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75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包括叠合板,所述叠合板的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所述叠合板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螺纹孔,所述叠合板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所述叠合板连接板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叠合板防火层有利于防止引起火灾,相邻两块叠合板,通过把叠合板连接板放置到相邻的叠合板的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中,并通过固定螺栓贯穿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和叠合板螺纹孔固定连接,且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到相邻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中,可有效防止叠合板连接处断裂,造成事故。

A kind of laminated plate reinforced se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是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住宅产业也快速发展,而叠合板由于可节省脚手架和魔板、施工方便快捷、整体性较好的突出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种装配式或者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叠合板在施工的工程中则需要进行拼缝连接,所以一种便于叠合板拼缝的结构尤为重要。现有的传统拼缝结构具有粘结强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它不利于防止引起火灾,不利于有效防止叠合板连接处断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它不利于防止引起火灾,不利于有效防止叠合板连接处断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包括叠合板,所述叠合板的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叠合板连接板,且叠合板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所述叠合板的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且叠合板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所述叠合板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纵向钢筋,且叠合板的两端的侧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横向钢筋,所述叠合板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一端靠近顶端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且叠合板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螺纹孔,所述叠合板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且叠合板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受力条,所述叠合板的内部靠近第一受力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受力条,所述第一受力条的顶端均匀固定设置有不少于八个受力筋自由端,所述第一受力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筋,所述叠合板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叠合板连接板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叠合板的高度为90~130mm,所述叠合板连接板的宽度为40~50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叠合板连接板放置在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的内部,且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在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叠合板连接板与相邻的叠合板通过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和贯穿相邻叠合板的表面的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叠合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叠合板防水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受力筋贯穿设置在第一受力条和第二受力条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叠合板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有利于防止引起火灾,危害人们的财产安全,相邻两块叠合板,通过把叠合板连接板放置到相邻的叠合板的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中,并通过固定螺栓贯穿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和叠合板螺纹孔固定连接,且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到相邻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中,更加有利于叠合板的连接,可有效防止叠合板连接处断裂,造成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中叠合板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中叠合板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叠合板防水层;2、叠合板连接板;3、叠合板横向钢筋;4、叠合板连接钢丝网;5、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6、叠合板纵向钢筋;7、叠合板螺纹孔;8、固定螺栓;9、叠合板;10、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1、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12、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13、第一受力条;14、叠合板防火层;15、第二受力条;16、受力筋;17、受力筋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包括叠合板9,叠合板9的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叠合板连接板2,叠合板9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12,叠合板9的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4,叠合板9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11,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纵向钢筋6,叠合板9的两端的侧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横向钢筋3,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一端靠近顶端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0,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0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螺纹孔7,叠合板9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14,叠合板9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受力条13,叠合板9的内部靠近第一受力条1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受力条15,第一受力条13的顶端均匀固定设置有不少于八个受力筋自由端17,第一受力条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筋16,叠合板螺纹孔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8,叠合板连接板2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5。在图1中:为了便于使叠合板9更加便于使用,把叠合板9的高度为90~130mm,叠合板连接板2的宽度为40~50mm。在图1中:为了便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叠合板9,把相邻两个叠合板9之间的叠合板连接板2放置在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12的内部,相邻两个叠合板9之间的叠合板连接钢丝网4放置在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11的内部。在图1中:为了便于固定叠合板连接板2与相邻的叠合板9,把叠合板连接板2与相邻的叠合板9通过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5和贯穿相邻叠合板9的表面的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在图1和图3中:为了便于叠合板9在下雨时漏水,把叠合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叠合板防水层1。在图3中:为了便于叠合板9承受更大的压力,把受力筋16贯穿设置在第一受力条13和第二受力条15的内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纵向钢筋6,叠合板9的两端的侧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横向钢筋3,便于维持叠合板9的强度,叠合板9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14,有利于防止引起火灾,危害人们的财产安全,相邻两块叠合板9,通过把叠合板连接板2放置到相邻的叠合板9的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12中,并通过固定螺栓8贯穿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5和叠合板螺纹孔7固定连接,且叠合板连接钢丝网4放置到相邻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11中,更加有利于叠合板9的连接,可有效防止叠合板9连接处断裂,造成事故,受力筋16贯穿设置在第一受力条13和第二受力条15的内部,便于叠合板9承受更大的压力。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包括叠合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9)的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叠合板连接板(2),且叠合板(9)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12),所述叠合板(9)的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4),且叠合板(9)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11),所述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纵向钢筋(6),且叠合板(9)的两端的侧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横向钢筋(3),所述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一端靠近顶端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0),且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0)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螺纹孔(7),所述叠合板(9)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14),且叠合板(9)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受力条(13),所述叠合板(9)的内部靠近第一受力条(1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受力条(15),所述第一受力条(13)的顶端均匀固定设置有不少于八个受力筋自由端(17),所述第一受力条(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筋(16),所述叠合板螺纹孔(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8),所述叠合板连接板(2)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螺纹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包括叠合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9)的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叠合板连接板(2),且叠合板(9)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板放置槽(12),所述叠合板(9)的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4),且叠合板(9)的另一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嵌入设置有叠合板连接钢丝网放置槽(11),所述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纵向钢筋(6),且叠合板(9)的两端的侧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贯穿设置有若干个叠合板横向钢筋(3),所述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一端靠近顶端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0),且叠合板(9)的前表面与后表面靠近叠合板混凝土注塑孔(10)的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叠合板螺纹孔(7),所述叠合板(9)的外表面覆盖有叠合板防火层(14),且叠合板(9)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受力条(13),所述叠合板(9)的内部靠近第一受力条(1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受力条(15),所述第一受力条(13)的顶端均匀固定设置有不少于八个受力筋自由端(17),所述第一受力条(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筋(16),所述叠合板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广发建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