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68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热系统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存储热量的储热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能量损耗少、能够有效利用土地的储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热系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墙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墙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水池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墙,分隔墙上加工有联通孔,相邻两个分隔墙上的联通孔交错设置,水池侧面和顶面的墙体内部均设置有伸缩缝。

Heat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存储热量的储热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目前用处广泛的发电方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通常采用集热管对太阳光进行集热,然后利用热交换技术将热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发电机转动发电。集热管对太阳光进行集热的同时,会产生高温,集热管内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将设备寿命和使用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将这部分热量排出到集热管外部就变得十分必要。现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通常采用水冷的方式将集热管内的热量导出,利用低温水的不断循环将热量带出。低温水经过在集热管内的换热后变为高温水,这部分高温水中存储着一部分能量,而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通常将这部分能量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没有能够有效的利用,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能量损耗少、能够有效利用土地的储热系统。本技术储热系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墙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墙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水池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墙,分隔墙上加工有联通孔,相邻两个分隔墙上的联通孔交错设置,水池侧面和顶面的墙体内部均设置有伸缩缝。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所述分隔墙为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墙体。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位于顶面墙体内的伸缩缝呈十字型排布,位于侧面墙体内的伸缩缝呈竖直方向排布,且侧面伸缩缝的上部与顶面伸缩缝的边缘固定连接。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所述分隔墙所在位置的水池墙体的顶面和侧面设置有伸缩缝。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所述水池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柱,内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水池内部的顶面和底面。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所述水池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水槽,吸水槽的位置低于水池底部平面,吸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所述水池上设置有一个净水入口,净水入口用于向储热系统内通入经过净化水系统处理后的水。本技术储热系统,其中所述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保护层,外部防水隔离层外侧设置有泡沫或水泥砂浆。本技术储热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储热系统本技术储热系统可以与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配合使用,作为集热发电系统的后续的储能系统。集热发电系统在集热管中产生的高温热能可以通过循环水带出,高温水进入到本使用新型储热系统的水池中进行存储。本技术储热系统设置在地面以下,通过在墙体内外两侧设置有防水层、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起到防水和保温的效果。水池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墙,在水池分割为多个区域,分隔墙上加工有联通孔,相邻两个分隔墙上的联通孔交错设置,这样可以有利于循环水在水池内充分循环。水池侧面和顶面的墙体内部均设置有伸缩缝,可以避免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形变对墙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本技术储热系统采用双面全方位保温模块混泥土浇灌技术,一次成型,建设时间短,储热保温效果高效,储存的热能损耗每月不超过3~5℃,建筑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建筑标准。地表安装设备,地下为储热系统,实现了土地二次利用,节约土地及投资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储热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储热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储热系统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储热系统中墙体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水池;2-分隔墙;3-伸缩缝;4-墙体;5-内支撑柱;6-联通孔;7-吸水槽;8-防水层;9-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10-水泥砂浆保护层;11-外部防水隔离层;12-泡沫或水泥砂浆;13-普通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储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的水池1,水池1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墙2,分隔墙2为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墙体,在分隔墙2上加工有联通孔6,每相邻两个分隔墙2上的联通孔6交错设置。联通孔6在不同分隔墙2中的位置交错设置,这样利于循环水在水池1内充分循环。本实施例中水池1内的分隔墙2的数量为两个,即水池1内的被分割为三个区域。水池1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中单个区域的长度为40.9m,宽度为40.6m,高度为5m,容积约为7200m3,水池1总容积共计21600m3。水池1的墙体4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在水池1侧面和顶面的墙体4内部均设置有伸缩缝3。位于顶面墙体4内的伸缩缝3呈十字型排布,位于侧面墙体4内的伸缩缝3呈竖直方向排布,且侧面伸缩缝3的上部与顶面伸缩缝3的边缘固定连接。分隔墙2所在位置的墙体4的顶面和侧面也设置有伸缩缝3。伸缩缝3的结构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墙体伸缩缝结构。墙体4内侧设置有防水层8,墙体4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9、普通保温层13、水泥砂浆保护层10、外部防水隔离层11,最外侧为泡沫或水泥砂浆12。其中,防水层8由防水材料构成;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9和普通保温层13起到保温作用;水泥砂浆保护层10和外部防水隔离层11起到外部防水和保护作用。水池1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柱5,内支撑柱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水池1内部的顶面和底面,起到支撑的作用。水池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水槽7,吸水槽7的位置低于水池1底部平面,吸水槽7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管道可以伸出到储热池外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泵将水池1内的水位降到吸水槽7水面以下,然后进入储热池内部进行检修。水池1上设置有一个净水入口,净水入口用于向储热系统内通入经过净化水系统处理后的水,净化水系统用于除去水中的氧,避免后续循环水在系统中运行时腐蚀系统的金属元件。在系统开始工作之前,首先通过净水入口向储热系统内充满水,再运行系统进行正常工作。本技术储热系统可以与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配合使用,作为集热发电系统的后续的储能系统。集热发电系统在集热管中产生的高温热能可以通过循环水带出,高温水进入到本使用新型储热系统的水池1中进行存储。本技术储热系统设置在地面以下,通过在墙体4内外两侧设置有防水层8、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9、普通保温层13和外部防水隔离层11起到防水和保温的效果。本技术储热系统采用双面全方位保温模块混泥土浇灌技术,一次成型,建设时间短,储热保温效果高效,储存的热能损耗每月不超过3~5℃,建筑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建筑标准。地表安装设备,地下为储热系统,实现了土地二次利用,节约土地及投资成本。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热系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墙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墙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水池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墙,分隔墙上加工有联通孔,相邻两个分隔墙上的联通孔交错设置,水池侧面和顶面的墙体内部均设置有伸缩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热系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墙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墙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水池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分隔墙,分隔墙上加工有联通孔,相邻两个分隔墙上的联通孔交错设置,水池侧面和顶面的墙体内部均设置有伸缩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为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墙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顶面墙体内的伸缩缝呈十字型排布,位于侧面墙体内的伸缩缝呈竖直方向排布,且侧面伸缩缝的上部与顶面伸缩缝的边缘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义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能恒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