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及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754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制备一种预先混合好掺杂元素的硅靶,并利用PVD方法完成掺杂非晶硅镀膜,在PVD镀膜过程中可以直接在硅片表面形成原位掺杂非晶硅;而且,根据掺杂浓度的需要,通过在硅靶里掺入相应浓度的磷元素或硼元素用于TOPCon掺杂非晶硅层膜,一道PVD镀膜工序即可实现掺杂。相比于用气体硅烷通过LPCVD镀膜再用离子注入方法加入掺杂元素,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使用安全性高的优点。

A target doped with amorphous silicon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solar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及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原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以及基于制备的靶材进行原位掺杂非晶硅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装置,高效太阳能电池是降低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的有效途径。其中,晶硅太阳能电池利用晶硅基底,经过类似半导体技术进行表面处理形成太阳能电池,以N型硅为基底的太阳能电池有发电效率高,衰减小等优点,但是需要有效钝化表面,一般钝化膜都是绝缘体,无法让载流子通过。TOPCon电池用一层超薄氧化硅膜生长在洁净硅片表面,再在氧化硅上生长一层掺杂非晶硅,根据收集载流子的类型,对应收集电子或空穴,对于掺杂元素分布是磷或硼。由于掺杂产生的场效应,在氧化硅和本底硅之间排斥少数载流子,从而产生钝化表面的作用,同时氧化硅厚度做到1nm左右时,多数载流子可以“隧道效应”的方式穿透氧化硅层并进入掺杂非晶硅层,从而实现多数载流子的收集效果。掺杂的浓度越高,钝化效果越好,同时对多数载流子的导电性越好。这种钝化+选择性穿透的效果被认为是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实现掺杂的非晶硅,目前的方法是先把硅片放置在合适的温度下通过硅烷的分解在表面上形成非晶硅层(LPCVD),然后再通过另一种离子注入设备把磷或硼原子注入到非晶硅层里,再经过高温退火,使非晶硅转换成多晶硅,同时原来离子注入的没有均匀分布的掺杂元素在高温下进行再扩散而实现均匀分布。在LPCVD镀膜过程中,硅片的另一面需要保护起来以避免镀膜,唯一的方法是镀膜时把两块硅片背靠背叠在一起,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无法避免另一面会有一定的渗透而镀上一层薄膜,需要在高温退火前增加一道清洗工艺把它去除掉。所以,用LPCVD生长非晶硅,再加离子注入的方法制备掺杂多晶硅,其缺点是需要4道工序以及4台独立的设备来完成,具有投入成本高、工艺复杂、高温镀膜耗能高、硅烷利用率低等缺点。利用PVD真空溅射硅靶形成非晶硅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果硅靶材里预先掺磷,就可以在PVD真空溅射产生掺杂非晶硅。但是目前市场能够做成圆柱形靶材的硅靶都是通过拉晶法形成的,这种靶材不仅成本高,而且掺杂的浓度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先把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按需求比例混合;2)将基于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转移到真空高温密封炉里生成硅和掺杂元素的合金,冷却取出后进行粉碎,清洗并筛选一定颗粒大小的粉末;3)将基于步骤2)获得的粉末经过高温电弧喷枪用氩气等惰性气体作为载气喷射到作为基底的钢管上,从而获得均匀分布在钢管上的合金靶材。其中,步骤1)中,高纯硅粉料的纯度≥99.99%,掺杂元素为磷元素或者硼元素。其中,步骤2)中,获得的粉末粒径为50~200um。其中,步骤3)中,钢管在喷镀过程中多次反复旋转平移,合金靶材的厚度为3~10mm;其中,钢管的直径为50~300mm,长度为1000~4000mm;获得的靶材中掺杂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5%,且靶材中含氧量≤2000ppm,含氮量≤300pp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先把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按需求比例混合;2)用喷镀法把混合后的物料喷到靶芯表面形成合金靶材。其中,步骤1)中,高纯硅粉料的大小为:50~200目,纯度≥99.99%;掺杂元素为磷元素或者硼元素:大小为50~200目,纯度≥99.9%;且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混合后进行研磨均匀。其中,步骤2)中,靶芯为钢管或钛钢管,靶芯直径为50~300mm,长度为1000~4000mm;喷镀厚度为3~10mm;获得的靶材中掺杂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5%,且靶材中含氧量≤2000ppm,含氮量≤300ppm。其中,步骤2)中,喷镀时,把高温高压氩气和混合粉料混合,通过喷嘴喷出融熔态的液态粉并在靶芯表面形成合金靶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掺杂非晶硅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其基于上述任一方法获得的靶材,并采用PVD方法完成掺杂非晶硅镀膜,以在硅片表面形成原位掺杂非晶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备一种预先混合好掺杂元素的硅靶,并利用PVD方法完成掺杂非晶硅镀膜,在PVD镀膜过程中可以直接在硅片表面形成原位掺杂非晶硅;而且,根据掺杂浓度的需要,通过在硅靶里掺入相应浓度的磷元素或硼元素用于TOPCon掺杂非晶硅层膜,一道PVD镀膜工序即可实现掺杂。相比用气体硅烷通过LPCVD镀膜再用离子注入方法加入掺杂元素,本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使用安全性高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先把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按需求比例混合;其中,高纯硅粉料的纯度≥99.99%,掺杂元素为磷元素或者硼元素;2)将基于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转移到真空高温密封炉里生成硅和掺杂元素的合金,冷却取出后进行粉碎,清洗并筛选一定颗粒大小的粉末;其中,获得的粉末粒径为50~200um;3)将基于步骤2)获得的粉末经过高温电弧喷枪用氩气等惰性气体作为载气喷射到作为基底的钢管上,从而获得均匀分布在钢管上的合金靶材;其中,钢管在喷镀过程中多次反复旋转平移,合金靶材的厚度为3~10mm;其中,钢管的直径优选为135mm,长度根据PVD镀膜设备的宽度来决定,越长的靶材可以一次覆盖更多硅片,使镀膜生成硅片的产能提升,长度范围为1000~4000mm;获得的靶材中掺杂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5%,且靶材中含氧量≤2000ppm,含氮量≤300ppm。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先把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按需求比例混合;其中,高纯硅粉料的大小为:50~200目,纯度≥99.99%;掺杂元素为磷元素或者硼元素:大小为50~200目,纯度≥99.9%;且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混合后进行研磨均匀;2)用喷镀法把混合后的物料喷到靶芯表面形成合金靶材;其中,靶芯为钢管或钛钢管,靶芯直径为50~300mm,长度根据PVD镀膜设备的宽度来决定,越长的靶材可以一次覆盖更多硅片,使镀膜生成硅片的产能提升,长度范围为1000~4000mm;喷镀厚度为3~10mm;获得的靶材中掺杂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5%,且靶材中含氧量≤2000ppm,含氮量≤300ppm;喷镀时,把高温高压氩气和混合粉料混合,通过喷嘴喷出融熔态的液态粉并在靶芯表面形成合金靶材。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掺杂非晶硅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其基于实施例1或2获得的靶材,并采用PVD方法完成掺杂非晶硅镀膜,以在硅片表面形成原位掺杂非晶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预先把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按需求比例混合;/n2)将基于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转移到真空高温密封炉里生成硅和掺杂元素的合金,冷却取出后进行粉碎,清洗并筛选一定颗粒大小的粉末;/n3)将基于步骤2)获得的粉末经过高温电弧喷枪用氩气等惰性气体作为载气喷射到作为基底的钢管上,从而获得均匀分布在钢管上的合金靶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先把高纯硅粉料和掺杂元素按需求比例混合;
2)将基于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转移到真空高温密封炉里生成硅和掺杂元素的合金,冷却取出后进行粉碎,清洗并筛选一定颗粒大小的粉末;
3)将基于步骤2)获得的粉末经过高温电弧喷枪用氩气等惰性气体作为载气喷射到作为基底的钢管上,从而获得均匀分布在钢管上的合金靶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纯硅粉料的纯度≥99.99%,掺杂元素为磷元素或者硼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获得的粉末粒径为50~200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钢管在喷镀过程中多次反复旋转平移,合金靶材的厚度为3~10mm;其中,钢管的直径为50~300mm,长度为1000~4000mm;获得的靶材中掺杂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5%,且靶材中含氧量≤2000ppm,含氮量≤300ppm。


5.一种掺杂非晶硅的靶材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泉元刘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杰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