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结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3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气结构,包括: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压缩机,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分别与压缩机相连通;制冰换热器与制冰换热器之间连通有二次补气装置,二次补气装置设有连通至压缩机的二次补气通道,二次补气装置能够向压缩机二次补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行业中现有的双蒸发器冰蓄冷离心机的系统上,增加一个独立闪发器,配合使用三级离心式压缩机,实现三级压缩、两级补气的结构,提高冰蓄冷离心机的运行压比上限,使冰蓄冷离心机可制取更低温度的冰水,适应更大压比的应用场合。

Air supply structure, centrifugal chiller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气结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离心式冷水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补气结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作为电力行业移峰填谷的重要设备,冰蓄冷双工况离心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供冷能源站。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双换热器方案被开发应用于双工况离心机系统。双换热器双级压缩机的离心机系统,虽然能够解决单换热器机组运行于制冷工况时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受限于双级叶轮的喘振特性,制冰工况的运行压比有限,无法实现更低的冰水出水温度或高冷却水温度的运行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双换热器双级压缩机的离心机系统受限于双级叶轮的喘振特性,制冰工况的运行压比有限,无法实现更低的冰水出水温度或高冷却水温度的运行工况,从而提供一种补气结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气结构,包括: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压缩机,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分别与压缩机相连通;制冰换热器与制冰换热器之间连通有二次补气装置,二次补气装置设有连通至压缩机的二次补气通道,二次补气装置能够向压缩机二次补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地,二次补气装置包括闪发器,闪发器设有至少一个闪发入口、至少一个闪发出气口、至少一个闪发出液口。优选地,闪发出气口为一个,闪发出气口与压缩机通过二次补气通道相连通,向压缩机二次补气。优选地,压缩机为三级压缩,二次补气通道提供的气体补充至第二级压缩的出口,与经过两级压缩的气体一起参与第三级压缩。优选地,闪发入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闪发入口、第二闪发入口,第一闪发入口与制冰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二闪发入口与制冷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优选地,闪发出液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闪发出液口、第二闪发出液口,第一闪发出液口与制冰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第二闪发出液口与制冷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优选地,制冰换热器的液相出口设有第一液相通道,第一液相通道分别与第一闪发入口、第一闪发出液口相连通;和/或,制冷换热器的液相出口设有第二液相通道,第二液相通道分别与第二闪发入口、第二闪发出液口相连通。优选地,第一液相通道连接有第一三通切换阀,第一闪发入口、第一闪发出液口分别通过第一三通切换阀与第一液相通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液相通道连接有第二三通切换阀,所述第二闪发入口、第二闪发出液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三通切换阀与所述第二液相通道连通。优选地,第一闪发入口与第一三通切换阀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和/或,第一闪发出液口与第一三通切换阀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阀,和/或,第二闪发入口与第二三通切换阀之间设有第三节流阀,和/或,第二闪发出液口与第二三通切换阀之间设有第四节流阀。优选地,第一闪发入口的内部端口处设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能够避免进入闪发器内的冷媒直接流向闪发出气口;和/或,第二闪发入口的内部端口设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能够避免进入闪发器内的冷媒直接流向闪发出气口。优选地,制冰换热器的气相出口连接有第一气相通道,第一气相通道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第一气相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和/或,制冷换热器的气相出口连接有第二气相通道,第二气相通道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口,第二气相通道上设有第二阀门。优选地,制冰换热器还设有第一一次补气通道,第一一次补气通道连通至压缩机,第一一次补气通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和/或,制冷换热器还设有第二一次补气通道,第二一次补气通道连通至压缩机,第二一次补气通道上设有第四阀门。优选地,压缩机为三级压缩,第一一次补气通道提供的气体补充至第一级压缩的出口,与经过一级压缩的气体一起参与第二级压缩。优选地,制冰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有第一冷媒进管,第一冷媒进管连通至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第一冷媒进管上依次设有第五阀门、第五节流阀;和/或,制冷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有第二冷媒进管,第二冷媒进管连通至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第二冷媒进管上依次设有第六阀门、第六节流阀。优选地,闪发器的闪发出气口设置在闪发器的顶部,和/或,闪发器的闪发出液口设置在闪发器的底部。一种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上述任一的补气结构。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任一的补气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补气结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行业中现有的双蒸发器冰蓄冷离心机的系统上,增加一个独立闪发器,配合使用三级离心式压缩机,实现三级压缩、两级补气的结构,提高冰蓄冷离心机的运行压比上限,使冰蓄冷离心机可制取更低温度的冰水,适应更大压比的应用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补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制冰换热器;2、制冷换热器;3、压缩机;4、二次补气装置;5、二次补气通道;6、闪发器;7、第一闪发入口;8、第二闪发入口;9、闪发出气口;10、第一闪发出液口;11、第二闪发出液口;12、第一液相通道;13、第二液相通道;14、第一三通切换阀;15、第二三通切换阀;16、第一节流阀;17、第二节流阀;18、第三节流阀;19、第四节流阀;20、折弯结构;21、第一气相通道;22、第一阀门;23、第二气相通道;24、第二阀门;25、第一一次补气通道;26、第三阀门;27、第二一次补气通道;28、第四阀门;29、第一冷媒进管;30、冷凝器;31、第五阀门;32、第五节流阀;33、第六阀门;34、第六节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气结构,包括:制冰换热器1、制冷换热器2;压缩机3,制冰换热器1、制冷换热器2分别与压缩机3相连通;制冰换热器1与制冰换热器1之间连通有二次补气装置4,二次补气装置4设有连通至压缩机3的二次补气通道,二次补气装置4能够向压缩机3二次补气。针对现有技术中双蒸发器双级压缩机离心机系统,制冰工况运行压比有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气结构,提出一种用于双蒸发器离心机组的多级压缩、二次补气结构,进一步提高制冰工况下机组的设计压比,使机组能够制取更低温度的冰水或能够适应高冷却水温度的运行工况。优选地,二次补气装置4包括闪发器6,闪发器6设有至少一个闪发入口、至少一个闪发出气口9、至少一个闪发出液口。闪发器又名经济器,闪发器的作用是将液体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后变成气态的部分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被引流到压缩机内,与上一级叶轮出口制冷剂混合,可降低叶轮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n压缩机,所述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n所述制冰换热器与所述制冰换热器之间连通有二次补气装置,所述二次补气装置设有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二次补气通道,所述二次补气装置能够向所述压缩机二次补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
压缩机,所述制冰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所述制冰换热器与所述制冰换热器之间连通有二次补气装置,所述二次补气装置设有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二次补气通道,所述二次补气装置能够向所述压缩机二次补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补气装置包括闪发器,所述闪发器设有至少一个闪发入口、至少一个闪发出气口、至少一个闪发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出气口为一个,所述闪发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二次补气通道相连通,向所述压缩机二次补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三级压缩,所述二次补气通道提供的气体补充至第二级压缩的出口,与经过两级压缩的气体一起参与第三级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入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闪发入口、第二闪发入口,所述第一闪发入口与所述制冰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闪发入口与所述制冷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出液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闪发出液口、第二闪发出液口,所述第一闪发出液口与所述制冰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闪发出液口与所述制冷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换热器的液相出口设有第一液相通道,所述第一液相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闪发入口、第一闪发出液口相连通;
和/或,所述制冷换热器的液相出口设有第二液相通道,所述第二液相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闪发入口、第二闪发出液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相通道连接有第一三通切换阀,所述第一闪发入口、第一闪发出液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三通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液相通道连通;
和/或,所述第二液相通道连接有第二三通切换阀,所述第二闪发入口、第二闪发出液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三通切换阀与所述第二液相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闪发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切换阀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和/或,所述第一闪发出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贤权黄成武周宇钟瑞兴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