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热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267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热池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存储热量的储热池。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能量损耗少、能够有效利用土地的储热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热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主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主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

Thermal storage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热池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存储热量的储热池。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目前用处广泛的发电方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通常采用集热管对太阳光进行集热,然后利用热交换技术将热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发电机转动发电。集热管对太阳光进行集热的同时,会产生高温,集热管内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将设备寿命和使用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将这部分热量排出到集热管外部就变得十分必要。现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通常采用水冷的方式将集热管内的热量导出,利用低温水的不断循环将热量带出。低温水经过在集热管内的换热后变为高温水,这部分高温水中存储着一部分能量,而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通常将这部分能量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没有能够有效的利用,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能量损耗少、能够有效利用土地的储热池。本技术储热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主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主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水池有多个,多个水池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水池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多个水池设置有统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水池有多个,多个水池设置成并列的两排,两排水池中位置相对的水池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两排水池中间设置有检修车行道,多个水池设置有统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道井,连接管道井内部设置有上下两条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水池相连,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连接管道井顶部开设有操作口。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保护层,外部防水隔离层外侧设置有泡沫或水泥砂浆。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水池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水槽,吸水槽的位置低于水池底部平面,吸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水池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柱,内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水池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人出入的开孔。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开孔处设置有爬梯,爬梯下端延伸到水池底部。本技术储热池,其中所述水池上设置有一个净水入口,净水入口用于向储热池内通入经过净化水系统处理后的水。本技术储热池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储热池本技术储热池可以与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配合使用,作为集热发电系统的后续的储能系统。集热发电系统在集热管中产生的高温热能可以通过循环水带出,高温水进入到本使用新型储热池的水池中进行存储。本技术储热池设置在地面以下,通过在主体内外两侧设置有防水层、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起到防水和保温的效果。本技术储热池采用双面全方位保温模块混泥土浇灌技术,一次成型,建设时间短,储热保温效果高效,储存的热能损耗每月不超过3~5℃,建筑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建筑标准。地表安装设备,地下为储热系统,实现了土地二次利用,节约土地及投资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储热池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储热池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储热池中主体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连接结构;2-检修车行道;3-水池;4-主体;5-土层;6-阀门;7-操作口;8-开孔;9-爬梯;10-内支撑柱;11-连接管道;12-连接管道井;13-吸水槽;14-保温隔热层;15-防水层;16-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17-水泥砂浆保护层;18-外部防水隔离层;19-泡沫或水泥砂浆;20-普通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储热池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的水池3,水池3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5。水池3的横截面为圆形,截面半径为13.5m,水池3的高度为4m,总容积约为2000m3。如图3所示,水池3的主体4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主体4内侧设置有防水层15,主体4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16、普通保温层20、水泥砂浆保护层17、外部防水隔离层18,最外侧为泡沫或水泥砂浆19。其中,防水层15由防水材料构成;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16和普通保温层20起到保温作用;水泥砂浆保护层17和外部防水隔离层18起到外部防水和保护作用。主体4的顶部设置有供人出入的开孔8,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开孔8处设置有爬梯9,爬梯9下端延伸到水池3底部。水池3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柱10,内支撑柱1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水池3主体4的顶面和底面,起到支撑的作用。水池3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水槽13,吸水槽13的位置低于水池3底部平面,吸水槽13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管道可以从开孔8伸出到储热池外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泵将水池3内的水位降到吸水槽13水面以下,然后进入储热池内部进行检修。水池3上设置有一个净水入口,净水入口用于向储热池内通入经过净化水系统处理后的水,净化水系统用于除去水中的氧,避免后续循环水在系统中运行时腐蚀系统的金属元件。在系统开始工作之前,首先通过净水入口向储热池内充满水,再运行系统进行正常工作。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水池3。多个水池3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水池3之间的中心距为31m,且相邻两个水池3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1。多个水池3设置有一个统一的净水入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减少系统的开口,可以减少热能的消耗,使储热池内的水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连接结构1包括连接管道井12,连接管道井12顶部开设有操作口7,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连接管道井12内部设置有上下两条连接管道11,连接管道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水池3相连。水池3中的水始终处于循环状态,低温水向下运动,高温水向上运动,两条连接管道11分别位于上下两侧,可以便于相邻水池3间的水循环。连接管道11上设置有阀门6,阀门6用于控制相邻两个水池3之间水路的通断。连接管道11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层14。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多个水池3分布为并列设置的两排,两排之间的中心距为34m。两排水池3中位置相对的水池3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1。两排水池3中间设置有检修车行道2。检修车行道2的宽度为4m,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多个水池3进行维护。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不同之处在于:水池3的横截面为矩形,截面的长和宽均为24m。本技术储热池可以与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配合使用,作为集热发电系统的后续的储能系统。集热发电系统在集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热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主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主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热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坑洞里,水池的上方覆盖有用于保温的土层,水池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主体内侧设置有防水层,主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带反射膜的保温材料层、普通保温层和外部防水隔离层,防水层由防水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有多个,多个水池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水池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多个水池设置有统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有多个,多个水池设置成并列的两排,两排水池中位置相对的水池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两排水池中间设置有检修车行道,多个水池设置有统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道井,连接管道井内部设置有上下两条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水池相连,连接管道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义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能恒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