滞留在火盖上,有效避免了汤液阻塞火孔的情况,提高燃烧器的安全性;4.本燃烧器结构简单,清洗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火燃烧器,包括炉头1和环形分布、内外嵌套呈圆环形的内火盖3和外火盖4,并分别在火盖3和外火盖4上的均匀排列有多个条形火孔2,根据火盖对称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内、外火盖3、4分别由5个结构相同的异形体31、41构成,异形体31之间设有导液槽32,异形体41之间设有导液槽42。内火盖3中间设有用于防止汤液漏入燃烧器内部的火盖帽5。结合图2可以看出,火孔2方向垂直于火盖表面,且沿内、外火盖3、4上表面分布,贯穿异形体31、41的外侧和内侧。导液槽42平行于炉头1所在平面,也可以制作成相对于炉头1所在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从剖视图可以看出内火盖3相对于炉头1所在平面由外向内倾斜,外火盖4相对于炉头1所在平面由内向外倾斜。在使用的过程中,燃气经引射管6导入炉头1,并由垂直于内、外火盖3、4上表面的条形火孔2喷出,进行燃烧。由于条形火孔2横跨内、外火盖3、4上异形体31、41的内外侧,因此燃烧时火焰能够覆盖整个火盖上表面,并且由于条形火孔2贯穿异形体31、41的侧面,因此火焰也能同时覆盖内、外火盖3、4之间的间隔,形成整个均匀燃烧面,能够均匀、充分的加热锅底,提高燃烧器的燃烧功率。使用时,时常会出现汤液溢出并流至燃烧器上的情况,对于本实施结构来说,当汤液流至内、外火盖3、4上表面时,由于内、外火盖3、4顶面相对于内、外火盖3、4所在底平面倾斜,汤液能够沿倾斜的方向流入内、外火盖3、4的导液槽32、42内,并及时排出。由此防止了汤液滞留在火盖上,堵塞火孔2的情况,保证了燃烧器的使用安全性。设于内火盖3中心的火盖帽5能够防止汤液从内火盖3的中心孔直接漏入燃烧器的底部,影响燃烧器的清洗和使用。本技术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其条形火孔的分布形式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火焰均匀分布的形式;导液槽42也可以制作相对于内、外火盖3、4所在底平面倾斜的结构,方便汤液流出;火盖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环形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直火燃烧器,包括炉头(1)和环形分布的火盖,其特征是火盖上的均匀排列有多个条形火孔(2),火孔(2)方向垂直于火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火燃烧器,其特征是炉头(1)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内外嵌套的火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火燃烧器,其特征是炉头(1)上设有内外嵌套的内火盖(3)和外火盖(4),内火盖(3)和外火盖(4)呈中心对称形状,火孔(2)根据内、外火盖(3)、(4)的对称中心呈辐射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火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火孔(2)沿内、外火盖(3)、(4)上表面分布,贯穿火盖的外侧和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直火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外火盖(3)、(4)分别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异形体构成,异形体之间设有导液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火燃烧器,其特征是构成内、外火盖(3)、(4)的异形体数目相同。7.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火燃烧器,包括炉头(1)和环形分布的火盖,其特征是火盖上的均匀排列有多个条形火孔(2),火孔(2)方向垂直于火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均刘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